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媒介素养与中国公民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建构的实质是建立当下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新型互动关系,正确理解国家和社会、国家和个人的相互关系,建立各自相对独立而又共存一体的功能界限。大众传媒为公民社会建构表达和交换意见的公共空间。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认识媒介和利用媒介的能力。提高媒介素养,有利于我国公民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从“媒介整合社会”角度来阐述媒介功能理论 ,是对媒介功能研究的新发展。本文以“媒介整合社会”为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和分析模式的原型 ,对传统媒介功能理论批判学派和经验学派进行参照剖析 ,论述“媒介整合社会”对传统媒介功能理论的三点创新和突破 :其一、构建一个全方位视野来审视媒介功能 ;其二、形成一个真实的互动体系 ,来衡量媒介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其三 ,构建了媒介生产力理论。  相似文献   

4.
苏顽鹏 《国际公关》2021,(13):134-136
媒介融合是新老媒体融合在一起并发生质变和深化改革的结果.现阶段,在智能媒体日益发展的势态下,媒介融合要想实现长久发展,体现自己的存在价值,就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构建新型全媒体传播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行业发展,满足国家多样化发展需求.基于此,文章对媒介融合发展趋势下新型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目前,幸福感研究存在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三个方向。文章回顾了幸福感研究的历程及三种幸福感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研究中存在忽视了幸福感的文化属性,割裂了幸福感的整体性和实证研究的局限性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未来幸福感研究在主位研究、本土化研究和质化研究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的推动下,文化扩张已经成为各国发展经济的策略和焦点。作为文化对外传播的载体,地方性英文媒介的发展对于文化品牌的构建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文章指出了地方性英文媒体对文化对外传播的三种载体效应,并分析了地方性英文媒介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促使我国地方性英文媒介加强地域文化的对外渗透,从而加快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8.
自由、秩序和正义是媒介传播的基本价值.其中,媒介自由和媒介秩序的辩证关系是对立统一,我们应当依据媒介传播的现实在媒介自由和媒介秩序之间保持一种合理的张力关系,而媒介正义正是这种张力关系,通过它,可以实现媒介自由与媒介秩序的动态平衡,从而达到传播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9.
10.
近年来,伴随着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幸福”逐渐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有关幸福的研究和相关学术成果大量涌现。基于此,对国外和国内的幸福感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对幸福感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在丰富和完善幸福感研究的同时,能够为我国民众幸福感的提高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本文通过对124名辅导员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发现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增强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幸福感研究概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幸福感是人们对自身存在状况的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其构成成分有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它有主观性、整体性和相对稳定性。幸福感的研究呈如下趋势:从描述研究到理论构建,从外在因素到内在因素到二者结合,测量方法的多样化及本土化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普遍运用,大众传播的线性控制模型正在被双向交流的互动话语模型取代,这种媒介环境系统的变化要求拓展媒介事件理论研究范畴与研究模型。传统媒介事件研究,其基本理论倾向是事件媒介化(mediation),强调媒介在事件传播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叙事主题一般较为宏大。新媒介环境系统中媒介事件研究基础路径转向事件化(eventization),关注媒介事件对分裂、碎片化社会的整合作用及其意义表达机制成为媒介事件研究新的重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消费对幸福的影响引起了国外众多学者的关注。为推进本土化研究,从消费者幸福感的概念及内涵、研究视角、影响因素等角度系统梳理了有关消费者幸福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成果,并指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发展中国情境下的消费者幸福理论和实证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儿童媒介使用与媒介素养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制度安排的相对滞后,大量涌入城市的农民工背后,是被迫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由于缺少亲情沟通,相当多的留守儿童迷恋媒介交流,特别是电视和网络媒体。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表明,电视和网络在留守儿童生活中并未起到提供信息、增长见识的工具性作用,而仅仅扮演了提供精神慰藉的角色。在当今媒介化社会,当媒介素养已经成为公民的基本素质之一,对留守儿童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就成为一项迫切而现实的课题。对留守儿童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路与方法包括: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媒介素养;尝试在农村中小学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通过宣传和动员,吸纳社会力量参与。  相似文献   

16.
17.
社会科学中对幸福感的研究多从心理学、社会学和伦理学学科视角出发,从传播学角度直接论述媒介使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的研究较少。通过深度访谈和焦点小组讨论等质化研究方法,考察了大众传播的媒介使用对使用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媒介使用通过三种路径影响主观幸福感:人们通过媒介内容(信息)的主动使用与满足直接影响其主观幸福感;媒介作为中介变量能使大学生构建更广阔的主观现实(subjective-reality),通过参照系对比和后续行为,进而与主观幸福感发生勾连;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如"地方认同"、"国家认同"等象征性资源,整合社会凝聚力,人们的"认同"感知的变化会隐性地影响其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8.
媒介环境学派以文化、科技与人类传播三者之间的互动共生关系为研究导向,从其理论溯源层面来说,城市生态学理论与技术哲学是其立论的基础;媒介即环境是其核心命题,亦即其本体概念;而从因果型和实践型两种解释路径,可阐释媒介即环境命题中诸要素之间的动态联接;媒介/技术至上和人文主义价值观则是其贯穿始终的研究原则,体现了媒介环境学派宽广的知识视野、厚重的价值关切与细腻的理论情怀。  相似文献   

19.
20.
幸福感提升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是Lyubomirsky等人提出的持续幸福感模型,包含遗传设定点、生活环境和意向活动。意向活动是幸福感提升的理论出发点。以往研究表明,采取品味、感激、希望和亲社会行为等策略均可提升幸福感。同时,文化影响幸福感的构成。文化差异使得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幸福感提升有所区别。未来国内研究者可以从社会文化信念、情绪体验和表达着手,探索提升国民幸福感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