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杀是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它是社会变化发展的产物.民国时期,随着社会新陈代谢的加快,各种社会矛盾层出不穷并日益加深.在这一时期,皖人自杀现象非常普遍,原因各异,这其中主要包括经济贫困、新旧文化理念的冲突、社会纠纷与维护尊严以及忧国等几大类,传统与现代并重.自杀现象及原因背后也折射出这一时期社会救济体系的崩坏、社会一体化程度的降低,以及社会危机、矛盾的多样性与严重性等深层社会特征.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社会尤其是秦汉以前的自杀观念与现代社会不同.通过分析<史记>等文献中记载的自杀现象,可以发现古人更多地将自杀视为一种社会精神现象和文化行为,而不是将其视为一种反常的病理现象.了解古人的自杀观念,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精神世界,并且有助于人们反观自己时代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自杀问题非常严重。为了预防及处理这一问题,知识分子提出了自杀预防的意见和建议,社会组织对自杀者进行了救治和救济,地方政府开展了自杀统计和自杀干预。通过知识分子、社会组织与地方政府的努力,形成了三位一体的自杀干预与救助机制。这一自杀干预与救助机制开启了中国系统性自杀危机应对的历史先声。  相似文献   

4.
自杀病学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杀病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是研究自杀现象规律性的科学。研究自杀现象的目的在于预防自杀、控制自杀和对自杀作善后处理。 31年前 ,精神病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学者进行多学科的研究 ,创立了这门新的学科。美国施耐德曼起名为自杀学 ( Suicidology)。笔者根据自杀的疾病性质 ,译名为自杀病学。如同精神病学、神经病学、皮肤病学一样 ,西文都无病字 ,日文和中文都加上一个“病”字一样 ,并无标新立异之嫌 ,而且有点睛之实 ,“自杀病学”者 ,Suicidology也。  相似文献   

5.
福建惠安东部的辋川、崇武、山霞、小岞、净峰、东岭以及涂寨等七个乡(镇)的部分妇女衣饰特别,且有长住娘家之风俗,过去有人将她们称为“惠安女”,这是错误的,因为只有生活在惠安东部的妇女才这样。即使称为“惠东女”也不恰切,因这七个乡(镇)也非全部如此,如崇武  相似文献   

6.
傅晓华 《云梦学刊》2011,32(6):28-31
当代中国大学日益严重的科研不端行为的产生既存在科研价值认识模糊、科研规范意识淡薄、科研荣辱之情缺乏和科研追求集体偏向等主观原因,也与高校管理体制的政学合一、学术职称评定集权操作、科研评价数量化、科研纠错机制被动无力等客观原因密切相关。而这些原因为我们探讨科研不端行为之防治模式提供了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走红现象"是网络社会蓬勃兴起的一个独特景观,是一种以红人、推手与哄客为主要行动者、基于网络社交媒体而兴起的、就某一话题或行为而展开的群体互动行为,其显著特征是非政治化、非直接利益关联、去组织化和无明确身份边界,因此更多是一种文化层面上的网络集体行为。影响网络走红的框架建构及其舆论生成的主要机制是社交媒体牵制下的舆论生态结构和情绪渲染为主的网络扩散动员。  相似文献   

8.
审美对象和消费行为都是社会客观存在和社会现象,审美对象具有多重价值:凡审美对象均具可"观、品、评、析"之审美价值,也均具可交换和消费之经济价值。审美行为为消费行为的延伸提供了精神价值前提,而消费行为对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赋予了物质保障,从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上看,更多的审美承载形式和审美现象的存在,必将为审美消费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前提;科技的进步、审美消费市场的完善、交换规模的扩大和人们参与其间的规模与程度也必将会对审美现象的延伸及扩展提供物质基础,审美与消费将在更广的领域里密切合作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市居民作为理性经济人从成本收益角度考虑,存在垃圾分类个人行为动机不足与集体行动"搭便车"的现象。本文从垃圾分类个体行为与集体行为两个视角出发,借助法律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如何通过法律改变城市居民垃圾分类的行为成本与收益,改变集体环境下居民个人垃圾分类的博弈均衡,进而走出垃圾分类集体行动"囚徒困境"与搭便车的困局,促进城市居民形成垃圾分类的社会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0.
“向死而生”——试论先秦时期的自杀现象唐德荣中国人的传统是最重视人生、热爱人生的。珍视生命、贵生恶死是国人的普遍心理。可是,也有不少人采取截然相反的态度,以主动戕害自己的行为,为人生打上终止符。历史上这种矛盾的社会现象所在多有,本文仅对先秦时期的自杀...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降,随着西方公共卫生的传播,中国城市中的粪溺问题成为当时政府、行业和社会民众所共同面对的一大社会问题,而由于东方粪溺所特有的经济属性、西式卫生的殖民属性及传统居民的惯习行为等因素的存在,使得近代城市中"方便"问题变成了困扰社会各界的"不方便"现象。  相似文献   

12.
郑春芳 《兰州学刊》2005,(2):109-111
以硅谷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凭借集群内形成的技术创新扩散网络、有效的集体学习机制、"模块化"的研发模式以及靠近大学等科研并与之形成技术创新互动网络等因素,极大地提高集群的创新能力.通过对比美日两国政府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的行为模式和作用,得出政府应着眼于提升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上述诸因素,提供适当的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13.
寿香社是民国时期成立于福州地区的一个诗词兼作的旧体诗社,存续于1935年至1937年间,1942年因何振岱刊刻《寿香社词钞》而闻名。作为"传统范式"的典范,寿香社女词人与吕碧城、沈祖棻、汤国梨等人为代表的"革新派"有着较大的不同,然仍然具有重要的词学史价值,为研究民国女性词文化生态提供了典型的研究样本和新的研究视角。研究民国女性词,若只重"革新派"而忽略"传统派"则是不完整的,也难以如实体现民国女词的全貌。同时,这个范式所呈现的新变因子,也已初露女性词坛新变端倪。  相似文献   

14.
孙静 《北方论丛》2010,(3):84-88
雍正时期,东北地区以骑射技艺为核心内容的"满洲本习"呈现出颓废之势。雍正帝采取种种措施试图维护满洲在兴起与发展过程中曾经发挥过重大作用的传统习俗。骑射技艺的荒疏实乃东北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学习而必然出现的一种现象。但是,雍正帝通过"满洲本习"规范旗人的努力塑造并强化了满洲人有别于汉人的集体文化特征,这对于维护满洲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壮大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东岳论丛》2016,(11):99-106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分红"政策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大量的研究表明国有上市公司较非国有更倾向于进行现金分红。特别是随着国有上市公司派现数量的逐年增多,为规范其"分红"行为,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国有上市公司"分红"的动因值得进一步探讨。因此文章选取2007-2012年深沪A股的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选择控股大股东、市场中小投资者为主要研究对象,经过实证考察了这两者与国有上市公司"分红"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上市公司在"分红"中存在"双重"迎合现象:一方面,企业发放红利为大股东输送上市公司的现金提供了可能,企业管理者迫于大股东的控制权不得不去迎合其对现金股利的需求,而有效的制衡可以约束大股东行为;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为了能迅速提升企业价值,彰显自身才干,也会考虑市场中小投资者对现金股利的偏好而采取迎合性的"分红"政策。  相似文献   

16.
荣格以"集体无意识"和"原型"为基础建构的"原型批评"理论涉及文学、人类学、神话学和心理学,为研究文本分析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论依据.在这一理论的观照下,重新审视<远大前程>中哈维沙姆小姐性格异化背后的诸多因素, 认为男性作家的集体无意识、女主人公人格面具的过度膨胀和暗影的过度压抑使哈维沙姆小姐的悲剧命运成为必然,期望能够为狄更斯笔下的女性角色提供一个新的解读视角.  相似文献   

17.
彭阳 《广西社会科学》2008,(10):206-208
女书蕴涵着人类数千年来的群体心理、种族文化等内容,其集体无意识表达体现在三个方面:女书造字传说的"三女"是狭义上瑶族女性母神原型的表达;阴影与自我的和谐工作为女书及其创作提供了动力;当地女性异性原型发展不良导致悲剧或同性恋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1920年江苏都督李纯"自杀"一事纯属偶然,但其"自杀"的潜台词却是地方军阀拥兵揽权与苏省人民争取自治的斗争.以李纯"自杀"为导火线,废督与争督运动由江苏一省而扩展至数省,各派军阀明争暗斗,各省人民奔走呼号,在中央式微,地方坐大的情况下,一切合法的斗争都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武力解决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代大学生自杀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若鹏 《天府新论》2007,21(2):153-155
近一段时间以来,愈演愈烈的大学生自杀现象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什么会在代表着学术与理性的象牙塔内不断发生这些令人扼腕的悲剧呢?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是复杂和多重性的,单一的消极因素并不可能直接导致大学生轻易地选择自杀的行为。大学生自杀预防主要针对防止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或将已产生的自杀意念消除在萌芽状态。预防自杀应先加强个体心理预防,还应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建立起社会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20.
清代民间社会广泛存在着纠纷当事人自杀却被家人诬赖是别人所逼的"架尸图赖,,现象,手段之奸伪刁诈令人咂舌.本着重视人命事犯的原则,清律中专门设有禁止图赖和禁止威逼的相关条例,乡规族约中也多视此为地方恶习."刁民"自杀图赖的现象反映了资源分配不公及人们生存权利的深层社会问题,同时也体现出了民众的法律及权利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