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智能时代思政课教师讲深、讲透、讲活“形势与政策”课,需要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带来的“新”与“奇”,并在教学场域、教学表达、教学载体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作出调整和改变。思政课教师要牢牢把握思政课的“根”与“魂”,尤其是在政治方向、价值导向、育人指向等方面要守住根本。推动人工智能时代“形势与政策”课的守正创新,思政课教师需要把技术优势与课程属性深度融合起来,用新技术赋能新课堂,强化理论武装提升课程“深度”,细化释疑解惑增强课程“精度”,优化教育引导拓宽课程“广度”。  相似文献   

2.
将“四史”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是深化“课程思政”建设要求的重要举措,是确保思政元素系统阐释的有效途径。育人、教师、课堂三个层面的需求为“四史”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提供了可能性。“四史”教育融入“课程思政”需要通过系统考虑做好顶层设计、抓好教师这一实施主体、着力创新课堂教育形式、重视进行阶段效果评估等具体路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课程基于“1233”模式,以生产实际或后续专业课程中常见的机件模型为载体,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基于工作过程和小组合作学习,用正误对比法促进深度线上学习;建成机械制图在线课程平台,利用“模型、实物、动画、测绘室”等创设教学情境;实施“N+1+1”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课程思政建设以落实立德树人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丰富课程思政内容,凸显思政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课程基于“1233”模式教学创新实践,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是计算机类相关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该文针对课程教学中的问题,通过“整合教学内容、融合教学育人、混合教学模式”的“三合”创新举措,实现课程“教学形式多样性、思政育人耦合性、实践创新紧密性”的“三性”目标,以“金课”的标准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校建立“专创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迫切需要。该文基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办学定位,以林产化工专业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资源、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师资建设、教学评价六个方面进行构建,形成“一心六面”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中,形成了实践与思政双向联动的育人机制“,项目实施—‘双创’竞赛—成果转化”的目标达成机制,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科教结合、专企合作”的长效教学机制。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提高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促进了专业学习与创新创业的融合,加强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联系,促进了教学成果与教学资源的积累,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6.
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基础课,“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团队结合课程特点,从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质两个维度确立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仔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与专业课程知识之间的契合点的基础上,以课堂实践活动为抓手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实践,通过班组讨论与分组发言、辩论赛和“小老师”等活动方法,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的全过程,在扩展理论深度和广度的同时实现价值引导,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顾晓英  李海燕 《社科纵横》2009,24(11):153-155
网络的飞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竣挑战。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增强实效性,成为许多高校努力探索解决的问题。目前,许多高校正尝试利用课程BBS这一网络交流平台拓展“恩政课”。本文以上海市某高校的“概论”课为个案.通过对课程BBS中互动情况的调研。了解课程BBS在“思政”课中的应用实效如何。  相似文献   

8.
唐斌  郭晓霞 《社会工作》2024,(1):31-36+159
作为人才培养的一种新理念和新方法,课程思政教学的深入有效开展有助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做好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应重点破解课程思政元素“如何挖”“怎么融”等痛点难点问题。首先,可遵循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的知识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需求逻辑来挖掘思政元素。其次可通过梳理课程思政元素,将其融入专业知识体系;组建跨专业教师团队,提升课程思政教学实效;优化课程思政设计,促进“思政+社会工作”融合;专业教师与政府、行业专家共进课堂,优化政校社合作机制,以期实现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时期国内外经济、社会、生产和商业模式持续不断地升级迭代,传统商科教育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其在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响应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有必要构建适应新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指导课程教学改革。该文以人才培养为视角,结合上海杉达学院商学院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案例,探讨了面向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商科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提出了“杉树式”人才培养理念,其具体包括:“一轴”,即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为主干;“两翼”,即人才培养需要同时兼顾“硬能力”与“软能力”;“土壤”,即明确了课程思政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10.
创新创业(简称“双创”)第一课教学对大学生具有重要作用。运用文献资料、专家咨询、调研等方法对此进行探索,有积极意义。研究表明“双创”第一课存在思政元素挖掘不足、教师认识不深,学生认知较模糊,多学科与专业性融入不足,灵动内核与刻板要求存在矛盾等问题。建议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重视第一课,艺术性呈现多学科融合及专业性融入等,更好地培养创新型大学生。  相似文献   

11.
信号与系统课程是面向电子、通信类本科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对标“金课”课程建设标准,从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估方面分析其当前存在的问题,探讨“金课”视角下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改革策略。以“学生中心、成果导向”为基本点,构建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三层次融合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结构,通过创设“学教互动”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设计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可视化GUI仿真界面,予以实施,并以“产出”为核心建立多维度教学评价体系,有效地实现了课程建设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2.
基于会展人才需求和国家政策引领,总结提出“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企业教学”这一企业实习实践课程教学中思政的重要性,以及企业实习中思政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校内导师情感教育、校企联合构建思政体系,从企业教学真实工作任务中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从重构企业教学思政目标、教学组织模式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会展专业企业教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有效提升了企业教学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并为校企合作其他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元素挖掘、思政设计与实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1912年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主张,现今新时代赋予了“五育并举”新的理念与内容。该文从“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教学理念与教育实践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现状、主要问题,《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教学改革的实施与安排三方面进行阐述,利用“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教育理念为《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具体可操作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4.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该文以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为根本目标,对《计算方法》课程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与研究:以组建课程思政教师组、全方位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含有课程思政内容的教学文件、多维度立体化的育人模式为具体手段,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实践证明,《计算方法》课程思政教育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果。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从《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的课程思政情况着手,阐述了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分析了多媒体教学与校企合作等教学手段对课程思政的支撑作用,梳理了思政案例与思政内容的关系,介绍了关联法、类比法和评论法等思政案例的引入途径.结合教学实施中的经验,讨论了教师的认同与师生互动在课程思政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立德树人”与“以文化人”之间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以及大学“立德树人”的价值理想与实践效果之间的鸿沟,都需要对大学“立德树人”进行文化省思,需要以文化“观”教育,以教育文化“读”教育现象,以文化逻辑解读教育价值.以是观之,当代大学教育存在“虚无的”教学文化、“自在的”课程文化和“钝化的”教师文化等问题,应建构“充盈的”教学文化、“自觉的”课程文化、“激扬的”教师文化,以为“立德树人”创设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17.
专业课是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主阵地,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高等教育理念创新的重要举措.该文针对高职院校工科专业课制定"课程思政"目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其润物无声地融入教学,将立德树人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汽车电气设备检测与维修》课程为例,进行"课程思政"设计及教学实施,为其他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大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种新的思政课程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重要论述有一个从引起关注、到宏观透视、到专题精进、到明确提出、到深化拓展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论述形成了明确的课程建设观、课程本质观、课程教学观、课程学习观、课程评价观,对思政课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丰富和发展了思政课内容和形式。高校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重要论述为指导,进一步提升对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认识,拓展思政课建设内容和领域,形成整体全息思政课程;要深化对思政课本质的认识,把握思政课建设规律;要从青少年思想政治观念发展整体构筑思政课建设大环境。  相似文献   

19.
该文围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定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新时代高等教育理念与学生认知学习规律,研究探索了应用型本科理论力学一流课程的建设。在思政育人、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深化一流课程“两性一度”的内涵,从根本上保证课程的质量。实践表明,该课程建设的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前,建筑抗震设计的教学模式仍采用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以及缺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为加强建筑抗震设计课程的应用性与实践性,该文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与课程特点,从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思政教育等方面入手对课程进行改革,以满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