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该文基于校政企三螺旋主体协同育人理念,在构建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改革专创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建设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等方面深入开展研究与探索,共同构建创新创业课堂时空,并在电子类创新创业实验班中实施再加以总结推广,旨在培养具备较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从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完成高职扩招三年行动目标.高职扩招主要面向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社会生源,对高职院校提出了现实挑战.高职院校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政企校三方联动,协同育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高社会生源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坚持立德树人理念、深入实施产教融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  相似文献   

3.
现代产业学院是产教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应由政、校、行、企多元主体协同共建产学研用一体化、互动双赢的协同育人平台。该文基于共生理论,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三个维度分析现代产业学院共生系统;针对现代产业学院各单元主体之间共建资源共享不畅、共建共享动力不足、合作共建政策支持不明确等问题,提出构建共生单元协同共建机制、构建多元主体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营造现代产业学院协同共建的共生环境。  相似文献   

4.
现代学徒制的核心思想是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培养,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企业参与度不高和学校投入不积极等问题.针对此弊端,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通过"商会-企业-学校"三方协同培养,从育人机制、招工招生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导师团队建设及管理制度制定五个方面来进行探讨研究.通过五年的实践,这种"商-企-校"培养模式秉承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充分兼顾企业、学校、学徒三方利益,推动了现代学徒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5.
以数字化、智能化等为特征的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对本科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学校创新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紧跟产业发展和技术革命,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长春财经学院充分发挥民办高校优势,“十三五”期间,构建了“政行企校”多元协同育人机制,与行业或区域龙头企业合作,创新打造了一条“双院制”下特色产业学院的有效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6.
企业学院是推进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合作生态的重要载体,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措施,是完成产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育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生产、学校育人和学生成才的共同要求.该文以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苏天创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运行的"天创红客学院"为例,实践探索企业学院的生态运行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信息安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基于新工科视角,以产业为引领,紧紧围绕地方性、应用性、服务性三个基点,深化学科专业综合改革,提出了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工程能力培养内涵定位,并贯彻落实到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创建“4+4”校政企协同育人模式、搭建工程能力培养实践平台、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引导机械类专业把办学思路转到产教联动、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上来,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进入“十四五”时期,湖北恩施学院坚持以“建设‘省内知名、国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发展目标,突出“应用特长、职业特征、民族特色”的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先后成立了华为云学院鲲鹏中心、金蝶数智财税学院、中软国际大数据学院、达瓦未来数字学院、硒茶学院、中公产业学院6所产业学院,与相关企业共建4个医学人才定向培养基地,构建了校企深度合作育人模式。该文围绕湖北恩施学院校企协同育人的一系列实践与改革,试图总结一套适用于现代高校产业学院发展的协同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9.
地方本科高校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教育的基础力量,但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在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目标定位不清、与实践脱节、教师队伍建设落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地方本科高校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发展。九江学院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产学研赛创”的新型育人模式。该模式通过联合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力量,构建了“政校企”三方协同育人新机制,为建立和完善地方本科高校育人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已成为本科高校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法。而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在产教融合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和高校“三元”合力,实现深层次融合育人。该文以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湿地学院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为例,从产教融合的长效机制、产教融合中的常见问题入手,创新性实施多主体一体化融合办学,三方协同整合各方资源,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并积极培养服务地方特色的生态环保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11.
为贯彻教育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精神,秉承协同育人教学理念,对创新训练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按照企业需要设定创新训练项目和个性化培养项目,创立学校教师与协同指导的创新训练运行机制.改革创新训练教学模式,探索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理论指导与设备实践操作相结合、创新训练项目与典型工程实例相结合三种模式.建设精密检测、增材制造、数控...  相似文献   

12.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高等学校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是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该文以枣庄学院光电特色专业建设平台为依托,从实验实践平台建设、产学合作、科教融合3个维度与企业展开协同育人合作,通过构建光电实验实践体系改善光电专业的实验实践教学条件,加强光电专业学生对实验实践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实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始终贯彻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教育者要科学认知“家校社”劳动教育协同育人的特征与路径,厘清家庭、学校、社会的责任边界,注重“家校社”劳动育人的目标统一性、整体关联性、动态互补性。教育者有必要在教育理念、实施机制、实践创新等方面,保持开放心态、挖掘先进典型、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推进“家校社”劳动教育协同育人的统一性与互补性、科学化与规范化,这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观,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与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升学生劳动品格和劳动能力等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5G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网络与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当前社会亟须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能力的人才。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当前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建立政、行、企、校等多方协同育人模式,打造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构建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更新校企合作机制等途径,实现人才共育、成果共享,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发布,为新时代教师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师范生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该文以师范专业认证为导向,探索建立高等师范院校与中学深度融合的教师教育共同体,积极创设协同发展新路径。英语教师教育U-S共同体以共建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协同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共同培养培训高素质中学教师的教师教育共同体为宗旨,以校校合作和卓越教师实验班为推手,构建高校、中学“两位一体”的协同育人培养模式,进而提升地方高师院校英语师范专业本科生的师范教育水平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以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校建设项目工程测量专业为切入点,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建成校中"三厂"(一院、一站、一中心),深化"前校后厂"工程测量专业办学模式,以实际测绘工程为载体,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开发优质核心课程,改革职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建成集人才培养、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工程测量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在校企合作共赢的体制机制下,以协同创新推进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要找到与行业运行和教学要求相协调的有效路径.广州城市职业学院通过逐步建立一批具有教学功能的合作企业(教学企业),校企协同内容从学生实习拓展到社会服务、教师实践、创业就业等多个方面.10年来,以合作企业为主要基地,学院推行企业教学模式,建立在教学企业基础上的企业教学,为我院校企合作育人找到了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8.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质量提升的必由之路。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校企协同育人的切入点,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研究以及构建新型育人架构的有效途径。该文基于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协同育人新思路,探讨了创新创业素质人才培养实践的具体实施过程。该思路与实践巩固强化了创新创业教育中校企协同育人的核心地位,调动企业内在动力,激发了学生的“双创”热情,构建了企业、高校主体协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新范式,能够有力提高人才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应用型高校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构建全方位的育人模式,探索了学科竞赛下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从学科竞赛对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出发,以成都工业学院机械类专业为例,提出以"互联网+"竞赛为主导的育人机制,并形成了以逐级培养、校赛选拔、奖励机制、"双创"协同、项目引导等方面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实践成效显著.为应用型高校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战略提供了有效途径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产教融合政策以及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下,产业学院作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新载体应运而生。为进一步推进职业院校产业学院的建设,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产业学院为例,该文从产业学院建设的意义和可行性、建设与运行模式构思、七大重点内容以及预期成效等多个角度阐述了产业学院的建设与实践,为其他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