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元宇宙是元宇宙“由虚向实”的核心形态,是基于“元宇宙+”所形成的与现实世界虚实映射、叠加、联动的数字新世界,拥有数字孪生、数字原生、虚实共生“三栖体系”,是实体经济数字化变革的终极形态。产业元宇宙通过技术聚变改写传统生产力的“三要素”,重新定义生产工具,推动智能数据成为关键要素,开发机器人、数字人与数字替身等“数字劳工”新阵营,重构生产关系,并裂变出全新的“第四产业”。产业元宇宙仍处于起步期,须构建从关键认识到接入路径、场景应用、主体培育、融合生态的链路,驱动各行各业融入元宇宙新空间,布局“元宇宙+”新赛道,构建以虚补实、以虚强实、以虚优实的实践进路,开启新一轮产业变革新序幕。  相似文献   

2.
在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该文依托国家线上一流课程,利用智慧树授课平台,搭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智慧课堂教学体系,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知识的滚动式学习;构建了“虚实结合”的作物育种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虚拟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创新设计、科研训练、实习实践相结合;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实现了过程性评价。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作物育种学课程教师对数字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动力和积极性,还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为培育新农科卓越农业创新型人才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数字经济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后在线旅游蓬勃发展。本文按照数字化由虚到实的程度,或者说按照场景范围大小、旅游服务形态,将在线旅游划分为纯在线旅游、虚实结合的在线旅游和数实融合的旅游周边行业三类。其中,纯在线旅游是以Google Earth、VR旅游为代表的虚拟场景,是景点等“场所”的数字化;在线平台是以OTA、O2O为代表的虚实结合的在线旅游,侧重虚拟空间对实体经济的带动,是景区、历史文化遗址、酒店、民宿、餐饮等“产业链”的数字化;旅游周边行业是以数字生态系统为代表的数实融合在线旅游,是文创、游戏、体育、休闲、娱乐及相关服务制造等“产业圈”。对于三类在线旅游,应采取以制度设计约束虚拟空间,抑制其对实体的潜在冲击或伤害;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为中心,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以行业监管为抓手,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推动行业自我监管和规范化发展。监管制度设计方面,应明晰各市场主体的权利关系,构建基础制度体系,推进制度创新和机制完善,积极发展在线旅游平台。  相似文献   

4.
机器人工程专业既注重硬件层面的机器人机构设计,又强调软件层面的控制算法设计,其物理实践资源与数字仿真教学的融合质量直接决定个体知识的吸收效率与迁移水平。该文基于布鲁姆认知目标发展理论,融合混合现实技术,构建行之有效的虚实结合教学资源,推动知识在认知层次之间逐级迭代,以上海理工大学机器人工程专业机器人网络技术课程为研究对象,从知识点布设、课程资源部署、教学活动设计、全过程学习质量跟踪测评等维度探索教学模式设计的新思路,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校建立“专创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迫切需要。该文基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办学定位,以林产化工专业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资源、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师资建设、教学评价六个方面进行构建,形成“一心六面”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中,形成了实践与思政双向联动的育人机制“,项目实施—‘双创’竞赛—成果转化”的目标达成机制,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科教结合、专企合作”的长效教学机制。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提高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促进了专业学习与创新创业的融合,加强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联系,促进了教学成果与教学资源的积累,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6.
在“专创融合”教学改革的趋势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以机器人工程学综合课程设计课程为例,该文设计了以学生为中心、以科创项目和竞赛为牵引的项目式混合教学方法,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实行以成果为导向的过程化、多元化的课程评价考核方法,构建“课程+项目+竞赛”三位一体的“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丰富学生的科创成果,并助力教师的科学研究,实现教与学的共同获益。  相似文献   

7.
高等职业教育对接产业升级、实现数字化转型是必然发展趋势。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在近几年的课程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该文以国际贸易实务与操作课程为例,分析了在对接数字贸易领域新业态、构建教学新场景的背景下,实施“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学业评价、条件保障”全要素课堂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积极性、创造性为目标,打造“六维融合”理实虚一体化课堂的实践过程及其对高职课堂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基础力学实验是工科专业学生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其实验教学体系的合理构建关系着多学科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根据各学科特点及所依托的优势科研方向,划分出土木工程类和机械工程类,构建不同的基础力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进行差异化实验教学;根据现有实验设备及项目支撑,扩展基础力学实验项目,并成功开展基础力学实验分类教学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及科研能力的提升;开发基础力学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分析虚实结合实验教学优势,探索虚实结合实验教学模式,与真实实验共同形成完善的基础力学实验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为高校工科专业基础力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实验课程中发现的教学问题,结合学习通线上平台和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构建了虚实结合的混合式实验教学体系,并以岩石力学实验课程为例,开展了实验教学实践。岩石力学实验课程是矿业类学生的基础课程,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创新意识。通过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实验参与度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实验,操作能力得到加强,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新形势下,我国高等院校对“双创”的认知和研究进一步深化,培养体系与“双创”教育融合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思政教育、人文教育为基础,通过理论与实践融合、创新创业融合、校企协同融合的培养方式,构建了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的“1基础+3融合+4项目”培养体系。该体系以项目为驱动,实现了“双创”模式与项目驱动的深度融合,实现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培养。  相似文献   

11.
“双碳”目标的提出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程为例,基于目前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实验设备、实验项目、实验教学方法、实验考核4个方面探讨了在“双碳”背景下的实验教学改革;通过引入综合性虚拟仿真软件、增设碳减排实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以满足“双碳”目标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江雪莲 《探求》2002,(1):12-15
“七一”讲话作为建党80周年的重要文献 ,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坚持理论创新而形成的科学体系。“七一”讲话在理论上的新发展、新贡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 ,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理论 ;第二 ,提出了“三个代表”的科学理论体系 ,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为“科技创新和科技体制创新”的思想 ,创造性地提出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的学说 ;第三 ,对党建学说做了新的发展 ,提出发展党的群众基础、判断先进性和吸收党员的标准 ;第四 ,首次在党的文献中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在我国当代社会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13.
“专创融合”特色课程建设能够促进高校专业知识教学与“双创”教育的有机融合,是高校培养能力导向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该文以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建设为例,对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过程及实验教学考评体系进行重新设计,旨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助力培养遥感应用人才,为应用型高校同类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是桥梁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该文对该课程在“金课”建设过程的教学创新探索和实践进行探讨,阐述了其“金课”内涵,针对该课程在“金课”建设过程中面对的问题,以“两性一度”标准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践。“金课”内涵包括注重知识连贯性、系统性和整体性,贴近工程实践选取具有时代性的典型案例,强调借助计算机提升设计效率,锤炼以规范为基准解决设计问题的思维,通过典型案例锻炼学生能力,鼓励课程讲授过程的dialogue与critical。通过上述教学实践,达到了建设桥梁工程课程设计“金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该文结合软件工程专业特点及创新创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培养模式系统化研究及设计,以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建立以赛事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深度研究分析大赛特点,构建互联网线上“双创”学习平台,组织线下“大赛训练营”来丰富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实践锻炼驱动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双创”育人体系建设是地方应用型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践行“以人为本、学以致用”教育理念,实现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内涵式发展思路的关键支撑。该文在剖析“双创”育人体系建设存在的现实挑战及困难的基础上,结合东莞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在“双创”育人方面的实践,紧扣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教育管理逻辑,深入解析了“三全育人”视域下“三全三融”“双创”育人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总体规划以及具体举措,以提高和夯实“双创”育人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王一 《学习与探索》2023,(9):93-105+180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在“再商品化”互构论和“去商品化”权利论的共同推动下不断演进,两种理论维度分别对应社会保障的市场原则和权利原则,市场原则和权利原则的平衡是社会保障的理论诉求和实践要求。西方社会保障制度正在经历的理论与实践双重共识困境正是两个原则失衡的后果,究其根源在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受制于资本逻辑,无法实现市场原则与权利原则的真正平衡。我国社会保障实践既立足于国情,又受到国际社会保障潮流的影响,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较好地满足了社会成员的基本社会保障需要。但我国以就业群体为中心的“职工—居民”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在均衡性、可及性、可持续性等方面仍面临挑战,其根本原因同样是市场原则与权利原则尚未达到理想的平衡状态。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需要在超越西方资本逻辑的共同富裕思想指导下,建构“去商品化”共存共享与“再商品化”共建共享相结合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基本生存保障制度、风险防范制度和基本公共服务支持三个层次实现权利原则和市场原则比较理想的平衡状态,克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突出问题,探索满足时代发展需要的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保障新实践。  相似文献   

18.
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探讨了“1+X”证书融入专业教学改革的运行逻辑与实践路径。“1+X”证书制度的有效实施必须从岗、课、赛、证四个维度实现标准、体系、要求、内容、过程和评价六个方面的对接。而重构书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实现标准对接;搭建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能实现体系对接;推行五位一体的教学方法能实现过程对接;优化多元多维的评价方法能实现评价对接;打造育训结合的培训体系能实现要求对接;开发产教融合的教学资源能实现内容对接。  相似文献   

19.
“立德树人”与“以文化人”之间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以及大学“立德树人”的价值理想与实践效果之间的鸿沟,都需要对大学“立德树人”进行文化省思,需要以文化“观”教育,以教育文化“读”教育现象,以文化逻辑解读教育价值.以是观之,当代大学教育存在“虚无的”教学文化、“自在的”课程文化和“钝化的”教师文化等问题,应建构“充盈的”教学文化、“自觉的”课程文化、“激扬的”教师文化,以为“立德树人”创设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20.
工程类专业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课内实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第一步。该文分析了工程结构课内实验课程因受时间、空间、设备投入、场地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实践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在传统实验室实践的基础上引入数值模拟仿真技术,增加自主创新项目,虚实结合,能更好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提升实验教学效果。改革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课后反馈、过程性考评和差异化总评。并从实验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建议,改变传统的“教、学、练、评”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形成“启、学、练、评、拓”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新模式。研究表明:创新实验项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专业素养,实现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可为工程类专业实践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