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基于新农科建设人才培养总要求,结合区域发展实际,通过构建递进式实验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构建"产教融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加强校内外实践平台运用,重构实验课程考核方式等手段改革农产品加工类课程实验教学.教学实践显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稳步提高,教学改革效果显著,这为农产品加工类专业新农科建设提供了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赋予高等农林院校新任务、新使命。新农科的提出为我国高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指明方向。传统高校的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缺乏思政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不符合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要求。该文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结合学校新农科人才培养方案,重点从课程思政、立德树人、优化课程资源、改变教学模式、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旨在培养一批思想过硬、多学科背景、高文化素质的卓越农林人才,满足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3.
在“新农科”背景下,学校的主要目标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教学督导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推进一流课程、一流学科、一流本科建设的重要抓手。实践教学是衡量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学校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全方位督导,加大经费投入扩充师资力量,完善实践教学督导体系,建立信息化网络平台,体现出实践教学督导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做实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提升学校整体教学水平,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学数学是工科院校学生的基础理论课程,它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工科背景对大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着重从五个方面研究了高校数学的教学改革:改革大学数学教学的观念;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改革教学方法,强化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和用的结合;建立合理的考核评...  相似文献   

5.
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涉农课程教学的效果关乎农业人才的适应性和应用性。要突破涉农学科传统教学模式,需进行多方位融合教学模式,重构教学资源;构建“线上线下、课内课外”融合式教学个性化、专业化的教学体系和考核机制,将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寓“思”于“教”,寓“政”于“教”,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把知识技能上的“成长”和精神上的“成人”统一起来,为培养富有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现代农业人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新农科建设的影响下,各地方农林院校的教学目标从理论知识培养转向信息技术型人才培养,这一过程需要对现代林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该课程专业性强,教学内容要与时代相结合,若教学模式不进行创新,则易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跟不上时代发展。因此,为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该文通过分析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改革路径,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计划,从补充教学内容、构建完整教学体系;接轨科技发展、确保教学要求;推动政产学三方合作、使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社会需求三方面入手,实现教学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7.
在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该文依托国家线上一流课程,利用智慧树授课平台,搭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智慧课堂教学体系,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知识的滚动式学习;构建了“虚实结合”的作物育种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虚拟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创新设计、科研训练、实习实践相结合;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实现了过程性评价。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作物育种学课程教师对数字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动力和积极性,还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为培育新农科卓越农业创新型人才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8.
该文结合新农科理念,研究新农科背景下涉农高校创新创业选修课体系的构建,深入分析高校创新创业选修课体系的现状和问题,并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创新创业选修课体系的构建为例,阐述课程体系构建的方法和过程,对该体系进行客观分析和反思,并对下一步的选修课开设提出建议,从而培养符合新农科建设需求的优秀人才,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新工科教育改革中新理念、新要求、新途径为指导,以“夯实基础、躬行实践、重视创新”为教学目标,分析了安全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不足之处,从优化课程内容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搞好各类比赛、改革教学过程评价等方面对高职安全管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将创新能力培养理念引入高职安全管理课程的理论、实践教学中,体现新工科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沈阳农业大学以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推进新农科背景下植物保护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高效的课堂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有效教学、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理念,从建立优质课程体系、推进教学信息化、改进教学手段、实行小班课教学、建立多元化全程形成性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教育部对“十四五”期间的“双创”教育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创新创业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但目前部分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重创业轻创新、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突出。因此,该文依托贵阳学院综合工程训练中心资源,按照新工科建设理念,以创新工程实践项目的实施路径为主线,建立了创新工程实践课程群,组建了学科交叉型教师团队,并在制度、资金和环境上予以保障。实施结果显示,这些措施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方面效果显著,可为同类地方院校创新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新农科发展对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实践创新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也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及科技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因此,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根据湖南乡村振兴发展要求,针对现代农业对新农科人才的新需求和传统农学专业就业等质量评估问题,提出完善的实践创新人才培养对策:一方面,根据湖南省乡村振兴发展新需求,动态调整专业建设,包括新兴领域紧缺人才的培养和对传统优势农学专业进行升级;另一方面,复合应用型人才按照专业认证和未来农业契合度的标准培养,鼓励多学科交叉融合,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鼓励校企合作,建立地方特色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发展个性化人才培养途径,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4.
15.
在新工科背景下,如何培养应用化学专业新工科人才是个重要课题。化学综合设计实验课程是应用化学专业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熟练实验操作、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创新等方面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该文以应用化学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为导向,基于0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和PBL(问题导向)教学法等研究,对化学综合设计实验课程的目标、内容、手段及考评等教改环节进行了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为相关高校应用化学专业类似课程的开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农科”建设理念的提出,为地方高校在新时代构建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新方向,深化地方农业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院校的转型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文基于“新农科”背景,针对传统农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阐述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并对农业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提出了建议,以期使农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不断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需要。  相似文献   

17.
在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背景下,应用光学作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具有理论性强、重要程度高、知识难度大等特点,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该文对应用光学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及课程思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提出完善顶层教学目标设计、优化教学内容、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健全考核评价方式以及推动课程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等措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应用光学课程的积极性及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新农科”建设对农林高校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果树育种学课程是农林高校园艺专业的必修课程,该文从果树育种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分别从课程内容重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环境创设和教学评价改革四个方面展示了果树育种学教学改革创新的主要内容,最后提出了教学成效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为其他农科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该文在新工科工程教育改革背景下,结合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课程特点,面对常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以课程思政为引领、以Lab VIEW虚拟化仿真实验平台为依托、以校企协同课程培养模式为抓手的教学改革思路,从3个方面升级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课程教学架构,部署立德树人任务,实现工程实践素养高、实践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0.
食品类学科直接服务于乡村振兴产业一线。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对推动农产品产业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新农科建设背景出发,分析了现阶段食品类专业建设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中南民族大学在新农科改革与实践项目实施中,面向新农民、新农村、新农业、新生态,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推动的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产业链与人才培养链结合的多学科融合教学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探索了乡村振兴背景下食品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