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王红 《城市》2018,(2):19-27
笔者基于珠海拱北口岸城市枢纽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少机动车吸引"的核心理念为指导,针对存量土地,优先落实交通设施用地,强化城市交通枢纽作用,并考虑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换乘.提高存量地块土地效益,尽量选择"少机动车吸引"需求、 依赖公共交通的用地类型,通过开发强度校核,避免片区交通拥堵.通过土地利用多元化策略,提升片区活力,发挥枢纽地区优势.通过城市设计指导,丰富城市天际线,从而有效指导茂盛围地区交通组织和存量土地利用开发.  相似文献   

2.
正国家推进实施资源节约优先战略,明确提出要"控制开发强度,节约集约利用地资源,推动利用方式根本转变",要"从严合理供给城市建设用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要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就目前看来,节约集约用地不仅是形势所迫,必须统筹推进,而更应成为落地生根的行动规范。  相似文献   

3.
"三旧"改造是广东省在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拓展建设空间、保障发展用地的重要途径,是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明确南雄市"三旧"改造地块的具体位置、范围、面积、权属和现状等,全面掌握"三旧"改造用地的总体情况,本文通过MAPGIS、ArcGIS软件技术运用,对南雄市"三旧"改造地块外业调查成果进行数字化,完成南雄市"三旧"改造数据库建设和标示图制作工作。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2014,(3):30-36
改造"城中村",有利于改善居民居住生活质量,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有利于盘活存量用地,推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有利于改善城乡形象、推进宜居城市建设。上海进一步推进"城中村"改造,须加强领导,推进"城中村"改造的体制机制建设;要均衡各方利益,调动政府、开发商和农民三方的积极性;要摸清底数,对纳入全市统一改造计划内的"城中村"实行目录管理;要因地制宜,针对各个"城中村"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类指导;要突破创新,建立、健全支持"城中村"改造的政策体系;要营造氛围,形成有利于推进"城中村"改造的良好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佛山用3倍的建设用地增加率换取30倍的经济增长,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333亿元,同比增长15.2%。但同年全市土地开发强度已达33%。同时因城乡规划的滞后,形成了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突出、土地利用效益低下的大量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居用地。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随着合江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刚性需求上升,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用地矛盾,合江县国土资源局系统谋划,统筹兼顾,强化措施厉行节约集约用地。一是科学规划土地利用,坚持以资源管理为基础,以节约集约为重点,以耕地保护为核心。对荒山地、工矿废弃地进行开垦、复垦整理,对未利用地进行规划,释放用地空间。二是盘活存量土地,重点清查闲置土地、低效用地。采用"退低进  相似文献   

7.
2010年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以来,苍溪人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大胆探索,在农业上,大力实施金土地工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耕地占补平衡项目三大举措,新增耕地1.27万亩;在工业上,积极推进工业上山,新增建设用地2.4平方公里;在城市里盘活存量,新增建设用地5000亩,闯出了一条节约集约用地、破解发展难题的跨越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张璐 《城市》2018,(7):36-42
针对山水城市在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分析其"城市双修"的目标、 内容和方法.以天津市蓟州区老城更新规划为例,明确了重塑"山—水—城"生态景观格局与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的规划策略,提出了挖掘存量用地资源、 创新城市治理手段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交通拥堵是国内城市中心区面临的难题之一,许多城市已经进入用地的存量发展阶段,以增量交通设施建设为主的交通拥堵治理策略已难以为继。以位于广州市中心区的环五山片区为例,研究提出存量发展阶段下的交通治理对策应转向存量设施的效率提升,遵循存量优化和适度建设的原则,从强化公共交通出行、挖掘道路潜力、扩充道路容量、提高转换效率等方面提出拥堵治理的相关措施,对缓解环五山片区的交通拥堵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认为我国相对发达地区城市化发展的空间路径将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盘活"。以宁波市大梁街片区为实证,分析并总结了当前大城市中心区更新与存量盘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典型问题。借鉴国内外的相关发展经验与方法,在梳理既有显性存量规模和计算潜在隐性存量规模的基础上,提出复合功能引导、空间品质提升、三维交通系统组织等具体的规划设计对策。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心城区存量盘活的特征进行了拓展思考,并提出相应的规划设计原则、方法和需要跟进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陈群弟 《城市》2016,(7):45-48
面对土地资源日益紧缺、新增建设用地不足、土地利用冲突严重的严峻形势,存量规划建设成为破解土地发展困境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用地权利主体多、利益难协调、制度制约、政策体系不完善等原因,存量规划建设存在较大困难。整村统筹是存量规划建设的一个新探索,它以公共利益为切入点,引入市场机制,综合运用规划、土地和资金等手段,促进规划实施,完善城市功能,实现政府与原土地权益主体等多方共赢。笔者以深圳S社区整村统筹作为案例研究,分析土地整备利益博弈的基本流程,为存量用地开发建设提供参考途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设用地不断扩张,城市生态空间正处于剧烈变化中。大量具有生态价值和服务功能的土地不断被侵占,以满足暂时的城市建设需求。但从长远来看,这些生态用地的"消失",将不可避免的影响区域生态平衡,给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埋下隐患。广州作为华南的中心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土地利用变化频繁,生态环境的保护面临着巨大压力。因此,本文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利用监督分类法与综合指数法相综合的复合提取方案对2016年广州生态用地进行空间识别,掌握广州市生态用地存量现状。同时,借助生态风险小区和生态风险等景观指数对广州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广州市生态风险呈现明显的多核圈层结构,由多核心的中心向外部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3.
武胜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节约集约"的原则,积极盘活利用闲置土地,使土地、资本、劳动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实现优化组合,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新增亿元GDP消耗建设用地面积下降。一是加强用地预审和监管,提高建设项目用地准入门槛。优先发展高科技及单位用地产出率高的产业,对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非生产用地比例达不到要求的,相应核减用地面积。截至目前,该县已对龙海印务环  相似文献   

14.
佛山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是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进入21世纪以来,全市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18.7%,正面临着土地资源紧张、产业发展转型、城市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佛山市土地总面积3848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达到33%,再扩展下去,规划不允许,资源环境容量也不允许.  相似文献   

15.
实施“泛珠三角”战略,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拓宽发展空间、整合资源和增强区域竞争力的现实需要,对于推动华南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从总体上促进全国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扩大珠江三角洲以及广东省经济发展腹地,强化珠三角在华南经济圈的强势地位。迄今,我国已基本上形成了以上海为龙头、江浙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以京津唐为中心的环渤海湾经济圈。与其他两个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虽然起步较早,发展速度较快,但各城市各自为政,竞争力受到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中山市认真贯彻国家和省的用地政策,采取四项措施,加强对存量土地的使用和管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缓解用地紧张难题,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一、向“存量”要土地中山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闲置土地处理的意见》,对全市土地资源进行摸底调查,特别是对现有闲置土地进行重新认定,加快推动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市迈入集约型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如何协同多元主体推动历史风貌区的有机更新、实现高质量发展,仍是许多城市待解的难题.研究通过梳理不同视角下的空间生产理论,结合城市更新语境构建了"权力—资本—社会"辩证分析框架,并对深圳沙井古墟有机更新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权力、资本和社会要素在推动古墟空间再生产的过程中,呈现权...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四川省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来源渠道主要有存量土地、收回的闲置土地和政府储备土地三种.目前,全省存量土地已基本消化完毕,收回的闲置土地由于多存在征地、拆迁补偿等历史遗留问题,难以马上投入使用,而政府的储备土地由于以经营性为主,因而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来源难以得到长期保证.因此,为确保四川省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的长效供应,完善保障性住房土地储备机制,规范保障性住房土地储备工作,笔者建议,可制定四川省保障性住房地方性法规.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本研究基于GIS构建用于空间叠置分析的规划数据库,通过空间叠置分析,探讨扬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冲突面积及区域差异,为合理用地与保护空间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空间叠置法。研究结果:扬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之间冲突较为严重,现状建设用地与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布局上的差异是冲突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城市公共健康提出了新挑战,如何通过既有空间环境更新有效提升健康促进与可防疫能力建设、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为当前健康城市发展所面临的新课题。基于相关理论梳理,构建健康促进和防疫支持的"双效健康城市"框架探讨环境更新要素与设计方法,结合苏州金鸡湖环湖绿道更新案例展开应用探讨,提出了城市既有公共空间环境更新的若干设计策略与途径,以期全面提升城市空间韧性和公共健康防疫力,助力健康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