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该文针对目前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类专业课程特点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比材料类专业课程单纯线上教学模式的特点与不足,重点探讨了在材料类专业课程中开展混合式教学方法的必要性和解决办法,提出了材料类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方法的构建、实施、分析、评价思路与策略,建立了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与模式,上述工作开展为全面系统地实施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新工科建设为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等传统矿业类专业改造升级提供了发展机遇。针对普适性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存在的课程内容固化、与矿业类专业学科无法有效衔接等问题,课程教学团队进行了课程教学环节与实践环节的改革。通过构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重构教学内容、建设线上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模式等措施,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植物生产类学科是在广义农业背景下研究农林业生产的学科,目的是培养农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植物生产类人才。但目前植物生产类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该文以植物生产类相关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基础生物化学为例,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的教学经历,对教学过程进行初步探讨和思考,以期为基础生物化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现代高新生物技术发展的理论、技术基础。创新微生物学教学方式,是提高生物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举措。目前,微生物学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对学生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该文阐述了创新能力培养背景下微生物学课程改革的现状,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教学改革的建议,旨在推动微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环境监测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具有综合性、连续性、追溯性等特点,为环境类专业课程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平台,是该专业的主干课程。该文针对高校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现状,依据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提出了环境监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使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有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材料测试技术是材料类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在当前应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为了使学生有效地掌握该课程的重难点知识,同时发挥课程育人作用,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该文采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材料测试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探索航空特色微课应用于材料测试技术教学的过程,提升学生对材料测试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及综合能力,并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的目标,为提升课程教学效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作为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理应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有效挖掘该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有利于完善当代育人体系.该文根据《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内容和特点,结合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实际,从课程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以目标为引领,知识与能力并举的课程思政体系,以期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并拟对其他机电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借鉴,进一步促进机电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BIM技术在高校土建类专业教学中具有突出的应用优势,可以有效提升土建类专业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在BIM技术的推动下,高校土建类专业教学改革取得了突出的成果。针对BIM技术的内涵进行概述,探讨了BIM技术在国内外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结合BIM技术在土建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为高校在BIM技术的帮助下推动土建类教学改革、深化教学改革成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该文将CIPP评价模式运用到高职食品类专业果蔬贮运与加工技术实训课程评价中,通过课程设置背景评价、课程输入评价、教学实践过程评价、教学结果评价四个一级评价指标的设定,以及每个一级指标下设二级指标,对本实践课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细致的评价。评价结果显示,CIPP评价模式显著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该评价方式可为高职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及评价模式带来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胡静寅 《社科纵横》2012,(7):148-150
国际经济学课程是经济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当前中国国际经济学教学现状表明,进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分析国际经济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多种实践教学方式的运用,着重从提高教师素质、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是高职中药学类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核心课程。针对中药鉴定技术课程的特点,引入对分易教学平台作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工具,从教学视频、作业、考勤、讨论和练习等方面,全方位推进,形成完整的教学过程。对分易平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现了全过程、立体化的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12.
产教融合是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环境类专业产教融合的培养目标是服务地方经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生态发展。该文针对专业培养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类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构建了生态视角下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双线并重、‘专业—科研平台—企业’三位一体”的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高校是培养高等财会人才的核心,自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史密斯证明经济学是一门可以实验的科学以后,各大高校认识到实践性教学是高校财会类专业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于是各大高校针对财会类专业进行了一系列不同程度的教学改革,其中加大实验课程的教学比重是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财会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提高是作为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核心,也是今后各大高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发展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我国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等新技术发展,积极推动智能制造领域推陈出新,该文针对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新工科背景下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践等方面对传统电气类专业进行改造升级的具体思路和实施办法,为郑州工商学院其他工科专业升级改造提供参考,为培养多专业交叉人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该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机制中存在的师资队伍建设薄弱、教育课程体系融合度有限、实践教学整合度不够等问题,提出提升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打造"三导师"师资团队;渗透创新创业理念,重构教学课程体系;加强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搭建多元实践平台等多种途径实现汽车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并介绍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汽车专业课程案例,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汽车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数学类以及非数学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针对大班教学的精细化管理、课下的QQ交流群+课下课中的雨课堂、数学史以及案例的引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知识的应用中,点燃学习热情,激发创新活力.另外在雨课堂的使用中也遇到一些问题,解决的办法尚在探索中.  相似文献   

17.
Pro_ENGINEER软件课程是高职机械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当前在教学内容组织、教材、教学方法、师资方面存在着众多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给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并阐述进行教学改革后所取得的效果。实践证明,Pro_ENGINEER软件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四阶段法和案例法是适合该课程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最重要的专业核心课.课程主要介绍材料的组织结构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等核心教学内容.针对课程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差、参与程度低等问题,该文提出基于PBL和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对《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开展分级式教学探索.从PBL教学方法的设置、学生和教学目标的分级、分级混合式教学设计三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模式探索.旨在基于有效的教学理念和网络智慧教学工具实现课程教学体验的改善,最终增加学生的学习收获,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Python语言是目前十分流行的高级编程语言之一,也是很多高校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专业课。该文针对经管类专业学生的特点,秉承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性的精神,以创新创业任务为驱动力,对以往的教学方法、授课内容和考核标准进行调整,并将此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最后,提出了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宗旨。经过三年课堂实践,本课题教学团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  相似文献   

20.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在电子类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任何电子专业,只要涉及到电子电路,就会有模拟电子技术这一课程,而对于相应的实验课,可以说是对于理论课程的升华。然而在多年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目前的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教学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所以笔者就如何激发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中的学习兴趣进行简单论述,还望各位同仁可以予以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