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科建设对高等农林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实验教学中心自成立以来,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不断探索与创新,在新型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以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实验教学中心为例,阐述了在新农科背景下,中心在管理机制、责任体系、制度建设、实验室建设、人员队伍建设、运行体系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以及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对同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主动对接区域新一代信息相关产业发展需求,全国上下掀起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浪潮,进而积极推动学校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紧密对接,不断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该文通过对比分析现有典型案例与理论成果,从新工科专业建设、课程设计与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维度对新工科现代产业学院的体系化建设提供实践性理论支撑,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扎实推进新工科建设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着力塑造集产、学、研、转、创、用于一体,互补、互利、互动的人才培养创新格局,培养适应相关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进而为新工科现代产业学院教育生态建设持续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3.
“新农科”建设理念的提出,为地方高校在新时代构建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新方向,深化地方农业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院校的转型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文基于“新农科”背景,针对传统农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阐述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并对农业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提出了建议,以期使农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不断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需要。  相似文献   

4.
作为新工科建设专业的代表,智能建造专业存在专业建设时间短、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在智慧建造产业学院与智能建造专业协同发展背景下,该文从智能建造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入手,分析了人才培养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出发,分析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路径,基于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重构、学科间交叉融合、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完善、师资队伍发展及建设、校企深度合作等角度,探索面向新工科、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对智能建造专业就业情况进行分析。该研究为新工科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该文结合新农科理念,研究新农科背景下涉农高校创新创业选修课体系的构建,深入分析高校创新创业选修课体系的现状和问题,并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创新创业选修课体系的构建为例,阐述课程体系构建的方法和过程,对该体系进行客观分析和反思,并对下一步的选修课开设提出建议,从而培养符合新农科建设需求的优秀人才,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了满足新农科发展对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实践创新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也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及科技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因此,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根据湖南乡村振兴发展要求,针对现代农业对新农科人才的新需求和传统农学专业就业等质量评估问题,提出完善的实践创新人才培养对策:一方面,根据湖南省乡村振兴发展新需求,动态调整专业建设,包括新兴领域紧缺人才的培养和对传统优势农学专业进行升级;另一方面,复合应用型人才按照专业认证和未来农业契合度的标准培养,鼓励多学科交叉融合,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鼓励校企合作,建立地方特色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发展个性化人才培养途径,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7.
建设新农科已成为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发展进入新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2020年6月,吉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新农科建设的意见》,鼓励"一校一院"协同培养研究生,这是全国首个省级层面关于新农科建设的文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对农业教育的需求也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新农科是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内在和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一校一院"协同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挑战.探索新农科建设新路径,推动"一校一院"协同育人思想政治体系的形成,已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赋予高等农林院校新任务、新使命。新农科的提出为我国高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指明方向。传统高校的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缺乏思政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不符合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要求。该文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结合学校新农科人才培养方案,重点从课程思政、立德树人、优化课程资源、改变教学模式、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旨在培养一批思想过硬、多学科背景、高文化素质的卓越农林人才,满足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9.
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要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以需定培,建设好学校与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在学生转变为企业员工的过程中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产业学院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载体,该文从产教融合的视角,介绍了产业学院背景下智能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教学方式与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实现农村包容性增长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凌  王志章 《学术交流》2012,(8):102-105
从农村包容性增长的社会背景与现实需要出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包容性增长的现状分析,提出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路程是加快农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产业走出农民就地非农化新道路、乡村旅游产业提升农村文化自觉、乡村旅游推动农业产业链本地化、乡村旅游的转型与升级为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乡村旅游要夯实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六大渠道和方式。  相似文献   

11.
森林保护专业涉及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理论与技术,在林业生产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我国现代化林业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全面振兴新农科本科教育,是新农科背景下高等本科教育的使命和责任。华南农业大学森林保护专业以推进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契机,认真梳理森林保护学科发展思路,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及教学成果,进而形成科学合理的森林保护学科发展规划,逐步推进一流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向一流专业建设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2.
“双碳”战略催生了机械类新工科复合型、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该文在分析目前“双碳”战略背景下新工科人才培养存在的科研与教学协同发展不足、交叉融合难度大、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需求不匹配等问题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定位、学科交叉、科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双碳”战略背景下机械类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新工科建设工作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助力工科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新时代背景下,如何高效推进新工科建设工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针对"仿生科学与工程"新工科学科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创新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为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教育国际竞争力、践行吉林大学大学"双一流"建设目标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4.
面对新经济建设下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转变电气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推动知识、能力、素养三位一体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明确服务地方产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新能源产业需求为导向的知识模块,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工程实践和人文职业素质培养;强化一流课程建设,拓展第二课堂,深化产教融合,形成培养合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数字时代的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为高职院校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面向杭州湾大湾区的数字创意经济大发展,复合型创意设计人才成为核心要素。该文围绕大湾区数字创意产业变革对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能力提出的新要求,结合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创意专业群的教学实践,提出复合型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在此背景下,高校要积极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剖析教学规律,构建“金课”,杜绝“水课”,培养具备综合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大智移云”驱动了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推进落实,以此为背景,各级本科院校必须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加大实践课程比重、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强化师资力量、构建教学管理规范化运行机制,以此推动财务管理专业实现应用型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7.
科技的不断发展带动我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在此背景下,高校应更加重视电影人才培养的技术与艺术一体化教学,改变传统以理论为主的教学形式,注重电影人才培养工作的实践性与创新性,积极探寻一条适合我国影视发展现状、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路径。该文通过分析影视产业的基本内涵与现状,结合复合型电影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探究综合性大学跨学科教学中“技术+艺术”培养的基本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电影人才培养改革策略,从而更好地开展复合型电影人才的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18.
在新工科教育改革背景下,随着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该文通过校企融合共建平台,探索新工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路径。以培养新时代大国工匠为目标,在协同育人中注入创新元素,将能力培养与行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分析新工科背景下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方向;通过提炼工程领域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探索卓越匠才培养渠道,进一步丰富高质量人才培养内涵;从塑造大国工匠的视角出发,阐述推进一体化协同育人建设的动力,以及校企融合下工程教育实践的战略意义。研究可为新工科人才培养战略提供建设思路,为相关院校探索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新农科建设为主线的中国高等农林教育改革,将促使高等农林教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以此为背景的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该文深入分析新农科建设要求、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课程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学生知识体系变化,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从课程内容改革、多种教学模式综合应用、多元化考核方式,实行课程的综合改革。课程改革成果将为新农科建设奠定基础,服务于思想先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爱农、懂农、践农”新型农科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新时期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响应教育部建设新工科“三部曲”的号召,长沙理工大学能源动力专业以此为契机,开展了能源动力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探索。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旨在培养新工科背景下的能源动力专业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利用四种方式优化新工科背景下的能源动力行业人才培养体系。实践结果表明,长沙理工大学能源动力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研究取得了优异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