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响应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以下简称《纲要》),使《纲要》提出的课程思政工作在应用型大学工科专业课教学中顺利实施,需要基于课程思政重构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以为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提供依据;加强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技能培训,以提升教师思政内容融入教学全过程的能力;同时要求专业课教师要身体力行,课程思政工作从自我做起,身正为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专业形象,又要找到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将课程思政内容予以融入;并设置合理的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考核激励机制,以促进专业课课程思政的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2.
创新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的主要因素.高等教育肩负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而教学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针对《环境毒理学》课程教学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通过提升教师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改革教学模式、优化考核方式等措施,不仅增加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且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力学课程在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始终占据重要位置.该文以培养学生力学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分析了采矿工程专业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从加强创新教育实验室建设、实验实践课程改革、特色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改革、增设毕业设计专题环节、项目/竞赛驱动,科研导师促进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采矿工程专业力学课程改革创新能力培养思路,并应用于...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训课程为例,引入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建立自上而下的创新教育体系,将专业创新训练目标进行模块化分解,嵌入四年的本科教学中,探索OBE模式在高校创新教育体系改革中的应用。实践证明:改革优化了理论课程体系、实践体系以及课外综合项目强化培训体系,为学生提供了多层次的训练平台,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高等教育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情景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从传统教学的倾听式学习转化为主动的思考式学习。该文主要介绍了情景教学法在药理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并探讨其在医药学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前景与挑战。  相似文献   

6.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如何将计算思维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在面向应用的过程中,以培养计算思维为基本导向,探讨SPSS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实施方案,重点是采用SPOC混合教学模式和增加了课程综合实训.实践表明该教学方案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创新能力,以期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科研综合实训是轻化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轻化工程本科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科研素养和科研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该文以轻化工程2019级和2020级学生为对象,探究案例教学方法在科研综合实训课程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式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帮助学生巩固重要知识点,实现对重要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本科生参加科学研究、参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新工科建设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提升,全面探索力学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考核方法。针对当前材料力学教学过程主要存在的两大问题:力学模型提炼能力不足和工程应用与创新能力不强,基于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课程引入工程案例,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案例教学法,将力学模型提炼过程情景再现,让学生增长见识,积累经验,掌握力学思维方法,同时创造性地增加创新实践环节,增强学生的工程应用与创新能力。思政育人贯穿课程全过程,能够强化育人效果,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三轮的实践与调查问卷证明:材料力学教学创新是有效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探讨以学科竞赛为途径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模式.从参加理工科专业学科竞赛的学生管理、学科竞赛实践平台的运行和指导教师团队的建设三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研究,提出了理工类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的教育模式,为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三融合”是指将学科知识、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综合性和交叉性的课程体系。“两提升”是指通过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一促进”是指通过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通过采用“三融合、两提升、一促进”的大学课程建设模式,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针对机械创新综合实践课程中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创新方法等问题,将TRIZ理论与学生创新设计实践相结合,用TRIZ理论指导创新实践,为创新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解决了学生创新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了运用TRIZ理论解决创新设计的过程和课程改革实施要点.通过课程改革实践,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尤其是在大学教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实践。该文通过问卷调查117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在读或已修完研究生课程的2014—2022级硕士研究生,发现在了解和体验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有56.41%的学生认为它在大气科学专业研究生课程中可行,有43.59%的学生认为不可行。这说明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优点大于缺点,在大气科学专业研究生课程中可以应用;但也有近一半学生认为它缺点大于优点,在实际教学中不可行。结果表明:尽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着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但对于当今大气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要运用到具体教学中,可能需要教师审慎思考。  相似文献   

13.
机器人感知与交互技术是机器人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其教学质量的优劣对学生培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该文介绍了课程的内容框架,分析了课程特点,并结合课程特点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出几点思考.课程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理论基础的构建,同时加强实践能力的锻炼.结合大学生创新项目、学科竞赛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  相似文献   

14.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分析微课在高校数学课程教学中的研究现状,探究微课在离散数学课程应用的必要性。该文立足计算机类专业,提出微课在离散数学课程中应用的新方法、主要内容、教学设计及具体应用案例,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促进学生有效自主学习,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及学校应用型教学改革的发展。希望该研究可在同类型高校中得到一些的肯定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海洋资源在沿海国家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开发和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意义重大。培养高素质、创造力强的海洋专业人才是我国海洋经济建设的基础需求。海洋动物学实验是河海大学海洋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海洋创新型人才,该文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评方式进行了改革。力求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实验教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课堂是教师主导整个教学活动,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故结合慕课模式,设计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的教学课程改革方案.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分散集中的原则下,实行线上和线下混合教学.从预习教学、资源准备、开展实验教学模式设计、准确界定课程属性、合理选择设计维度、有序开展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具体实践.课程...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实践是创新的重要环节,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应用性实践教学的核心.在高等教育中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实践融入创新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环境设计专业《制图》课程教学中,立足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应用性实践作为教学方法及手段,推进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将有助于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极大地提升本专业人才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18.
新工科对高校专业建设、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目前运筹学教与学方面存在的不足,结合运筹学课程特点,提出了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思维导图和组织实验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通过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课程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的改变,是提高学生吸收知识能力的必行之路。在专业群建设的背景下,工程测量作为专业群中的互通课程,需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融入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要求。该文以工程测量课程改革为立足点,结合专业群建设思路,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对课程改革的持续建设进行了总结,从教学内容优化、教师团队组建和教学模式改革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为贯彻落实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结合桂林理工大学建筑类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和专业办学定位,坚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理念,利用云服务(OR平台)建立信息化的网络教学空间,将信息化技术手段深度融入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改革建筑类专业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条件、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监控与评价等,以提高建筑类专业设计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对建筑类专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