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积极性、创新思维以及创业实践能力方面,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在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师资力量配备不合理、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单一以及产教融合推进缓慢等。为了更好地发挥创新创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协同育人机制,该文从第二课堂教学体系设置、“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等多个方面探讨了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具体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产教融合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提升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校企研”多元主体协作共治育人模式,既发挥了各方资源优势,又可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补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短板。高校在产教融合方面有明显的地域优势,可根据地方经济发展趋势及需求展开教育活动,让育人与用人的“最后一公里”更加顺畅。该文结合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分析当前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再结合多元协同培养机制,发挥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最大化作用。在提高教师综合水平、完善应用型人才评价机制的同时,实现高校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3.
当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飞速发展.要想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新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重点做好对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同时要构建完善的政府、高校、企业等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该文首先分析了创新创业视野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现状,讨论了创新创业视野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的意义,最后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居继清  张华 《社科纵横》2013,(8):156-159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实践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应用型人才培养已成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为此,必须把实践育人纳入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整体架构中去考量,树立实践育人理念,强化实践育人体系构建,统筹实践育人工作,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应用型高校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构建全方位的育人模式,探索了学科竞赛下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从学科竞赛对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出发,以成都工业学院机械类专业为例,提出以"互联网+"竞赛为主导的育人机制,并形成了以逐级培养、校赛选拔、奖励机制、"双创"协同、项目引导等方面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实践成效显著.为应用型高校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战略提供了有效途径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校第二课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书院制建设要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进而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该文积极探索书院制模式下的第二课堂建设,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新局面。以书院管理为基石,搭建第二课堂新型管理模式;以模块化教育为核心,构建第二课堂“1+3+5+1”育人体系;以书院活动为抓手,推动第二课堂活动的系统化设计;与学院形成合力,构建“双院”协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突破性发展,新工科专业发展迅速,对传统机械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大挑战。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该文探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协同育人平台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校企协同育人机制重构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以期深化地方高校新工科教育教学实践,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因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在大学生价值塑造、全面发展及高质量就业创业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当前,因认同度不高、支持服务不足、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等因素,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成效不够显著。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激活潜力、整合资源、协同赋能,构建相互支持的制度体系、活动体系、资源体系,有效提高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9.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研究的焦点,如何建立有效的创新创业育人模式来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创业意识,需要高校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深入研究。该文以信阳农林学院为例,通过依托学生社团、校内导师、校外导师、优秀毕业生、企业“五位一体”实施“一目标、两融合、三能力、四平台”的创新创业育人模式,开展构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高校通过构建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体系,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发挥高校教育优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助推高校成为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通过分析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体系运行要素,探索构建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体系,在设计总体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具体专业探讨该体系实现途径,以期促进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1.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和延伸,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而当前高校第二课堂育人机制亟待完善,学生能力提升效果不明显。为了充分发挥第二课堂育人机制,该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调查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行为表现、影响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因素和困境,分析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现状,为更好地发挥第二课堂育人的载体作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教育部推动独立学院转设的影响下,多所独立学院转设为公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始独立办学。由独立学院转设而来的公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打造创新创业育人模式时,一方面面临着学校整体转设发展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思想认识、运行机制、师资引育和育人体系等方面的困难。从国家战略、地方社会发展、高校本体等角度出发,学校需要清楚认识到推进创新创业育人对实现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在领导体制、运行机制、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探索“四维一体”的创新创业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高校教育的过程中,第二课堂教育起着关键性作用,为了使第二课堂的价值得到更好的发挥,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探索第二课堂成绩单与思政课实践教学耦合育人的方法,才能将思政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功能.该文对第二课堂成绩单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优势进行了论述,掌握第二课堂成绩单与思政课实践教学耦合育人的优势,并提供有效的实施对策,提升课堂教书育人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打造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实践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其不但符合国家创新发展的总体战略、帮助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更高度契合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该文从"实践育人"的角度切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分析了创新创业实践仍然存在的不足,以中北大学"新动力梦工厂"创新实践平台为例,提出从创新创业价值引领、丰富创新创业活动载体、优化创新创业师资配置和推动政校企资源开放共享四个方面来拓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范畴,构筑实践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15.
目前,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过程存在“专创融合”和第二课堂实践育人引领作用不足、教学目标的达成计算粒度不精细、对细粒度度量专业领域实践能力形成支撑不足等问题。该文提出以“专创融合”和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为指引,将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对标国家“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要求,以成果为导向设定考评体系,开展基于精准评价的实践教学改革。通过3年的实践,使学生加强对专业知识、技能的内化吸收和高水平成果转化,助力高质量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6.
“双创”育人体系建设是地方应用型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践行“以人为本、学以致用”教育理念,实现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内涵式发展思路的关键支撑。该文在剖析“双创”育人体系建设存在的现实挑战及困难的基础上,结合东莞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在“双创”育人方面的实践,紧扣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教育管理逻辑,深入解析了“三全育人”视域下“三全三融”“双创”育人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总体规划以及具体举措,以提高和夯实“双创”育人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在新工科背景下,需要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并具备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以武汉轻工大学材料化学专业建设为例,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校企合作育人基地的建设及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以期为其他高校开展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通信工程系从结合专业课程思政实现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构建"专业课程、专业实践、社会实践"三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打造专业特色文体活动提升学生身心健康素养三方面,探讨了专业协同打造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的有效途径,并开展了教学实践及成效分析,为专业参与第二课堂建设,实现一、二课堂的深度融合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产学研用”是将学习、生产、科研以及实践运用有机结合的模式,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该文在分析背景、研究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究,并从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培养评价四个方面,提出“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理念下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及路径。  相似文献   

20.
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已成为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的主渠道,但一些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低、创新创业教育还缺乏系统性的课程设计。该文以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为载体,以案例教学法和开设第二课堂,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进行了初探性的设计与实践,以期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专创融合”课程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