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当前我国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导师学术背景单一,学生知识体系单一,实践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以本学科导师为主,以交叉学科导师和企业导师为辅的矩阵式导师团队模式,对交叉学科导师团队和企业导师团队建设的实施路径展开分析,以期为研究生提供跨学科、多元化的培养计划,促使学生获取跨学科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扩展思维空间,实现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是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建设以科学研究为主要任务的研究生学术共同体,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和提升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途径.研究生学术共同体建设是提升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深入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有效路径.基于学术共同体视角,探讨其组织形式、构建路径,并通过整合校内和校际的研究生团队、校内外的导师团队等学术资源,加强交流与合作,探索校内外科研力量结合的交互路径,为提升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科研创新能力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该文首先分析当前研究生导师绩效评价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忽视师德师风考核,忽视学生培养水平考核,忽视个人发展,忽视差异性评价,研究生指标分配等方面论资排辈现象依然存在.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研究生导师绩效评价的原则与思路,比如,师德问题一票否决,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重视个人发展,分类评价.最后,构建研究生导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研究生辅导员和导师是研究生培育的主体,能够有效引导研究生进行学习和发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国家对研究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研究生辅导员和导师能够协同育人,优势互补,提升研究生培养的效果.该文基于此展开论述,简要分析了研究生辅导员和导师在研究生育人过程中的职业角色定位以及协同育人的现状,并提出了研究生辅导员与导师协同育人工作机制的构建途径,期待能够对高校研究生的培育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多种条件与因素的制约,但教育条件、教师因素,尤其是研究生导师所起的引领、规范作用则是至关重要的。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研究生导师应遵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把确立科学的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作为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把严格规范的科研训练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路径,真正担当起培养创新型研究生人才的重要使命,发挥其在创新型研究生人才培养中的引领、规范作用,这是实现创新型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前提,是实现创新型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必然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科研团队是高校科研创新的重要力量,科研创新与科研团队创新能力密切相关。以文化激励角度探究研究生科研团队创新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主要从这些层面展开论述:首先,简要分析研究生科研团队文化内涵及特征;其次,详细论述研究生科研团队创新能力培养的构成要素;再次,重点探究现阶段研究生科研团队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的瓶颈;最后,针对研究生科研团队创新能力培育困境提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7.
陈祎鸿 《社科纵横》2012,(11):143-145
研究生教育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供原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创新型研究生的培养。本文从中国目前研究生培养的实际出发,论述了选聘社会导师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社会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双一流”建设不仅为部属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要求,也给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带来了压力。该文根据创新能力培养内涵,分析了地方高校目前存在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过程同质化、导师责任心不强等问题,探索了研究生培养目标顶层设计,构建了协同育人新模式,完善了创新培养过程管控机制,形成了多元化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等,并通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创新成果,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高水平的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是培养新时代国家所需高层次应用型药学人才的保证。该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分析总结了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实际,从强化学习提高导师认识、改革导师选聘制度、完善导师培训机制以及健全考核评价体系等多方面探索新时代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促进高等学校学科建设,提高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效果,促进应用型科研成果产出,进一步提高和丰富产教融合的水平及内涵,该文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系统构建着手,通过导师队伍建设、校内外融合的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培养质量管理等措施构建了专业研究生联合培养创新模式,形成了多方联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实践证明:该模式育人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当今新冠肺炎疫情等挑战,使医学科研创新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不断凸显。但目前采取的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的培养模式存在重临床、轻科研,重技能、轻创新的问题,如何为迅猛发展的临床医学领域培养有科研能力的创新型临床医学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结合临床医学类硕士研究生的特点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双导师线上线下临床科研混合教学模式,旨在构建适合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提高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教育主管部门致力于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单位制定严格毕业要求,并将培养压力转移到导师负责制下研究生导师身上.部分导师为规避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质量风险,会对学生制定更加严格的毕业要求.在这种培养模式传导下,一些研究生因科研行为扭曲而发生学术不端行为,如"一稿多投".以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及与研究生具有行为互动的学术期刊最优化决策为切入点,分析造成研究生选择"一稿多投"的机制,探讨更具现实可行性的政策手段.  相似文献   

13.
核聚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我国磁约束核聚变能的发展意义重大。该文从个体因素、导师因素、学校因素等方面简要分析了影响核聚变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提出了“注重基础理论,开展聚变特色教学”“共享资源条件,加强学术交流活动”“传承特色文化,强化责任创新意识”等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举措,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国际化研究生是经济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但现阶段我国高校研究生国际化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依托安全科学与工程优势学科,围绕人才培养和质量提升路径,从高层次创新型国际化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能力发展目标制定、创新能力培养与合作互助实践平台建设、创新课程建设体系优化、基于“双一流”学科的国际化师资团队构建等方面进行质量提升路径探索,这对其他高校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国际化研究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校所协同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逐渐成为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热点。该文介绍了协同创新的概念及其理论基础,通过分析地方高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协同创新视域下地方高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内涵、特点、建设路径,以期为地方高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提供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艺术类研究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结合艺术类研究生的特点,构建高校、社会、企业多层次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提高艺术类研究生职业生涯决策能力,丰富教育的内涵,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展精准化、分类化指导,充分发挥导师在艺术类研究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作用,从而提高艺术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高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创新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问题。如何培养具有探索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目前各大高校都在积极探索的主要问题。为此,该文从微观层面综合剖析了高校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微环境的内涵及影响研究生成才的因素,并从健全学术道德规范体系、加强学术研究团队建设和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三个视角,提出了构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微环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该文针对目前国内集成电路人才匮乏的现状,总结现有集成电路方向研究生培养在培养方向、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培养体制与培养方案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从培养方案优化、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平台共建、构建多维度导师团队和针对性培养人才等方面,探索产学研模式下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机制的可行策略,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机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人才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研究生教育也由此跨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该文旨在针对新时代在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中“聚焦立德树人”的要求,研究如何通过加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人才教育质量。根据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当前的时代背景,讨论了高校加强研究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的必要性。通过总结国内外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方法,结合自身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从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角度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理工科研究生应用创新能力提升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点.在分析协同培养模式和培养体系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构建协同创新视域下理工科应用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5个一级指标和26个二级指标完成权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思维素养和实践应用素养权重最高,是理工科研究生培养亟须解决的重点.二级指标分析结果显示提升导师组指导质量、科研项目参与度、创新竞赛多样化、校企联合基地教学和各种类型的中短期交流是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指标,是提升应用创新能力的改革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