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互联网+”的本质是融合创新。以互联网技术为纽带,借助互联网平台生态环境,通过拓展互联网渠道的方式,对传统企业的种种生产要素进行优化,更新其业务体系,重构其商业模式,最终实现传统企业的转型与升级。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互联网+”与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在此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相关教育尤为重要。该文主要阐述了创新创业教育在“互联网+”时代的现状并对其重要性进行研究,点明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探究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专创融合”课程建设关系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重要环节。该文以《材料加工工艺》课程为例,结合课程特点,通过对课程内容的优化设计,改进课程实施过程,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打造“双创”教师团队,构建符合“双创”培养的课程评价机制,探索“专创融合”课程建设,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被视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战略任务,而“互联网+”“双创”大赛作为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也越来越受到各高职院校的重视。该文以遵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调研了本校大学生参加“互联网+”大赛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现有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以期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时代对成人高等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新要求与高标准。该文在分析成人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在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的现状与困境的基础上,从课程体系完善、教师团队角色转变、考核机制提升等角度,提出关注提升混合式教学质量、完善混合式教学模式体系,促进成人高等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在“互联网+”及“中西医并重”的背景下,创新创业不仅对个人成长有深远影响,对国家发展及中医药传承创新也有较大推动作用。该研究着重从理论教育、实践训练及二者结合三个角度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优化教学设计、以赛促学促教、丰富资源、转变认知等方面探讨了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升路径,以期为社会输送“互联网+中医药”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7,(4):39-43
2016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互联网+农业"作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种新业态,作为自绿色革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实现赶超发展的重大机遇,将全面改造传统农业的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经营模式、组织形态与产业生态。因此,以"互联网+"引领驱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必将是当前与未来较长时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变革日新月异,加强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事关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然而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仍存在方式方法未及时更新、目标定位不明、质量效果较差等问题。因此,高校要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必须探索行之有效、与时俱进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理论研究,结合山东农业大学的工作实际,最终探索形成了“课堂思辨+实践实训+学科竞赛+校企联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旨在为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新思路、拓宽新方法,力争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8.
进入信息科技化时代以来,我国不仅综合经济实力有了稳步提升,高职教育行业也进入新阶段。相比以往,当前的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模式迫切需要与时代接轨,要立足“互联网+”技术背景,将移动互联网在生活中的便利性凸显出来,让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之中,创设具有创新价值的教学模式。这需要高职教育教师共同努力,改变教学模式,进行推陈出新,将互联网技术优势应用到高职高等数学教育体系中,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社会中的广泛普及与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对大众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带来了许多便利,我国社会发展也开始进入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也同样面临新的机遇。在这一背景下,高校要积极改革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多助力。笔者针对“互联网+”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机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互联网+”视角下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策略,希望有助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10.
在“专创融合”教学改革的趋势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以机器人工程学综合课程设计课程为例,该文设计了以学生为中心、以科创项目和竞赛为牵引的项目式混合教学方法,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实行以成果为导向的过程化、多元化的课程评价考核方法,构建“课程+项目+竞赛”三位一体的“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丰富学生的科创成果,并助力教师的科学研究,实现教与学的共同获益。  相似文献   

11.
与灌输式教学相比,研讨式教学法具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优势。然而,传统的研讨式教学存在花费时间多、适用人数少以及课程评价困难等局限,目前未能在我国本科学生课堂教学中形成经典有效的教学范式。构建“互联网+”环境下的研讨式教学则是可以有效弥补传统研讨式教学不足之处的新模式。该文以物理化学课程为例,结合互联网和传统研讨式教学的特点,建立了一种以“(课前)线上创立主题与知识共享—(课中)线下主题研讨与内容创新—(课后)线上课程总结与课程评价”为结构的新的教学活动。该教学模式对于基础理论课程的讲授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四新”经济形态成为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在此背景下,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尤为关键,高校需做好统筹规划,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变化,承担起优质人才培养的任务。以“互联网+”大赛为依托,以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为方向,重点培养复合型人才,推进各行业、领域的高质量发展。该文首先分析了新时代大学生就业现状,然后探讨了“互联网+”大赛对大学生的影响,最后以“互联网+”大赛为抓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的持续高速发展,高职教育改革有了新的思路和途径。“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是国家培养优秀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环节,将“互联网+”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中,可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方法、模式的创新,切实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养。基于此,该文分析了“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视阈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难点,然后对其改革优化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存在课程内容指向性不强、系统性不足、缺乏实践性以及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不紧密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质量和效率,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在“互联网+”教学理念下,可借助互联网平台和技术,设计高质量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而解决传统教学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其他产业的联合,“互联网+教育”是提高高校课程教学质量的现代化途径。食品质量管理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其内容复杂导致现有教学方式不能有效传授。该文就应用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开展食品质量管理学课程改革进行探讨:在课程资源建设、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活动安排、教学环节优化方面,“雨课堂”有助于食品质量管理学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的师资团队是高职院校的宝贵资源之一,也是决定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想要提升教育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就需要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构建高职院校教师核心能力培养体系,成了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该文围绕“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教师核心素养要求展开探讨,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董发荣 《生存》2020,(15):0072-0072
如今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互联网 +”已经覆盖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对于教育教学也是如此。结合这一时代特征,作为高中阶段的数学老师也需要在进行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尽快改进自身观念,对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创新,将信息化技术手段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有效突破教学困境,全面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令其能够全方位地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大赛是激发大学生创新、创造、创业的重要赛事。理工科高校——L大学由于师生对大赛认知不足,参赛项目与专业耦合度低,参赛项目缺少必要的培育、完善和转化等原因,导致历届大赛中参赛人数占比不高,高学历人数少,参赛项目获奖率低,组别、类别分布不均衡,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少等。理工科高校应立足自身优势,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提高大学生对大赛的认知度;挖掘项目的理工科特性,提升参赛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内外合力,强化项目的培育、完善和转化。  相似文献   

19.
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工科人才培养需求,为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该文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一种“互联网+情境化”实践教学模式建设方案,通过构建贴近生产实际、彰显工业文化的实践教学平台、网络课程平台以及虚拟仿真平台,打造“情境化”的实践教学支撑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打造线上线下结合、虚仿实做互补、校内校外协同的“互联网+情境化”实践教学模式,助力学生在“情境化”育人环境中认识工程、体验工程、参与工程,提升学生的综合工程素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