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针对我校电气类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专业教育实践性不足等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专创融合”理念的电气类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策略:把握电气类专业硕士培养定位,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实践深度融合;转变电气类专业硕士考核方式,促使学生成果多样化;改革电气类专业硕士教学模式,实现个性化培养锻炼;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动态评价反馈机制,进一步提升学生培养质量。并从课堂教学、分类培养、实践平台、校企合作、导师团队等方面介绍了培养策略的推进情况。  相似文献   

2.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软件产业结构正发生深刻变革,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是当前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该文通过分析当前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脱节等问题,从培养目标定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项目实践表明:开展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和建立行之有效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产业变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通过一系列改革,提高了学生编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项目成果可为同类院校推进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3.
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针对高职轨道交通类专业构建的“三维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产教融合的基础上,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线,以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组织模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为手段,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4.
该文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实施以来,涉及装备制造大类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1+X”证书对装备制造类专业高职学生就业创业的影响,提出“1+X”证书与“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相结合,形成适应岗位的人才培养新方案;提升教师职业技能,培育适应新形势的“双师型”教师;学校与培训评价组织联合开发新教材,丰富职业院校“课证融通”的学习资源;强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转变课堂教学模式等措施,以提升高职装备制造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双高计划”建设过程中,为解决学院对道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的要求,通过对道路运输类土建行业进行企业、学生和学校三方面的调研,进一步明确道桥专业职业面向和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原有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以岗位为主线构建道桥专业递进式课程体系,从专业核心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改革实践,以提升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道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使专业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更好地为产业链服务。  相似文献   

6.
“双创”升级版是新时期深入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的指导思想,“专思创”融合教学模式是实现“双创”升级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双创”升级背景下深入开展高职院校“专思创”融合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首先明确了“双创”升级背景下“专思创”融合教学模式的重要价值,然后分析了制约开展“专思创”融合教学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专思创”融合的具体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高职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生源在学生规模、学习预期、行为习惯、知识储备等方面发生很大变化,加上行业快速发展、新技术的运用,企业对营销人才的创新能力要求有所提高,因此,高职院校构建了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三融合、三联通”的“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分类分层设置培养目标、精准化教学模式、“专创融合”课程体系、搭建教学+创业服务平台等改进措施,以解决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扩招后的实际教学问题,保障国家政策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英语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该文旨在探索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工具的优势,将商务英语课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通过文献回顾,该文分析了商务英语教育和创业教育的特点与目标,并提出了课程“专创融合”的理论框架和实施策略,探讨了利用人工智能工具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和实践机会的方法。研究表明:借助人工智能工具实施的商务英语课程“专创融合”探索,有助于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国际化人才,为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创新教育的深入推进,我国高校更加注重创新能力培养与专业能力培养的高度融合,并逐步构建“专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创融合”背景下,将项目式教学方法引入机器人综合设计课程中,形成创新教学模式。按照“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标准,对课程教学目标、内容、模式、评价与考核指标进行改革。该文介绍了以六轴机械臂为案例的教学实施过程,并指出该教学模式的反思方向,肯定了该模式在今后教学工作中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社会需求的方向。目前,部分高校的人才培养还是以专业教育为主,如何在专业教育中实现应用驱动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当下“双创”教育亟须解决的问题。该文分析了应用型高校“专创融合”教育现状及问题,以市场需求为先导,更新人才培养目标和理念,构建了“专创融合”视角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矩阵,以及工业工程专业“双创”教育的实践体系,提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方法,不断提升“学研创用”意识。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持续繁荣及产业结构的升级,社会对即将就业的大学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模式培养的人才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基于此,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互联网+”为背景,以“八融合”为依托,构建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板块,为多元能力人才的培养建设了育人场所;以六个方面育人引导,进一步对人才培养的依托进行细化与丰富,为多元能力人才培养丰富了内涵;以四大底层逻辑为指导,为多元能力人才培养提供了保障。该文探索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至关重要。该文在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思维、素养、能力三个维度出发,利用四个课堂教学环节和多个支撑平台,构建“四位一体”全教育链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该文还揭示了“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并进一步提出完善培养模式、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专业创新创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增设新生研讨课、专业创新创业实践课,并开通创业类毕业设计通道,加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形成横向课程内容“专创融合”、纵向“双创”能力逐级提升的专业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基于“多元融合”构建全链条创新创业专业人才培养路径,利用“纵向班”和“多导师制”加强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深化培养,并进一步整合了协同创新教学平台,有效促进了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作为高等职业人才培养的基地,高职院校在育人过程中更关注复合型人才培养。“1+X”证书制度分别对应学历证书“1”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该制度提出的根本目的是弥补现有职业教育的不足,凸显职业教育特色。学前教育专业作为高职院校中的热门专业,也应基于“1+X”证书制度推行的契机,着手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该文主要就“1+X”证书背景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实践问题进行探讨,积极探索具体的教学路径和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针对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协同性差等问题,更好地将创新创业课程理念及实践引入专业课程教育,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水平专业型人才,是目前高校教学亟须解决的问题。该文以三峡大学材料类专业基础课《材料科学基础》为例,探讨“专创融合”背景下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6.
面向国家创新需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开展产教融合、赛教融合和产赛融合建设。制定以学生为中心、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的课程新目标、新内容,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科竞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以学科竞赛成果检验教师教学质量。企业工程师参与学科竞赛指导,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帮助企业选拔优秀人才。同时产教团队共建教学资源,逐步形成“‘产教赛’融合,思政专业课共育,学习不限时空”的创新课程模式,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以“人工智能+X”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在新工科建设、产教融合的教育生态环境下,针对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面临的新问题,在新工科典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对“人工智能+X”专业课程体系、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新特点进行研究,结合烟台科技学院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实践,提出适合职业院校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提高职业院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出建设性的实施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新医科”背景下,面向未来技术和医学发展的新趋势和新需求,中医学教育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针对中医药教育与“双创”教育“专创融合”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专创融合”定位不明、内容创新性欠佳、教学主体认知不足等,该文以中医药学“专创融合”课程建设为例,剖析该课程特点,从开发“专创融合”课程“学”、搭建“专创课程”实践平台“做”、立足“双创”基地“创”、建立健全师资队伍与考核机制四个方面有机融于课程建设当中,打造“实践+竞赛+项目落地”的赛教创结合模式,形成教育合力,真正实现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专业建设当中,探索“新医科”背景下中医药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模式,深入思考新时代背景下的医学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王瑞成 《社科纵横》2010,25(10):163-165
高职院校实行双证教育,应以能力为本位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教材应体现双证教育内容,教学教法应适应双证教育的需要。只有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实现双证教育的全面融合,才能为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方向,依托沈阳工业大学翻转课堂大学英语口语课程以及口语竞赛选拔培训体系,搭建“课程+竞赛”双轨交互式人才培养机制,形成教学与竞赛在“教学内容、练习模式、评价标准、教师团队”方面的四维深度融合,以“教、赛、研”协同共进的发展模式,实现顶层设计,节约教学资源,推进“双创”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