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虚拟仿真实验在“双创”教育中的运用实践,提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与独立学院及学生特点契合度较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解决当前独立学院“双创”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践提出虚拟仿真实验应用于独立学院“双创”教育的具体实施路径:遴选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立持续更新的教学资源库;加强复合型“双创”教师队伍建设;重构独立学院“双创”课程体系和课程评价机制;完善虚拟仿真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及配套资源建设;鼓励校际合作与校企合作,共同推进独立学院“双创”教育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产业发展与转型需要依靠工程教育提供人才支撑。针对贵州省煤炭开采技术向智能化升级的发展趋势,六盘水师范学院采矿工程专业建设了智能开采实验班。该文以此为例,介绍了应用型地方院校采矿工程专业从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校内外实习基地等方面建设智能开采实验班的路径。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包括校内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动态优化师资队伍和专门人才引进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等措施;在课程建设方面,可针对学校其他专业或学院已有课程、新增课程和新增智能开采内容的原有课程三类课程采取不同措施;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校内主要建设智能开采虚拟仿真实践教学资源,校外联合本地企业建设实训基地。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学资源的不断累积,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增强教学资源对教学的“赋能”效应,已成为教学资源建设的关键问题。针对教学资源建设存在的组织规划、教育效果等问题,该文基于工程教育认证中的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等核心教育理念,探索数字图像处理教学资源建设的改革路径,研究教学资源的规划建设方法、提高教学资源的“赋能”效应以及教学资源辅助线上线下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推动新时代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需结合教学资源、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系统探索创新发展的思路与实现路径.通过分析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具体背景,重点剖析其面临的主要挑战,做到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加快推进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高质量发展,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服务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简称“智慧职教”)的启动上线,在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同时,也促进了在线课程的高水平建设。选取“智慧职教”平台基于虚拟仿真实验与实景实训融合设计和建设的在线课程为典型案例,总结职业教育课程数字化资源、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等原创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经验做法,探索智慧教育新模式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背景下,高校的教学模式向着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结合实验教学内涵及内容,整合实验教学优势资源,优化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由于技术的限制,目前建设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大多数以验证性、体验式为主,对探究性及综合性实验情境创设、多元复杂路径及可能结果预设、实验过程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设计缺乏深度。另外,还存在交互性和智能化程度不足等问题。为充分发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优势,该文从多个方面介绍了提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效果的方法,以期为高等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工程力学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工科背景下的培养理念,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完成对力学实验课程的建设。该文介绍了工程力学实验课程虚拟仿真平台的建设思路、课程体系、考核方式。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上进行工程力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解决了传统工科力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实现了平台共享、课程考核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化与信息化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逐渐实现彼此交融.虚拟仿真实践教学是信息与专业教学融合的产物,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更为合适的教学模式.为满足在当今社会发展趋势下的教育需求,虚拟仿真教学实践模式已经逐渐成为工程管理教学的重要内容.该文将结合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针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实践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并结合虚拟仿真实践教学模式的优势,对工程管理专业的虚拟仿真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该文结合重庆市示范产业学院安全应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路径及方式,从办学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科专业重构、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探索现代产业学院“政校企协”多元主体协同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产教研深度融合的多项重要举措,以及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思路与对策,进而推动高质量人才培养与服务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虚拟仿真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已在不同课程中开始应用。该文以作物栽培学为例,探讨了现阶段作物栽培学信息化教学中的制约因素,从作物生长的时空限制性、学生学习的时效性、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实验教学的安全性等方面明确了整合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作物栽培学教学体系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融合虚拟仿真实验技术的作物栽培学教学体系深度建设的对策,认为虚拟仿真教学安排要适度,内容设计要体现农科专业特色与整体协同,系统更新要紧跟新农科建设要求,师资配备要体现多学科融合,评估管理要有新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1.
周耀宏 《创新》2009,3(6):9-12
“生命线”是中国共产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中历史作用的科学定位,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和深厚的理论依据。它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正确方向、坚强领导、良好环境和人才保障,化解了各种矛盾。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为思想政治教育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各方面提出了新使命、新要求。  相似文献   

12.
实验教学是高校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理论知识综合性强而且深奥抽象,在新工科背景下,传统的材料专业实验教学面临挑战,难以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需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该文介绍了虚拟实验平台模块设计及功能,结合铁碳相图平衡组织分析实验项目,阐述了虚拟仿真实验的内容和方法,总结出虚拟仿真实验的特点及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3.
为了响应教育部发展虚拟仿真教学的号召,面向新时期实验教学的新需求,践行“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强化以能力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同时服务翻转课堂教学,针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化工过程测控技术等课程,开发了基于组态软件和Simulink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实践表明,其能够模拟现有实验设备,完成过程控制技术课程规定的配套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效果与实际一致,为相关课程提供了一个现代化、信息化的仿真平台,在相关课程翻转课堂实践中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智慧教学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为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该文以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为例,分析其教学现状,围绕线上教学资源建设、智慧教学方式改进以及考核评价完善等方面,提出了智慧教学背景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最后,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进行试点教学。教学资源建设与教学改革,不仅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也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于2020年启动了环境工程专业认证工作。《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教师团队认真研究分析课程的特点和基础,针对当前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改革探索和实践。通过精炼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强化实验实践等手段优化了课程体系;通过建设线上教学管理平台、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引入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细化考核项目综合评价等措施改革了教学模式。通过课程体系优化和教学模式改革,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达到工程认证标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农村教育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是推动城镇化发展和农村科技进步的主要途径,在农村经济建设中起到了"内部动力、人才基础、就业转移"等作用,要通过扩大教育投资、转变教育观念、发展农业教育等方法,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大多数高校工程训练中心的大型加工中心设备数量有限,尤其是高端多轴数控设备资源匮乏的现状,该文提出了借助国产CAXA制造工程师数控编程软件进行创意模型创建、实际加工虚拟仿真、NC程序生成以及现场加工这一教学思路。该教学模式仿真与实操相结合,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空间感和代入感,激发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动力,高效利用了有限的教学资源,有效解决了金工实习学习中人多、设备少等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全景式体验教学通过调动全面的教学资源、创设特定的情景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主动探索和研究,在得到反馈和评价后进行原问题的交流和思考,深化理解.该文将以湖北大学商学院经管专业课程《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方法为案例,探讨全景式体验教学的主要特色,以及全景式体验教学对于经管类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OBE是以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对指导工程教育认证具有较大意义.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丰富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等,加强虚拟仿真实验建设,将土力学理论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使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黄履香 《探求》2006,(1):61-63
新时期我国诚信建设应以人为本,以全面提高公民诚信道德素质为目标,以伦理道德建设为立足点,充分发挥经济、教育、政治、法律等方面的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诚信建设体系,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