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育人是高职院校创新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高职院校实现学生价值塑造、素质提升和能力培养,校企协同实践育人是关键.该文以某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为例,从校企协同实践育人理念、实践育人平台建设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三个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协同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为了满足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明确提出了培养应用型实践创新人才的要求。该文分析了现阶段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入手,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创新教育教学过程、加强校企合作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逐渐形成了能力主导、课本为本、校企协同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为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突破性发展,新工科专业发展迅速,对传统机械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大挑战。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该文探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协同育人平台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校企协同育人机制重构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以期深化地方高校新工科教育教学实践,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作为对社会实用型人才进行培养的重要院校,高职院校面对教育发展大环境的改变,亟须从校企协同中找到切入点,创新育人机制。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开展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发展形成了极大阻碍,所以,需要积极探索和创新,以确保产教融合顺利进行。对此,该文主要阐述了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内涵和意义,同时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创新路径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职食品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食品学科发展的必然需求,更是社会对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整合了高职院校和企业双方优势资源,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型食品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该文分析了食品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校企合作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优势.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校企共建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探究多元合作模式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效果,以期为培养食品专业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地方本科高校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教育的基础力量,但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在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目标定位不清、与实践脱节、教师队伍建设落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地方本科高校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发展。九江学院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产学研赛创”的新型育人模式。该模式通过联合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力量,构建了“政校企”三方协同育人新机制,为建立和完善地方本科高校育人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培养符合地方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其社会责任与使命。为更好地为陕西及周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西安欧亚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于2019年开设了智能建造专业,发挥民办高校“灵活”的专业设置优势,以区域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柔性化的智能建造专业课程体系,提高专业人才培养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的契合度,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质量,提升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服务地方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专业坚持“厚基础、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根据职业岗位需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医学专科人才。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在从事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诊疗、康复指导等工作时,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职业素养、较强的创新意识。校企协同育人不仅能提高临床医学生实践技能,亦是培养其实践精神、创新意识的有效措施。该文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探索基于校企合作的“12345”育人模式,为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面对日益突出的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结构性错位问题,构建一套契合我国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结构调整机制已成为我国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的共识.江苏省8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工科专业结构呈现出专业类涵盖面广、专业种数少、新兴专业增长快等特点,存在着部分高校工科特征不明显、专业设置重复度高、品牌专业支撑区域支柱产业发展特征不明显、品牌专业与重点学科匹配度不高等问题.江苏省应用型本科院校需协调新兴专业与传统优势学科专业之间的关系,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专业评价体系,建立与地方产业发展相协调的特色优势专业,推进学科与专业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重要任务,在新时代背景下,推进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对于提升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开展了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该文通过对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流学科建设进行实践探索,分析其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和专业特色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路径,旨在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流学科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需要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合。该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主要研究方向,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视角出发,分析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价值体现与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框架结构,并从教育理念转变和教学模式改革视角出发,深入探究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具体实践路径。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创新性地将专业教育、校企合作等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能够有效提高高校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该文针对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指出了培养主导单位单一化、培养目标同质化、课程设置片面化导致的学生创新思维缺乏、实践能力欠佳的问题,探讨了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多维协同育人模式,并以梧州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例,总结、阐述了该模式下的基层教学组织构建、专业建设委员会组建、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内容设计、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双元导师模式推进、实践与竞赛开展等方面的具体措施与实际成效.  相似文献   

13.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指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的合作。企业利用技术、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模式,该模式下的课程教学能够促进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效强化工学结合。该文以建筑防火材料课程改革为例,深入分析“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下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探索课程目标的实施步骤与方法,旨在为同类专业以实践性为主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经验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当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飞速发展.要想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新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重点做好对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同时要构建完善的政府、高校、企业等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该文首先分析了创新创业视野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现状,讨论了创新创业视野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的意义,最后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CDIO理念作为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先进理念,已被广泛应用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各类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的改革中.该文主要针对基于CDIO理念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进行了探讨,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过程中融入CDIO理念,从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着手,培养满足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应用型人才,期望CDIO理念能为各院校提供有效路径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面对新时代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地方本科高校纷纷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创新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协同育人机制亟待建立,应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入创新实践学分置换的相关制度,同时,改革传统课程考核评价机制。该文以常熟理工学院大学生非并行平台为例,对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的创新实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得以迅速推广,对实践教学提出新的要求。该文以新疆工程学院为例,针对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发展现状,深入开展问题梳理和理论分析,探讨并提出了适用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新路径,对提高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设应用型高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具有一定指导与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18.
根据新工科和“双一流”建设的要求,多学科交叉融合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主要研究电能的产生、传输、转换、控制、储存和利用的学科,具有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交叉且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该文从教育理念、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等方面,总结分析河南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的成效,为应用型高校提高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新工科背景下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是培养新时期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该文采用态势分析法,对哈尔滨工程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基于相关学术团队背景,提出了产学研协同育人总体构架和理念。以创新竞赛、开放平台、双导师贯穿式引导的“三位一体”实践模式开展本科生产学研协同育人;以“项目驱动”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开展研究生人才培养实践。充分发挥校企导师联合培养的优势,以提升新工科背景下的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不断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手段。  相似文献   

20.
产教融合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提升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校企研”多元主体协作共治育人模式,既发挥了各方资源优势,又可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补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短板。高校在产教融合方面有明显的地域优势,可根据地方经济发展趋势及需求展开教育活动,让育人与用人的“最后一公里”更加顺畅。该文结合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分析当前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再结合多元协同培养机制,发挥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最大化作用。在提高教师综合水平、完善应用型人才评价机制的同时,实现高校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