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芮城县永乐镇原村,提起77岁的崔温惠老人精心服侍孝敬91岁高龄婆婆的事,村里父老乡亲无不夸赞她是个贤良孝顺的好媳妇。崔温惠18岁嫁到姚家。她手脚勤快,洗衣、做饭、织布、纺线,家里地里活儿样样都能干。她先后生育四男二女,当时丈夫、公公都在外地工作,全家八九口人的生活重担和抚养老人的重任全落在了她一个人的肩上。每天忙完家里忙地里,从没一句怨言。她嫁到姚家50多年,从没和婆婆拌过一次嘴,让婆婆生过一回气。多年来给婆婆梳头、洗脚、剪指甲,缝补涮洗,侍候得周周到到。1978年公公去世后,婆婆已年逾古稀。…  相似文献   

2.
风中的婆婆     
近两年,75岁的婆婆脾气越来越糟,性格也越来越怪。婆婆体弱多病,但她管起闲事来却精神头十足,家里谁的事她都要操心。我每天出门前,她得跟到门厅看我换完鞋子,问我去干吗,几点回来。她的耳朵背,我说东她道西,久而久之,我有些不耐烦,开始拿她的话当耳旁风。有时婆婆会因为一点小事,就毫无道理地大闹不止,搅得家里不得安宁。那天,老公看她的毛巾太旧了,就给买回一条新毛巾换上。不料,这一举  相似文献   

3.
姚明 《新天地》2011,(2):31
农民工小唐叫唐兴泽,四十多岁,是我家家政服务员小简的丈夫。没见到他本人之前,我就听过小简很多抱怨,说他不会赚钱,养鸭子赔了钱,给婆婆买健身器治病也不跟她商量,到现在家里  相似文献   

4.
徐志华 《老友》2020,(2):32-32
在重庆市开州区南门镇光明村,提起90多岁的老人谭万芝,人们都说老人家好福气,有两个孝顺的好儿媳。谭万芝一生勤劳善良,省吃俭用,嫁到赵家后将丈夫前妻2岁的儿子抚养大,供他上大学直至参加工作。她自己生有2男3女,1993年,丈夫去世后,她就跟着大儿赵子亮和儿媳妇李启琼一起生活。李启琼从1973年结婚开始,就时时处处尊重婆婆,关心婆婆,大小事情总是和婆婆商量,家务活总是抢着干,地里活也很少让婆婆去做。  相似文献   

5.
金婚照     
结婚前,我和老公照了一套时髦的婚纱照,婆婆看了,把一张张照片摩挲了个遍。看着婆婆摸照片时那复杂的表情,我真的不知道她心中想着什么。结婚后,相处的时间久了,婆婆慢慢打开了话匣子,说她和公公解放前家里都穷得揭不开锅,  相似文献   

6.
赞美姐姐(波兰)维·希姆博尔斯卡我姐姐不写诗,看来她也不大可能突然有兴致写诗。她像婆婆一样,她不写诗她像公公一样,他也不写诗。在我姐姐家里我感到安全:没有什么可触动我姐夫写诗。而虽然听起来有点像亚当·马切东斯基的一首诗,但我的亲戚们确实都不写诗。  相似文献   

7.
《北方人》2008,(Z1)
我的婆婆出生在瑞典一个富人家庭,为了爱情,她选择了私奔,也就自动放弃了贵族身份。她和我的公公相濡以沫,生下了3个孩子,过着艰苦的生活,但是她没有抱怨,把一切都奉献给了这个家庭,变成了一个能干的家庭主妇。靠着她和公公的共同努力,家里不仅有了轿车、别墅和花园,又把几个孩子培养成了时装设计师和模特儿等。婆婆的奉献、吃苦耐劳以及精明能干毫无疑问地使她成为家里的实权人物。  相似文献   

8.
婆媳情     
二哥的孙子过1岁生日,邀请大家前去庆贺。我和丈夫下班后,赶忙来到婆婆家里,准备和年迈的婆婆一道去。可谁知平时身体还算硬朗的婆婆,偏巧今天身体欠佳。看到婆婆为难的样子,我说:“妈,不舒服就不要去了,吃点药,在家好好歇着,等我回来给您带点好吃的哦。”婆婆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来到席间,我们一家三口和大哥、二哥还有几个本家亲戚坐在了一起,我把预先准备好的食品袋放到了桌边,仿佛婆婆就坐在我的身旁,慈祥地看着我和大家。当一道道热腾腾、香喷喷的菜端上来的时候,只要是婆婆能咬动的,我都要夹上两筷子,像什么京酱肉丝、鱼、烧茄子、还有…  相似文献   

9.
隰县城里,有一位72岁的老人张玲爱。打从她做媳妇的第一天起,57年如一日,孝敬着今年84岁高龄的婆婆,知情者都从心底里为她树着一块尊老敬老的碑。 张玲爱是1936年嫁到婆家的。那年她15岁。过门后她才知道,仅比自己大12岁的婆婆当年是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嫁给比她大20岁的丈夫做续弦的。一进门,就有3个孩子喊妈妈。婆婆的苦命身世,激起了张玲爱的百般  相似文献   

10.
刘华 《百姓生活》2008,(10):20-20
20岁时,她与青梅竹马的他结了婚。在厂里她是优秀刺绣女工,在家里她是贤妻良母。做司机的丈夫,节假日总是带着妻女外出游玩,城市的各个公园和郊外都留下了一家人的欢声笑语。  相似文献   

11.
刘改徐 《老友》2013,(6):44-45
我婆婆是个乐天派,一天到晚,总是一副乐呵呵的模样。就算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转眼之间她就会忘掉,套用现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她是个典型的"向日葵"族。周末那天,我在家洗衣服,婆婆也没闲着,她把家里的地板全都擦干净了,顺便拿着  相似文献   

12.
《社区》2007,(15)
自打我记事开始,就记着我的瘸子父亲从来都偏心于同样瘸拐着脚的大哥。大哥是6岁入学,我到8岁才进学校的大门,父亲的解释是因为家里穷。母亲  相似文献   

13.
善意的谎言     
佟竹 《新天地》2011,(3):22-23
婆婆去年89岁,耳聪目明。公公去世以后,婆婆就成了家中的宝贝,全家十几口人众星捧月般地照顾着她。婆婆的生日是1月25日,大家老早就盘算着转年给她过一个热热闹闹的90岁生日。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去年8月19日,婆婆的二儿子——我的小叔子文仲,在新疆旅游时突遭  相似文献   

14.
微言博义     
《国际公关》2011,(6):96-96
陈贤妹,一个58岁的老人,她说她救小悦悦时什么都没想,只想到救她。很多邻居路人却说婆婆是“想出名、炒作”,听到这些风凉话,她心里很难过,“难道做好人就这么难?”可就是这个身高仅一米四多的拾荒婆婆,挽救了中国社会文明和道德的颜面。  相似文献   

15.
母亲的存款     
母亲有一笔从娘家带过来的存款。从记事时起,这件事就成了家里一桩公开的秘密。因为有了这笔存款,全家人都感到有一种无形的依靠。想起来,心里就暖暖的。大哥结婚时,要盖一所新房子,父亲和大哥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母亲的那笔存款。  相似文献   

16.
殿喻大叔     
正小时候,父亲有个老友,名叫侯殿喻,他常到家里来。我称他为殿喻大叔。他是父亲十几岁时在京城学徒时的"拜把子"兄弟,比父亲还大两岁,但按照那时的规矩,师兄师弟是按先来后到排座次的。所以,他要称父亲为大哥。按照那时的规矩,"拜把子"哥们儿不亚于亲兄弟,甚至有的地方比亲兄弟更胜一筹,是那种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哥们儿,就像《三国》里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一样的结拜兄弟。  相似文献   

17.
4月20日芦山地震发生时,芦山县清仁乡任家村的媳妇王美,先是背出了90岁高龄的婆婆。婆婆安全了,而当她返身救女儿时,房屋坍塌了,她和女儿媛媛再也没有走出来。  相似文献   

18.
云南彝族农家女兰芳命运多舛,19岁时被逼逃婚,后来远嫁江苏淮安,26岁时痛失丈夫。此后,她不但要照顾身患重病的婆婆、年迈的外婆和年幼的女儿,还要耕种4亩多责任田。为了生活,她不得不外出打工。虽然历尽艰辛,但她对婆婆一家始终不离不弃……  相似文献   

19.
《可乐》2006,(12)
她生病住院了,得要人送饭。可丈夫工作忙,家里一大堆家务事儿,丈夫说:"让妈来帮咱们几天吧。""谁妈?"她问。其实,她心里清楚,由于婆婆跟自己的恩怨和纠葛,婆婆是不会来的。她也不希望婆婆来,因为打心眼里她就没觉得婆婆好,只记住了她曾经的刻薄和恶毒。每每想起那些争吵斗嘴的场面,她就心有不快。"你说呢?"丈夫笑着问。丈夫曾经提出过让婆婆来,被她一口否决了。"当然是我妈了。你妈要能来,哼,等下辈子吧。"她说着,心里又泛  相似文献   

20.
吕文 《山西老年》2014,(4):33-33
“我家的儿媳妇是我相中的,当时我就觉得这个孩子心灵手巧,还勤快。”近日,笔者来到孝义市晋华市场张秋红的家里时,张秋红正在为她的婆婆穿衣服、梳头发。张秋红嫁进婆家近30年,婆媳俩相处和睦,一直都像母女一样,从未红过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