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楼梦》两个"金麒麟"探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永奎 《江淮论坛》2003,(4):113-120
<红楼梦>两个金麒麟乃是二百年来红学一桩历史公案.我们认为<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本义乃是指<风月宝鉴>里史湘云和贾宝玉二人结为夫妻,白头偕老.而这本义随着<石头记>出现新人物薛宝钗而湮灭.因为薛宝钗替换史湘云和宝玉结为良缘,因而金玉良缘由金麒麟和宝玉结为良缘而变为金锁和宝玉结为良缘.而史湘云被改为因嫁给一位才貌仙郎不久逝世而过着婚后守寡生活.<因麒麟伏白首双星>随着本义湮灭而被改为<拾麒麟侍儿论阴阳>.后来曹雪芹又把史湘云改为嫁给卫若兰,二人白头偕老,成为今本<红楼梦>八十回后里史湘云结局.<因麒麟伏白首双星>随着这种新义的产生而复生.<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产生、湮灭和复生的演变过程,也是史湘云结局的演变过程,也是<红楼梦>的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第一主人公贾宝玉的最终结局,直接关系到《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和终极旨归,但由于曹雪芹八十回后手稿的散佚,贾宝玉的结局客观上成为红学史上的一个"悬疑"。脂砚斋在其批语中一再透露的贾宝玉后文之"悬崖撒手",却为学界大多数研究者所认可,认为贾宝玉最终结局就是了悟红尘后出家,即"悬崖撒手"。不易为人知的贾宝玉"悬崖撒手"另外两层深刻内涵:其一为《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之精神境界与艺术归宿;其二为《红楼梦》创作者曹雪芹之真实人生结局,同时也是《红楼梦》中甄、贾宝玉的各自归宿。说明"悬崖撒手"对于《红楼梦》作品之贾宝玉与创作者之曹雪芹的内在精神统一,正是曹雪芹生命故事在其意识层面的艺术演绎与潜意识层面的人生实践。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人物谱系模式的神话原型追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入《红楼》世界 ,如入迷宫。最直觉的困惑就是其中的人物设计 :有一个贾宝玉 ,为什么又会有一个如出一辙的甄宝玉 ?宁国府的孙媳妇秦可卿怎么会和警幻仙子的妹子重名 ?林黛玉与薛宝钗如此不同 ,为什么会“钗黛合一” ?为什么黛玉有一个影子晴雯 ,宝钗也有一个影子袭人 ?为什么贾府中竟有一个又一个“眉眼”、“模样”像林妹妹的女孩子 ?曹雪芹从何处获得灵感 ,设计出关系如此复杂而奇妙的人物谱系 ?《红楼梦》最基础的故事情节是大荒山下的顽石凡心偶炽 ,入世为人 ,又回归于大荒山青埂峰下。由石头变幻而成的贾宝玉 ,是书中的一号人物 …  相似文献   

4.
在<红楼梦>中,人物语言的高度个性化,最为人们所称道.人物语言,能准确显示他的身份地位,能形神兼备地表现他的个性特征,也能显示他的命运遭际.林黛玉作为<红楼梦>里除贾宝玉之外的又一个重要人物,有着机敏、尖利的语言,这语言常常伤害别人的感情,使得她逐渐失去她本身拥有的地位,给她带来了悲剧的结局.  相似文献   

5.
论史湘云     
史湘云是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所着力刻划的人物形象之一。她在“金陵十二钗”中名列前茅,在《红楼梦》复杂的形象体系中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她对全面广泛地表现作品的政治主题,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关于“十二钗”的结局,曹雪芹虽然在第五回的判词和十二只曲子中对她们的悲剧命运作了暗示,但在前八十回大都没有  相似文献   

6.
刘永良 《阴山学刊》2001,14(1):35-38
《红楼梦》通过“香菱学诗”这一情节,形象而准确地刻画了香菱、林黛玉、薛宝钗和史湘云等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这种借一事而巧写数人的艺术手法,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 武训,是中国近代史、近代文化教育史上的一个著名人物。一个多世纪以来,伴随着对这个人物的肯定、赞扬和否定、批判,人们巳经赋予了“武训精神”以较确定的涵义。什么是“武训精神”?它包括哪些层次和方面?其意义何在?探讨这个问题,对我们今天正确评价武训其人及电影《武训传》,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每当我们提起《红楼梦》,贾宝玉、甄宝玉,“十二钗”、“十二官”,史太君、刘姥姥,甄士隐、贾雨村,癞头和尚、跛足道人......就成群结队地走来,以其各自的音容笑貌站立在我们面前.在一部小说中,人物形象成百上千,而且“方正阴邪、贞淫顽善、节烈豪侠、刚强懦弱,及前代女将、外洋诗人、仙佛鬼怪、尼僧女道、娼妓优伶、黠奴豪仆、盗贼邪魔、醉汉无赖,色色俱有”,这在中外小说史上是罕见的.在这成百上千的人物形象中,被公认为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也不下数十人.这就更加令人叹服.说来也怪,愈是成功的艺术典型就愈带模糊性.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中心人物,是曹雪芹饱醮辛酸泪水塑造出来的一个艺术典型.时至今日,还没有人能说清楚贾宝玉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典型.这就难怪作者在开卷第一回颇有预见地感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相似文献   

9.
曹雪芹是很喜欢用诗歌词赋等东西来塑造自己笔下的人物。《葬花词》可以称得上为林黛玉的代表作,而《芙蓉女儿诔》应算得上为贾宝玉的代表作了。 不同人物的不同的诗词,反映着不同人物的世界观。它将突出《红楼梦》的中心思想。《葬花词》对林黛玉的世界观作出较为完整的表现,它突出地表现着《红楼梦》的重大中心思想之一(特别是封建主义对于女性的摧残),今读者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而谈贾宝玉的《芙蓉女儿诔》的人并不多,若搁过它不读,则对贾宝玉的为人,《红楼梦》中心思想的认识,那是一个莫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正> 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把他放在当时的历史范围之内,首先应该考虑当时的历史潮流,时代赋予人们的历史使命,然后考察历史人物在当时的社会斗争中究竟扮演何种角色?起了什么作用?是顺应了历史潮流,还是逆历史潮流而动?是站在正面指导历史前进,还是倒行逆施,阻碍历史发展?评价宋教仁在辛亥革命后的活动,自然也应如此.辛亥武昌首义以后,从政治方面考虑,首先是建立一个什么国家的问题,也就是政权归谁掌握,执行哪个阶级的意志,为哪个阶级的利益服务,这是关系革命成败的根本问题.斯大林曾经指出:“革命基本问题是政权问题,革命的性质、进程和结局完全取决于政权操在谁手里,哪个阶级掌握政权.”正确评价宋教仁的政治活动,不宜纠缠于某些枝节,次要问题,而应紧紧抓住政权这个基本问题,考察他在为当时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掌权中起的作用,并和同时的革命党人比较具有哪些特色.  相似文献   

11.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运用了各种形式对小说中人物的命运结局进行预示,通过分析发现,曹雪芹在人物外貌中也暗含着人物的命运和结局,这一预示方式是凭借传统的相学方式来完成的。这一结论,对小说中的预示系统做一个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2.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运用了各种形式对小说中人物的命运结局进行预示,通过分析发现,曹雪芹在人物外貌的描写中也暗含着人物的命运和结局,这一预示方式是凭借传统的相学方式来完成的。这一结论,对小说中的预示系统做一个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3.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运用了各种形式对小说中人物的命运结局进行预(寓)示,通过分析发现,曹雪芹在人物外貌中也暗含着人物的命运和结局,这一寓示方式是凭借传统的相学方式来完成的。这一结论,对小说中的预示系统作一个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4.
这个问题是波普尔提出的,是他的名著<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第25章(最后一章也是全书结论)的章题.如果拿这个问题向人请教,估计十有八九会说:历史怎么能没有意义呢?那是历史虚无主义.也可能有个别人会说:历史有什么意义?不过是一部绞肉机.波普尔60年前这一问值得认真想一想.  相似文献   

15.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运用了各种形式对小说中人物的命运结局进行预示,通过分析发现,曹雪芹在人物外貌的描写中也暗含着人物的命运和结局,这一预示方式是凭借传统的相学方式来完成的.这一结论,对小说中的预示系统做一个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6.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运用了各种形式对小说中人物的命运结局进行预示,通过分析发现,曹雪芹在人物外貌中也暗含着人物的命运和结局,这一预示方式是凭借传统的相学方式来完成的.这一结论,对小说中的预示系统做一个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孝文化传统看贾宝玉的结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离魂记》到《牡丹亭》、《聊斋志异》都存在一个兼顾爱情与亲情的传统,《红楼梦》前八十回中贾宝玉也不完全否定这个传统,所以我们不宜再从反传统的角度出发对宝玉出家作太多毫无保留的、非理性的肯定。贾宝玉出家不完全是由于爱情的失意,他也没有完全断绝对家的感情。  相似文献   

18.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运用了各种形式对小说中人物的命运结局进行预(寓)示,通过分析发现,曹雪芹在人物外貌中也暗含着人物的命运和结局,这一寓示方式是凭借传统的相学方式来完成的.这一结论,对小说中的预示系统作一个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文学史和美学史上,戏曲和小说的创作,对人物、典型问题的提出具有特殊的贡献。然而,就人物之刻画。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的贾宝玉及“小女微才”的金陵十二钗等以降人物,是迄今为止最为成功、贡献最大的。他的创作构成划时代的唯美标志,对后人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史记》悲剧人物结局的美感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眼于《史记》悲剧人物的最后时刻 ,发掘悲剧人物身上潜藏的价值因素 ,分析三类悲剧人物结局并得出三类美感形态 :悲壮、悲慨、悲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