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正>有些学生在日常的课堂及技术训练中表现的很不错,但一到考试时或者是一些较为严肃的场合(登台演出或比赛),平常所学就得不到正常发挥,甚至多次“抛锚”,几乎演奏不下去,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紧张情绪。这种现象除基本功训练、选材、环境变化等方面的原因,还有演奏者的心理状态方面的因素。大致归纳如下三方面。  相似文献   

2.
勿容置疑,青年们总是怀着极强烈的成才愿望,参加高考的角逐;然而,考入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学生,却往往存在这样一种心理:考取了师专充其量不过是做一名中学教师,还谈什么成才呢?于是,一些考进师专的学生,或“既来之则安之”,不思上进,混过几年,或“身在曹营心在汉”,企望有朝一日改弦易辙不当教师……因此,使得这些学生的学习驱动力萎缩,专业思想不巩固,成才意识不强。这种现状直接有悖于培养合格中学教师的培养目标。那么,产生上述师专学生成才意识不强的制约性因素是什么呢?本文试对制约师专学生成才意识的外部因素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讲评课通常都是教师按作业的顺序逐题讲解下来。这种做法常常是教师讲得筋疲力尽.但学生却是听得不知所云.一问三不知.一会儿就分心.无精打采的。课堂上,做小动作、讲悄悄话的现象随之而见.教师发脾气或批评学生的现象也就屡见不鲜.课堂教学效率非常低.这种讲评方式造成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  相似文献   

4.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但在思品课教学中,传统的课堂,重教师"主导"轻学生"主体",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等,这些现象仍影响了思品课的教学质量.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思品课成为一种简单的"告诉",机械和容纳知识的容器.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思品教学中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心理孤儿"现象日益成为大众比较关注的问题,"心理孤儿"作为一种心理不健全的现象,对学生的成长往往带来许多或隐或现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一则个案的研究,探讨了"心理孤儿"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寻找改变这种现象的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美术的基础训练因其内容相对单一,训练时间较长而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尤其是素描的长期作业,更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产生这种现象虽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与学生没有科学地把握与运用自身的心理功能有直接关系。他们往往在没有灵感的情况下麻木地画、机械的画。我们不排除“熟能生巧“对基础训练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可是“熟“也能生“厌“,这种低调的心态一旦形成心理障碍,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与创造性精神的形成,本文试从心理功能角度找出改变训练方法的心理依据。  相似文献   

7.
课堂讨论是班级成员之间的一种互动交流方式,目的在于通过交流各自观点形成对某一问题较为一致的理解、评价或判断。课堂讨论能培养学生判断性思堆能力;帮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培养人际交流技巧等。但课堂讨论又有不易控制、耗费时间和讨论结果难以预料等缺点。所以教师组织课堂讨论应关注以下几个问题:问题设计合理化、座位编排多样化、分组方法科学化、发言机会均等化、教师行为民主化、评价学生多维化。  相似文献   

8.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只让学生认识语言规则呢,还是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和交际能力? 大概每个外语教师都知道,即使学生掌握了语法规则,并不就等于他们就能进行交际。这种现象就是由这样一种外语教学思想所造成的,那就是把语言看作是一组独立的符号,同活的、变化多端的语言割裂开来。一些外语教师常常不愿意花时间在“自由对话”这样的活动上,只喜欢用句型或语言规则来充实课堂,机械性地做一些句型练习,把学生禁锢在传统的  相似文献   

9.
在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 ,摆在我们教师面前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是 :更新观念 ,开拓创新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一、优化教学过程 ,培养学习兴趣当前 ,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 ,“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 ,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 ,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 ,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 ,课外不做作业 ,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 ,从而形成积重难…  相似文献   

10.
谈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进步 ,教育的普及 ,在校高中生的增多 ,学生中数学基础差、运算能力弱的现象十分普遍 ,很多学生在解数学题时常常是“眼高手低” ,似会非会 ,或会而不对 ,或对而不简。而教师往往责怪学生粗心大意、概念不清、练习少做。而认真一点的学生提出 ,我对数学概念、法则、公式基本上也理解了 ,练习也做了不少 ,可测验时常多处出错 ,自己的数学运算能力好象一点也没有提高 ,这是为什么 ?由于这种现象相当普遍 ,引起了我的思索。本文就数学运算能力、学生运算能力强弱的表现及如何提高运算能力谈点认识。一、数学运算能力数学运算能力是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分析了学生在做汉译英时主语常常丢失的情况。这是因为其一:汉语是话题优先型语言,话题与主语重合或话题出现而主语不出现的现象十分普遍;而英语是主语优先型语言,话题仅是一种特殊现象;其二:在做翻译练习时,主语选择的错误受到二语习得母语迁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刘长艳 《新天地》2011,(12):287-287
21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就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讲问题课堂模式而不思革新进取。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相似文献   

13.
关于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及其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由于受到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刺激而造成了心理不健康,从而产生了一种下意识的、潜在的逃避学习动机,致使学科成绩下降,从而厌学。其原因主要有:教师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惩罚学生方法过激,严重损伤学生自尊心或造成学生沉重精神负担;教师处理问题不公平,明显表现出人品不正派等;由于家长的权力和意志。如果教师了解这一现象,就可以改变某些变量,减少学生心理异常的发生,扭转厌学心理。  相似文献   

14.
<正> 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某位教师专业水平较高,备课、批改作业也很认真,然而教学效果往往不佳,甚至形成学生厌倦、教师懊恼的局面.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老师讲课缺乏动力,或者象一句俗语所说的,叫做“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来”.讲课中如何才能将“饺子”给学生“倒”出来呢?我的体会是:处理好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15.
杨晓春  丁旋 《新天地》2011,(10):190-190
每当你走进课堂,你会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都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是课堂上有疑问的却总是教师,教师不停地问,学生不停地答,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应付状态,特别是各种观摩课、展示课上学生几乎成了老师的陪衬,很少能看到学生发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笔者认为大概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课堂导入就是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老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它是一个重要的过程。一个好的导人能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很快地集中起来,像一根线一样紧紧地牵着他们,领着他们在自己的课堂里驰骋。而在一节课上,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  相似文献   

17.
王超 《新天地》2011,(5):112-112
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有的教师轻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结果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以致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思想认识存在问题,对实验教学不重视或持怀疑态度;  相似文献   

18.
谈“委婉”     
日常生活中常常有这么一种现象:同一个意思或意见,有的人说出来别人很容易就接受了;而有的人说出来别人却不容易接受。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原因可能很多,但在许多情况下,是因为前者说话委婉,而后者说话不委婉所致。你想让自己的话易于被人所接受吗?那  相似文献   

19.
许智勇 《新天地》2011,(9):100-100
教师力求使全体学生都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他们都有事可做。许多问题行为的发生往往是由学生在课堂上无事可做或不知如何去做而造成的:因此,教师应善于安排课堂活动,善于安排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20.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个癫痫病患者 ,其创作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复杂的现象之一。他生活在俄国 19世纪末期 ,激情动荡的时代特征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癫痫症有某种默契 ,这使陀思妥耶夫斯基比同时代的其它作家 ,更善于表现生活在这种时代里人们的精神分裂和迷惘 ,揭示他们悖论的生存状态。这种默契还造就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