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沙博理是当代中国翻译史上一位特殊的翻译家,目前国内外对其翻译思想的专门研究为数不多,且研究一般集中在《水浒传》的英译本上。他翻译的《家》的价值观与方法与他本人的文化身份有着密切联系,文章以沙博理这一具有特殊文化身份的翻译家为翻译对象,探讨其翻译行为与文化身份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沙博理是著名美裔华籍翻译家,其翻译的?水浒传?被认为是目前最好的英译本。本文系统地梳理了沙译?水浒传?的相关副文本内容,利用副文本的史料价值对沙博理译就?水浒?的翻译目的、翻译策略和翻译过程进行审视,从而全面准确的解读其译者主体性。借此,本文希望丰富译者沙博理研究的维度,促进?水浒?沙译本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3.
我国对于翻译家系统性研究的探讨始于20世纪80年代,通过近30年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探索出了逐渐清晰的研究脉络。虽然探索研究翻译家的研究范式日益规范,但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却日益凸显,具体表现在:研究对象的选择过于集中于名家名著,因而疏于对隐形价值翻译家的挖掘与探索;研究途径浮于表层的史料钩沉,缺乏理论的支撑。试以翻译家西德尼·沙博理的“红色”翻译时期为历史语境,结合描述性翻译研究及文献计量法,梳理和归纳国内外对“沙博理”的相关研究,描述学界对外来译家的研究现状,以期对后续以沙博理为代表的外来翻译家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沙博理以其50余年的翻译生涯和约千万字的汉英翻译成就在中国当代翻译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他于耄耋之年翻译了记录十年"文革"历史并承载着中国当代思想史的长篇传记《我的父亲邓小平》。本文拟分析该译本的文化翻译策略和方法,借以探讨沙博理的文化身份和文化翻译观,指出该译本体现了沙博理翻译理念和文化感知的成熟。  相似文献   

5.
沙博理的翻译具有跨文化的主体间性独特视域,跨越文化身份主体身份认证为翻译提供了特殊的理解前提,其对原作和翻译策略的选择以及对目的语读者的尊重,彰显了翻译的主体间性,也使得他的翻译作品独具特色。从主体间性这个视角研究沙博理特殊的翻译模式,可以更好地看出译者主体间性对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生与伴侣》2010,(5):4-6
在今年“两会”上。一位操着地道京片子和代表、委员们打招呼的高鼻子“洋人”特别惹人注目。作为全国年龄最大的政协委员。他无疑是最特殊的。 他叫沙博理。有着美国血统的他。却持着中国公民的身份证。而且,中美建交仅30多年.他与中国的渊源却长达一个甲子。这一切。都源于一个中国女子。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沙博理的18部代表性译作,发现沙博理在其整个翻译生涯中始终保持着浓厚的中国情怀、明晰的目的语读者意识以及适度的调和策略。具体而言,沙博理在翻译中表现出对中国共产党的赞颂之情及对中国文化的欣赏与热爱之情。其翻译精准把握了中西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充分关照了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与接受能力,对译文的忠实性与可接受性进行了合理的平衡,对中西语言与文化进行了适当的调和。  相似文献   

8.
学界对外来译者沙博理在华翻译生涯大致区分了三个阶段,即新中国成立十七年、"文革"十年、新时期二十六年.这一时间上的区分使得学界对沙博理的研究更具像化.从译者对源语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的取舍、自我身份构建出发,以沙博理翻译生涯第二个阶段为个案研究对象,厘清特殊时期国家强权意识形态下译者意志的彰显,从而为"文革"时期外来译者在华翻译活动的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沙博理"一人三体"的翻译模式,能够对现阶段中国文化"走出去"起到借鉴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肯尼斯.雷克思罗斯是美国著名的现代诗人、诗歌翻译家。他译介了大量汉诗,翻译策略颇具创意。他的汉诗英译体验深刻地影响着他的诗歌创作。而且,雷克思罗斯十分推崇汉诗与汉文化,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形成了极富中国韵味的"汉风诗"。他的英译汉诗,尤其是创作的"汉风诗",奠定了他在美国诗歌史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对美国现代诗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诗学、意识形态、赞助人与伯顿·沃森英译中国经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efevere的诗学、意识形态、赞助人等理论对中国文化和文学的英译研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美国著名翻译家伯顿.沃森在五十多年的职业翻译生涯中翻译出版了大量的有关中国文化和文学典籍,为促进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他的诗学和意识形态的分析,指出他的成功在于他的适当的翻译策略和赞助人对他译作的赞助。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位被中国禅文化和隐士文化深深吸引的西方读者,美国著名汉学家和翻译家比尔·波特将自己后半生献给了修禅译禅,并通过中国禅诗佛经的翻译逐渐走入中国读者视野之中。与其他译者相比,比尔·波特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禅修不仅直接影响了他对生命的理解,这种生活经历和信仰取向也同时影响了其翻译之"道",并最终实现了最佳的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12.
语用学与翻译--《水浒传》中粗俗俚语的翻译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沙博理的译本为主,从语用学的角度讨论<水浒传> 中粗俗俚语的语用功能及其翻译方法,分析沙博理对粗俗俚语的翻译是否最终达到了利奥· 希基(Leo Hickey)所倡导的"语用对等"(pragmatic equivalence)原则.  相似文献   

13.
从红楼梦英译文看中国古典小说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对它的翻译涉及到很多中国古典小说翻译的难点。这篇论文主要援引中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及其夫人戴乃迭以及美国翻译家大卫.霍克斯对《红楼梦》翻译的版本以讨论他们关于文化内容,习语典故,诗词,以及人名等方面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4.
美国著名诗人、翻译家埃兹拉·庞德提出的音诗、形诗和理诗的诗歌三分法理论表现了他对诗歌创作和诗歌翻译独特的美学思考。庞德创造性翻译而成的《华夏集》完美再现了其诗歌三分法理论。这部创译混杂的译诗集既蕴含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特点,也融汇了庞德的现代主义诗学理念,体现了庞德复兴英语诗歌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评述了美国著名汉学家和翻译家威廉·麦克诺顿编辑的《从上古至当代的中国文学选集》一书。在肯定它的成绩的同时,着重指出了它的缺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向美国同行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读者广场     
据报载,中国著名相声演员侯宝林1984年到美国访问,上面给了他30元美金,他没买任何东西,花了12美元理了发,还给了3美元的小费,又花了5美元擦皮鞋。他对同行的人说,我不省那几个小钱,中国人得象个中国人的样儿。过去我看见美国人让咱们中国人给他们擦皮鞋,今天,我也得让美国人给咱擦擦皮鞋。没钱没关系,  相似文献   

17.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该书安排了许多生动、曲折情节。其结构基本完整,同时又富有变化,于无形中折射出深厚的文化背景。本文就赛珍珠和沙博理在小说语篇风格翻译上进行比读,从古文文风、章回小说特色,以及文化传真三方面评论赛译和沙译的两个英文译本,以期找出两位译者翻译《水浒传》的得与失,并探讨其内在原因。从两译本语篇风格来看,赛珍珠在翻译当中遵循异化的策略,而沙博理更多采取了归化的翻译,在归化的过程中又适时地照顾原文。  相似文献   

18.
葛浩文是美国著名翻译家,有着深厚的中英双语功底和对文学作品的优秀审美能力。他是目前英文世界地位最高的中国文学翻译家。文章以其对莫言在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的演讲①英译文②为例,分析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具体策略,探究其翻译观。认为他的翻译观包括:1.翻译既忠实,又背叛,翻译是在忠实和创新两者间的折中;2.翻译是一种改写,好的译作读起来如原始创作般流畅;3.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读者因素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是世界文坛的一朵奇葩、不少翻译家译过该作品,文章对其中两部较有代表的中译本-大陆翻译家海观译本和台湾翻译家宋碧云译本进行他比较分析,分析侧重于它们对原著简洁、凝练语言风格的再现程度,通过对两种译文的量和质的比较,可以看出,宋碧云的译本在再现原著语言风貌方面要优于海观的译本。  相似文献   

20.
世界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在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学习时,斯诺就担任了《堪萨斯城明星报》的驻校通讯员。因爱好旅行,他于1928年7月来到中国,共居住了13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