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品牌是行业的旗帜,品牌兴业,品牌兴市。上海殡葬业方方面面的变革必须在形成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品牌上聚焦。 殡葬业是承担着公益责任的公共服务事业,为民服务是殡葬业的根本使命,也是品牌的本色。殡葬服务必须跳出以“遗体处理为中心”的模式,转变到为全人类服务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2.
殡葬行业是涉及广大群众的公共事业,死有所葬是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殡葬行业具有公益事业的性质。国务院即将颁布的(《殡葬管理条例》将殡仪馆、火葬场都列入了公益性、非营利机构。只有进一步提高社会公益水平,才能更好地体现殡葬行业“为民服务、为民解困”的宗旨,才能夯实便民殡葬、诚信殡葬、阳光殡葬、绿色殡葬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孔小霞 《探求》2009,(5):55-59
全球化发展和境外安全威胁并存、“走出去”战略和国家海外利益维护、国际法的人本化趋势和中国政府的“外交为民”理念共同推动了境外公民保护的发展。鉴于中国境外公民权益保护存在诸多问题,建议从预防机制、一体化应急处理体系、领事保护等国内立法、民间力量参与和多层次国际合作等方面改进和完善我国境外公民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4.
追求公共善:当代西方对公民责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威威 《唐都学刊》2007,23(1):37-41
公民责任是指公民履行与其公民身份相适应的、符合社会公共善的义务以及对行为后果的承担。当代西方公民责任研究的兴起有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的原因。历史地看,西方公民理论家无论主张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公民资格都承认良好的公民素质对于民主制度的建立、稳定和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都对公民责任持肯定态度。现实原因则既是政治话语自然递进的结果、是民主实践发展的需要也是对过度强调的权利的修正。当代西方对公民责任的研究主要从四方面展开:其一,公民责任是公民维护民主政治的义务;其二,公民责任被视为公民美德的体现;其三,公民的核心责任是政治参与;培养公民责任具有多种途径等等。  相似文献   

5.
杨伟 《社会福利》2006,(9):29-30
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构想,全面规划了我国在“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为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这伟大的时代背景下,应以怎样的视角来审视殡葬改革工作和殡葬改革制度,值得每一个民政人特别是从事殡葬工怍的同志深思的问题。本文拟从土葬改革的角度探讨殡葬改革制度创新思路,以寻求推进殡葬改革的新方式和新路径,供殡葬行业界的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6.
《社会福利》2007,(9):60-61
“21城市2007·殡葬管理论坛”于2007年9月18日~23日在石家庄举行。本次论坛以“殡葬·文化·和谐·发展”为主题,针对当前殡葬业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与会代表从不同角度对殡葬管理、殡葬改革、殡仪服务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挑战和机遇同在,压力与动力并存。与会单位决心在当地政府和民政部门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  相似文献   

7.
宪政的主要实现形式是公民政治。迄今人类社会经历并继续存在三种主要的政治形态:臣民政治、人民政治和公民(市民)政治,但发展趋势是公民政治。哪个民族、哪个国家率先实现了向公民政治的转变,它就可能率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价值。作为以人为本的公民政治,它所蕴涵的民主和法治精神既需要宪政作保障,也是宪政生成、发展和成熟所不可或缺的基础。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宪政,就必须吸收和借鉴古今公民政治的文明成果,逐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公民政治。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7,(6):79-83
中国传统社会里仅有臣民之说,公民这一概念在中国起步较晚。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公民教育正逐步与思政教育相融合,中国应多借鉴国外先进的公民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通过对公民和公民教育基本概念的分析,找出中美公民教育存在的差异,为中国公民教育教学提供便利,以便提高中国公民教育质量和公民素质。  相似文献   

9.
王玲 《社科纵横》2007,22(6):134-137
随着自由主义理论被公民资格理论所取代,今天的西方伦理学界关注的热点,也转移到公民的责任方面。其中,公民道德责任是公民资格理论的主要内容。公民道德责任和包含在其中的“公共精神”将是新一轮社会进步和变革的动力,它可能会领跑21世纪的文明重建。本文认为公民道德责任的本质是道德契约。在道德契约中,才能真正建立和实现公民的责任。公民的最重要的道德责任就是通过行善和义务付出来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10.
霍秀媚 《探求》2005,(5):23-25
我国的殡葬改革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面对我国老龄社会的到来,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我国的殡葬业仍需进一步深化改革,以更好地协调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使整个社会处于和谐状态。多年来,我国的社会学工作者,特别是广东的一批专家学者对殡葬改革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研究,提出殡葬改革“民族化、社会化、市场化、法规化”的方向。不久前,由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广东省社会学学会殡葬改革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和《中国殡葬》杂志社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殡葬业和谐发展首届高级论坛”在广州召开,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如何深化殡葬改革,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本刊在此发表这次论坛部份文章的主要观点,形成这一组笔谈,以期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以推动殡葬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11.
图片报道     
《社会福利》2008,(5):15-18
2008年5月7日上午,由中国殡葬协会主办、上海市殡葬行业协会承办的“2008第三届中国国际殡葬设备用品博览会”在上海浦东展览馆举行,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窦玉沛副部长在致辞中首先对来华出席开幕式的国际殡葬协会科尼特主席表示热烈地欢迎。他强调科技与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中国殡葬事业50多年来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陈伟 《探求》2005,(5):20-21
我国的殡葬改革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面对我国老龄社会的到来,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我国的殡葬业仍需进一步深化改革,以更好地协调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使整个社会处于和谐状态。多年来,我国的社会学工作者,特别是广东的一批专家学者对殡葬改革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研究,提出殡葬改革“民族化、社会化、市场化、法规化”的方向。不久前,由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广东省社会学学会殡葬改革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和《中国殡葬》杂志社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殡葬业和谐发展首届高级论坛”在广州召开,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如何深化殡葬改革,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本刊在此发表这次论坛部份文章的主要观点,形成这一组笔谈,以期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以推动殡葬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13.
温朝霞  黄苏萍 《探求》2005,(5):22-23
我国的殡葬改革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面对我国老龄社会的到来,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我国的殡葬业仍需进一步深化改革,以更好地协调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使整个社会处于和谐状态。多年来,我国的社会学工作者,特别是广东的一批专家学者对殡葬改革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研究,提出殡葬改革“民族化、社会化、市场化、法规化”的方向。不久前,由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广东省社会学学会殡葬改革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和《中国殡葬》杂志社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殡葬业和谐发展首届高级论坛”在广州召开,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如何深化殡葬改革,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本刊在此发表这次论坛部份文章的主要观点,形成这一组笔谈,以期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以推动殡葬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14.
冯仿娅 《探求》2005,(5):25-26
我国的殡葬改革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面对我国老龄社会的到来,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我国的殡葬业仍需进一步深化改革,以更好地协调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使整个社会处于和谐状态。多年来,我国的社会学工作者,特别是广东的一批专家学者对殡葬改革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研究,提出殡葬改革“民族化、社会化、市场化、法规化”的方向。不久前,由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广东省社会学学会殡葬改革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和《中国殡葬》杂志社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殡葬业和谐发展首届高级论坛”在广州召开,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如何深化殡葬改革,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本刊在此发表这次论坛部份文章的主要观点,形成这一组笔谈,以期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以推动殡葬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15.
《社会福利》2005,(1):59-59
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索建立长效的殡葬管理社会化机制.建设与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覆盖全市的殡葬服务体系.上海市民致局在普陀区甘泉、宜川等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积极有序地开展了殡葬服务进社区的试点工作。上海市民政局依托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平台,设立殡葬服务窗口.开展优先、优惠、优质的“三优”服务,由社工在“第一时间”为社区居民提供面对面的“温情”服务。  相似文献   

16.
程寿 《探求》2005,(5):26-27
我国的殡葬改革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面对我国老龄社会的到来,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我国的殡葬业仍需进一步深化改革,以更好地协调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使整个社会处于和谐状态。多年来,我国的社会学工作者,特别是广东的一批专家学者对殡葬改革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研究,提出殡葬改革“民族化、社会化、市场化、法规化”的方向。不久前,由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广东省社会学学会殡葬改革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和《中国殡葬》杂志社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殡葬业和谐发展首届高级论坛”在广州召开,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如何深化殡葬改革,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本刊在此发表这次论坛部份文章的主要观点,形成这一组笔谈,以期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以推动殡葬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背景下中国公民社会的发育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连喜 《探求》2009,(2):20-26
公民社会是一个权利和义务相对等的责任社会,重点强调的是公民的政治参与和对国家权力的监督制约。30年的改革开放为公民社会在中国的发育成长提供了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重要条件。当下中国的公民社会,不仅具有公民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且具有中国式的个性特征: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的官民双重性特征;特殊的制度环境特征;某些明显的过渡性特征;民间组织发展的不规范性、不平衡性特征等。对于未来30年的中国,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完善公民社会的发展环境特别是制度环境,是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社会建设相伴随的并且是必须自觉推动和加强的紧要工作。  相似文献   

18.
马俊峰 《阅江学刊》2014,(5):101-106
生活世界开启了人类活动的空间,同样它以自身的整体性纠正着人类前行道路的偏差,它使得人们在社会之中建构的各种权利获得了合法性和合理性支撑,同样,它促使人们认识到,对共同体的忠诚是公民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人类必须对生活世界或者栖息之地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对自己生活的共同体应该负有责任感,正是这种责任促使人们产生一种生态公民身份,以便人们更好地处理人对自然关系,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9.
《行政许可法》公布实施以来,地处粤北山区的韶关市殡葬管理所感到压力不小。民政一家独揽殡葬的格局正逐步打破,原本宁静的殡葬行业变得不再宁静。行业的开放,引发了殡葬市场的竞争,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实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给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  相似文献   

20.
公民身份的多重性和复杂化已经成为全球化情势下不可回避的时代课题和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企业公民——企业伦理,生态公民——生态伦理,网络公民——网络伦理作为公民身份与公民伦理可能的三个重要面向,其认同、建构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关涉到公民社会能否健康发展和良性运转。尚在成长中的中国公民社会应基于自身独特的处境及语境,在培育和发展具有生态文明精神的公民文化和公民伦理的努力中,使其自身不断得到确证、发展和成熟,最终达至社会生态的整体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