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罚的非监禁化是指对罪行较轻的犯罪人适用非监禁刑的一种刑罚改革趋势.作为世界性刑法改革运动的一大主题,刑罚非监禁化以人权保障理念、刑法的谦抑性原则以及"两极化"刑事政策作为理论基础.在当下的中国,实现刑罚的非监禁化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其一,树立慎用监禁刑的刑罚理念;其二,加强刑事立法;其三,完善量刑方法;其四,推行行刑社会化.  相似文献   

2.
刑罚轻缓化是一个似是而非的命题,人道主义、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以及重刑结构论无法作为证明其成立的根据。刑罚轻缓化理论蕴藏三大风险:把刑罚体系性缺陷不当化约为刑罚过重,不利于刑罚体系的整体完善;轻缓化居于理论高位,造成刑罚改革理论供给不足;轻缓化思维将刑罚改革核心放在刑罚量的控制上,导致刑罚改革出现方向性偏差。刑罚变动并非出于轻缓的目的,而是取决于国家对犯罪现象控制力的强弱、社会感刑力的大小以及社会基本秩序维持的需要。在此三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从长远来看,死刑废除是大势所趋,财产刑终将逐渐消亡,自由刑和新型自由刑将在刑罚结构中占据绝对主流位置;刑罚量的增加不可避免;刑罚执行将呈现出时间灵活化、场所社会化、去隔离化、参与主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刑罚轻缓化的实践范式及其价值蕴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罚轻缓化是指在刑事立法上建立轻刑化的刑罚体系,刑事司法上尽量适用轻刑和非刑罚处理方法的刑罚改革趋势.作为世界性刑法改革运动的一大主题,刑罚轻缓化主要体现为非犯罪化、非刑罚化、非监禁化三种实践范式.推行刑罚轻缓化,有利于实现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和彰显刑法的谦抑性价值,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同时还有利于提高犯罪人的改造质量.  相似文献   

4.
宽松刑事政策是两极化的刑事政策之一端。它在刑罚上典型表现为刑罚轻缓化与行刑社会化。刑罚的人道性、经济性、教育性、复归性、补偿性等思想是其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刑罚适用模式的反思与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国强 《社会科学》2005,14(11):60-64
监禁刑与非监禁刑是国家对犯罪行为正式反应的两类最基本方式。以非监禁刑为中心的刑罚适用模式反映了世界行刑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的刑罚适用模式仍处在以监禁刑为中心的阶段。这种严重依赖监禁刑的模式,给我国罪犯的矫治工作带来了消极后果。为此,有必要在反思我国现行的刑罚适用模式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度调整,收缩监禁刑的适用范围,拓展社区性刑罚的适用空间,使刑罚适用体现刑罚发展的科学化趋势、“两极化”的刑事政策以及谦抑性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6.
李震 《齐鲁学刊》2007,(5):157-160
当代世界刑罚的发展趋势是刑罚的轻缓化。刑罚的轻缓化有其发展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最重要的现实表现是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确立;刑罚轻缓化必然性的理论根据是刑罚的人道性、刑罚的谦抑性和刑罚的有限性;刑罚轻缓化必然性具有有利于保障人权和保护社会、有利于犯罪人改造等多种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7.
如何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罚轻缓化交织而成的复杂语境中探寻我国刑罚制度革新的破题思路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导源于英美法系的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开放式刑事处遇,不仅能够因应宽严相济与刑罚轻缓化在刑罚制度层面之宽缓、谦抑、人道的现代性吁求,并且其秉持的行刑社会化理念也有助于在犯罪人与社区之间构筑良性的互动关系。当然,社区矫正能否顺畅实现本土化从而成为法律移植的典范还倚赖其内在的制度设计以及与整个刑罚制度的外部衔接机制的合理化构建。  相似文献   

8.
非监禁刑在刑罚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非监禁All罚执行是其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我国的非监禁刑主要有管制、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几种形式,其执行工作由公安机关完成.作为刑事司法的改革内容之一,非监禁刑罚执行权力将赋予给司法行政机关.正确的执行刑罚,充分发挥刑罚应有的功能,当务之急是改革和完善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确保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9.
陕甘宁边区刑罚的最终目的是预防犯罪,针对此目的的实现,边区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刑事立法上,围绕刑罚目的、结合实际调整刑罚体系,规定轻缓的刑罚制度;刑事司法上,坚持刑罚适用平等原则,推行刑事调解制度;刑罚执行上,尊重犯人人格,强调对犯人的感化教育,注重培养犯人的劳动技能。这些经验对于我们如何通过完善刑罚立法、正确适用和执行刑罚来实现预防犯罪的目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从世界各国的刑罚史来看,刑罚都是由野蛮向文明、残酷向人道、严厉向轻缓进化着的.那么,刑罚轻缓化的原因是什么?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原因对刑罚轻缓化的作用固然重要,但是,刑罚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也是推动刑罚轻缓化进化的重要原因.笔者认为,刑罚的人道性、谦抑性和有限性是推动刑罚轻缓化的内在动力,构成了刑罚轻缓化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