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建立和健全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长效机制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落实到各种相应机制与保障的建立和完善上。一是要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工作机制;二是要从高校德育创新、课堂教育主渠道、实践育人等环节出发,建立健全教育机制;三是要最大限度激发学生道德接受的积极性、主动性,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四是要充分发挥先进人物、道德典型的榜样作用,建立健全示范机制;五是要与法制教育、纪律制度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及监督评价体系建设相结合,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六是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方位育人体系,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环境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2.
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构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以此为基础,阐述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构建机制,包括典型教育机制、文化环境机制、管理约束机制和道德实践机制.  相似文献   

3.
杜乾举 《理论界》2006,1(12):48-50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驱力和凝聚社会成员的道德力量,是和谐社会社会整合的重要力量,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社会主义公民提供了道德精神的定位。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我们既要宏扬传统荣辱观和党的优良作风,又要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发展,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仅是形成良好校风进而影响社会风气的需要,更是解决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问题进而实现高校育人功能的需要。本文介绍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涵与实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高校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高校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在内涵和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多样化的荣辱观往往源于社会生活中多元化的价值观。当前,加强大学生的荣辱观、价值观教育十分必要也非常紧迫,并应遵循主体性、针对性和实践性三大原则。加强大学生的荣辱观教育、塑造大学生的价值观应从课程体系的科学建构、教育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以及评价机制的不断完善等三个层面宏观的建立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详细阐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涵和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学术道德建设的伦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笑仙 《河北学刊》2006,26(5):64-66
吴潜涛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要求的精辟概括,并对之进行了详细论证;刘云章认为,马克思主义荣辱观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值得深入探讨;杨丽坤对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的社会调控机制进行了解析,认为研究社会调控机制对于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非常重要;冯秀军对荣辱观教育中的情感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认为荣辱情感是荣辱观形成的基础,荣辱观教育需要诉诸情感才能真正抵达心灵并见诸行为;刘建军从理论依据与时代内涵的角度对“以辛勤劳动为荣”进行了详细阐述;黄岩对孟子的“荣辱观”进行了解读,认为认真研究孟子的荣辱观思想对于我们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邹秀春对洛克的道德法思想进行了探讨,认为其道德法思想中关于道德观念建设的有益规律和方法,对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有很大的启发意义;郑小九对古希腊的荣誉观念进行了评述,认为古希腊文化中关于荣辱的思想对于深入理解和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独特的启示意义;范笑仙则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学术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8.
荣辱观教育中的情感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秀军 《河北学刊》2006,26(5):53-56
吴潜涛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要求的精辟概括,并对之进行了详细论证;刘云章认为,马克思主义荣辱观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值得深入探讨;杨丽坤对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的社会调控机制进行了解析,认为研究社会调控机制对于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非常重要;冯秀军对荣辱观教育中的情感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认为荣辱情感是荣辱观形成的基础,荣辱观教育需要诉诸情感才能真正抵达心灵并见诸行为;刘建军从理论依据与时代内涵的角度对“以辛勤劳动为荣”进行了详细阐述;黄岩对孟子的“荣辱观”进行了解读,认为认真研究孟子的荣辱观思想对于我们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邹秀春对洛克的道德法思想进行了探讨,认为其道德法思想中关于道德观念建设的有益规律和方法,对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有很大的启发意义;郑小九对古希腊的荣誉观念进行了评述,认为古希腊文化中关于荣辱的思想对于深入理解和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独特的启示意义;范笑仙则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学术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岩 《河北学刊》2006,26(5):58-60
吴潜涛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要求的精辟概括,并对之进行了详细论证;刘云章认为,马克思主义荣辱观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值得深入探讨;杨丽坤对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的社会调控机制进行了解析,认为研究社会调控机制对于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非常重要;冯秀军对荣辱观教育中的情感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认为荣辱情感是荣辱观形成的基础,荣辱观教育需要诉诸情感才能真正抵达心灵并见诸行为;刘建军从理论依据与时代内涵的角度对"以辛勤劳动为荣"进行了详细阐述;黄岩对孟子的"荣辱观"进行了解读,认为认真研究孟子的荣辱观思想对于我们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邹秀春对洛克的道德法思想进行了探讨,认为其道德法思想中关于道德观念建设的有益规律和方法,对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有很大的启发意义;郑小九对古希腊的荣誉观念进行了评述,认为古希腊文化中关于荣辱的思想对于深入理解和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独特的启示意义;范笑仙则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学术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古希腊的荣誉观念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小九 《河北学刊》2006,26(5):62-64
吴潜涛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要求的精辟概括,并对之进行了详细论证;刘云章认为,马克思主义荣辱观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值得深入探讨;杨丽坤对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的社会调控机制进行了解析,认为研究社会调控机制对于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非常重要;冯秀军对荣辱观教育中的情感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认为荣辱情感是荣辱观形成的基础,荣辱观教育需要诉诸情感才能真正抵达心灵并见诸行为;刘建军从理论依据与时代内涵的角度对“以辛勤劳动为荣”进行了详细阐述;黄岩对孟子的“荣辱观”进行了解读,认为认真研究孟子的荣辱观思想对于我们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邹秀春对洛克的道德法思想进行了探讨,认为其道德法思想中关于道德观念建设的有益规律和方法,对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有很大的启发意义;郑小九对古希腊的荣誉观念进行了评述,认为古希腊文化中关于荣辱的思想对于深入理解和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独特的启示意义;范笑仙则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学术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重要的在于坚持知、情、意、行的统一。加强理论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视情感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刻体验和形成社会主义荣辱感;强化养成教育,注重实践,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12.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蕴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精神,对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很多道德困惑,高校要强化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措施,教育引导大学生成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先锋。  相似文献   

13.
论荣辱观对多元化价值思潮的引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中的价值观,必然是取向多元化和导向一元化的统一。在价值导向的确立过程中,树立与主导价值观的要求相一致的荣辱观来引领多元化的价值思潮,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荣辱观与价值观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这是荣辱观能够引领多元化社会价值思潮的内在理论依据。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将荣辱观建设融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之中,用正确的荣辱观念来引领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从而树立起与社会发展趋势相适应的主导价值观念和共同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4.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高校师德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先锋 《云梦学刊》2006,27(5):110-114
社会主义荣誉观是新时期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标尺,对高校师德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高校要深刻认识胡锦涛同志讲话的重要意义,发挥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师德建设中的标杆作用,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重点,进一步明确师德建设的主要任务;高校要加强组织领导,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师德建设的各个环节之中。  相似文献   

15.
通过传统管理模式与融入渗入式教育的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并对融入渗入式教育的管理模式提出几点思考,如现代化科学技术、职业生涯规划、社会主义荣辱观、安全教育、榜样作用等融入日常管理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渗透式思想政治教育,探索有利于大学生个性发展,实现自我的教育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牟世晶 《兰州学刊》2008,(1):98-101
在我国的儒家经典中,存在着大量的关于耻感意识以及耻感意识对于人之为人的重要性的论述,而这些论述对于我们当前所进行的荣辱观教育必然会显现出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