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信息共享程度对物流外包激励契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由供应商、制造商和第三方物流企业(3PLs)组成的物流外包系统,考虑了供应商和制造商信息共享程度的影响,建立了协同工作环境下的激励契约模型.结果表明,委托人偏好低努力水平时,信息共享对激励契约没有影响;委托人偏好高努力水平时,信息共享能更好的激励代理人选择委托人希望的行动.信息不共享时,3PLs只有提高对供应商努力水平的积极性;信息共享时,3PLs收入波动性增大,提高对供应商和对制造商的努力水平都能使其获得帕累托改进.本研究为物流成本在供应链成员中的分摊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提出了模型改进和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2.
不对称信息下的易逝品退货物流协调运作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退货是当前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退货物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制造商构成的易逝品逆向物流系统中,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退货处理速度直接影响制造商退货产品的收益,因此确定合适的退货处理速度,协调两者间的利益分配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采用排队模型求出系统最优的退货处理速度,并讨论了影响最优处理速度的各个因素;最后通过构建信息甄别模型求出了在双方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成本类型存在信息不对称时,制造商的最优协调策略。  相似文献   

3.
信息分享模式对第三方负责回收闭环供应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零售商预测信息分享对第三方负责回收闭环供应链的影响.分别建立了集中式闭环供应链下信息分享模型以及四种信息分享模式(无信息分享、信息仅与第三方分享、信息仅与制造商分享和信息与制造商和第三方均分享)的闭环供应链模型.研究发现,零售商分享其私有预测信息对其收益是不利的,但信息分享使得信息仅与第三方分享模式下供应链预期利润增加,通过建立信息分享补偿机制使得零售商有动机分享其需求预测信息.同时发现信息分享对各方的价值以及各方对信息分享模式的偏好取决于回收旧产品价格.  相似文献   

4.
基于第3方逆向物流的闭环供应链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在价格敏感的随机需求量与回收努力敏感的随机回收量条件下,建立了基于第3方逆向物流服务提供商(3PRLP)从事物料回收的多级闭环供应链模型.设计了制造商与第3方之间的目标奖惩合同,讨论了分散闭环供应链系统中制造商为主方、销售商和第3方为从方的一主多从 Stackelberg 对策及集成闭环供应链的联合优化策略,并从供应链合同协调的角度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结合上海宝钢公司废钢回收的实际运作情况进行了仿真计算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汽车企业和国外汽车巨头展开了更激烈的竞争,为了降低整个汽车生产企业的成本,汽车制造商将非核心的汽车物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本文分析了我国第三方汽车物流现状,在对供应链基本理论阐述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供应链环境下第三方物流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模式已被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模式所取代,而目前供应链模型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某一特定供应链。基于此,依据制造商主导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主导的两类供应链模式,在物流费用由制造商和零售商共同承担的条件下,运用博弈论分析了非合作决策下两类供应链模式的定价和企业利润,得出TPLSP主导的供应链系统效率大于制造商主导的供应链系统效率。在不同的主导模式下,给出了两类供应链模式下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外包策略,分析了零售商与外包型的制造商或自营型的制造商进行合作时的系统稳定性。最后通过比较合作决策和非合作决策下的利润及价格,给出了合作决策下的一种基于机会成本的供应链协调方法。  相似文献   

7.
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共存降低了供应链的效率.因此,针对核心企业缺失的供应链,根据供应链企业竞争与合作的特点,从虚拟第三方的角度建立模型解决该问题.考虑制造商有关于产品成本的私人信息,销售商有关于销售努力的私人信息,结合数量折扣契约和AGV机制的思想,建立双向激励模型,以实现对供应链企业的激励和协调.结果表明,恰当设置利润调整参数可使该契约满足预算平衡约束、激励约束和个体理性约束,且能够实现一体化供应链的交易量,即该契约能对核心企业缺失下供应链中同时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进行激励和协调.最后,用数值算例验证了理论结论.  相似文献   

8.
在汽车制造业,物流管理被企业视为挖掘潜力、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途径,现代物流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正日益受到汽车行业的重视。第三方物流作为一种专业化、一体化的物流形态,成为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合理选择。在欧美,80%以上的汽车企业已实施物流外包战略,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加入汽车供应链已成为主流。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行业也开始涉及汽车供应链管理的边缘。第三方物流商在整车制造商物流需求的推动下,从简  相似文献   

9.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的两个重要领域是仑储与运输.运输在供应链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和地位.而随着第三方物流的出现,供应链中研究的重点也放在了如何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来实现企业或者某个行业的效益.但这里往往会忽略第三方物流的效益,印把第三方物流公司排除在供应链之外不予以考虑.这样阻碍了供应链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如果同时把第三方物流或者说把运输服务也作为考虑因素,那么对整个供应链系统的影响是如何呢?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提出基于供应链下的运输服务系统的优化,希望能把现有的供应链效益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三级闭环供应链系统的定价、回购及协调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单一制造商、单一零售商和单一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构成的三级供应链系统,将第三方物流引入到闭环供应链协调中来,在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负责废品回收、正向物流服务价格由零售商承担的条件下,通过独立决策和联合决策两种决策方法,运用博弈理论进行求解,给出了两种不同决策方法下的定价策略;通过对两种定价方法的对比,认为联合决策下不仅系统利润明显提高,而且消费者也从中获益,并通过等利润增长率的方式对三者利润进行分配,实现共赢.最后通过实例进一步对结果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1.
This articles considers a decentralized supply chain in which a single manufacturer is selling a perishable product to a single retailer facing uncertain demand. It differs from traditional supply chain contract models in two ways. First, while traditional supply chain models are based on risk neutrality, this article takes the viewpoint of behavioral principal–agency theory and assumes the manufacturer is risk neutral and the retailer is loss averse. Second, while gain/loss (GL) sharing is common in practice, there is a lack of analysis of GL‐sharing contracts in the supply chain contract literature.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role of a GL‐sharing provision for mitigating the loss‐aversion effect, which drives down the retailer order quantity and total supply chain profit. We analyze contracts that include GL‐sharing‐and‐buyback (GLB) credit provisions as well as the special cases of GL contracts and buyback contracts. Our analytical and numerical results lend insight into how a manufacturer can design a contract to improve total supply chain, manufacturer, and retailer performance. In particular, we show that there exists a special class of distribution‐free GLB contracts that can coordinate the supply chain and arbitrarily allocate the expected supply chain profit between the manufacturer and retailer; in contrast with other contracts, the parameter values for contracts in this class do not depend on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market demand. This feature is meaningful in practice because (i)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demand faced by a retailer is typically unknown by the manufacturer and (ii) a manufacturer can offer the same contract to multiple noncompeting retailers that differ by demand distribution and still coordinate the supply chains.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双边努力因素的网购供应链协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虑了由单个网络零售商和单个第三方物流企业(TPL)构成的二级网购供应链,在产品价格、双方努力水平同时影响市场需求的情况下,研究了基于双边努力因素的网购供应链协调问题。通过对网购供应链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下双方的最优解对比发现,两部定价契约不能实现网购供应链协调,提出采用双边努力成本共担契约对网购供应链进行协调,并与分散决策下网络零售商单边承担TPL努力成本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努力成本分担系数的不同对双方的努力水平有显著影响,且双边努力成本共担契约不仅能实现双方努力水平的协调以及增加了产品的市场需求量,而且实现了网购供应链系统收益的帕累托改进。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双边努力成本共担契约的有效性,并对相关参数的灵敏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冯颖  张炎治 《中国管理科学》2018,26(10):164-175
在供应商批发价格内生、TPL服务增值情形下,研究由供应商、TPL和零售商组成的三级供应链决策与效率评价。基于不同权力结构,构建了TPL和供应商主导的序贯非合作博弈模型,证明了博弈均衡解均存在且唯一。研究表明:两种权力结构下系统利润均出现损失,TPL主导下零售商的订购量、TPL的物流服务水平及二者比值均低于供应商主导的情形,故TPL主导致使供应链运作效率更低。为提高系统运作效率,以TPL的利润结构为出发点,在两种权力结构下均分别引入TPL物流服务费用及成本分摊策略,发现:费用分摊策略下,供应商通过操控批发价格抑制了费用分摊的影响,从而造成策略失效;而成本分摊策略下,当分摊系数满足特定条件时,能够提高两种权力结构下的系统效率以及实现系统帕累托改进。最优的分摊系数仅取决于各权力结构下,无分摊策略时TPL和系统的期望利润。  相似文献   

14.
利用合同理论的方法,借鉴类似回购合同的假设,研究"制造商-零售商"二级供应链中3种不同质量水平的产品回收最优定价问题,以最大化零售商、制造商和供应链的利润。该闭环供应链中只有一个制造商和零售商,零售商负责产品的回收。从分析可知,通过调整参数值,在回收率确定或随机的情况下供应链都可以达到协调,也都可以找到最优订货量和回收价格。研究发现,零售商的最优价格与最优订货量紧密相关,制造商的回收价格并不影响供应链的总体利润。  相似文献   

15.
曾辰  叶胥 《中国管理科学》2021,29(8):206-217
本文针对由产能约束品牌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考虑市场上消费者对产品的异质性偏好,以及品牌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研究品牌制造商最优合同设计与零售商定价策略,考察产能约束与不对称信息对产品定价和供应双方合作的影响。研究发现:受到产能约束的品牌制造商有三种合同策略,即低价合同、固定价格合同以及高价合同等三种合同,在低价合同下品牌制造商可以充分利用其产能约束,而在后两种合同下产品有可能滞销;不对称信息会导致"批发价格+一次性转移支付"合同不能完美协调供应链。当品牌制造商和零售商进行信息共享谈判时,若二者在高价合同下进行合作,则品牌制造商与零售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达成信息共享谈判,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6.
在制造商的资金收益率大于零售商资金收益率的情况下,以报童模型为基础,研究了资金收益对回购契约的影响.系统预期利润变为与批发价相关,利用拉格朗日方程求解了满足零售商参与约束、同时使系统和制造商预期利润取得最大值的契约参数.与不考虑资金收益情况下的供应链协调不同的是:订货批量大于相应批发价下不考虑零售商参与约束的最优订货批量;若零售商的保留利润一定,则回购价增大;回购价可以大于批发价,批发价可以小于制造商的边际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7.
确定需求下VMI-TPL分销供应链集成库存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VMI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TPL引入VMI,构建了确定需求下,由制造商、TPL和多零售商构成,考虑原材料、产成品的VMI-TPL供应链集成库存模型,并给出了最优生产策略和库存策略.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讨论了产需比等变量对供应链成本的影响,并比较分析了引入TPL前后VMI的最优策略.研究表明:引入TPL能有效降低供应链平均总成本,避免制造商高库存成本和高运营风险;制造商的产需比(p/d)对TPL引入后的效果影响很大,产需比越大,引入TPL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8.
供应链库存合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研究了制造商与其供应商的供应链最优库存策略和在非合作情况下的库存策略,比较分析了两种情况下的库存策略,并设计了库存合约;分析表明,制造商通过设计有效的转移支付合约,可以实现供应链库存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9.
In a supply chain, when the supply is hit by an unexpected disruption, the supplier may face certain financial difficulty to resume normal production, causing a supply shortage as well as a loss to the manufacturer and the entire supply chain. Combining a penalty term in writing contracts with the provision of financial assistance is the “carrot and stick” approach used by a manufacturer to deal with supply disruption.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how the manufacturer, in a better financial situation, may use ex-ante penalty terms and ex-post financial assistance to compel the supplier to recover its production capability as much as possible. We find that, the MS (integration of financial assistance and the non-delivery penalty) is the best strategy for the manufacturer in most situations, but it is not a win–win strategy. An interesting result contrary to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is that the optimal delivery quantity for the supply chain under the centralized decision-making is less than that under the decentralized decision-mak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