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后发地区农村电商发展具有历史地理导致的区域性特征,在市场、技术、观念、基础设施等方面滞后,其发展路径与东部地区不同。本研究通过对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这一西部内陆地区“电商驿站+”模式的个案研究,剖析农村电商发展的社会逻辑。研究发现,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电商发展的脉络可以分为起步、快速成长和持续发展三个阶段。这一发展模式的关键在于“县域整合”:以县域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电商驿站布局、公共品牌打造和城乡双向互动。农村电商的发展,实现了乡村的“价值再造”: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山地农产品的经济价值;提高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尊重电商发展的主体性,提升电商人力资本价值;融合一二三产业,重新发现乡村的多重价值。质言之,后发地区农村电商发展的基本逻辑在于:政府要更积极主动地进行“县域整合”,从而实现“政府-市场-社会”有机合作;农村电商要更注重嵌入其中的社会结构,如中西部农村过疏化、发展能力较弱的现实;“后生产主义乡村”不只包括大城市的郊区,通过数字赋能、三产融合实现“价值再造”是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新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以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为关键支撑,要求引入现代化新要素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电商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和创业动力引擎,通过“互联网+”与农业融合,实现了农业资源及产品的重新配置、集成与关联,创新了乡村发展动力。以传统农业大县为例,分析地方政府主导下电商赋能乡村振兴的产业效应,发现存在政府产业认知错位与职能发挥有限、政策效能低、产业带动与品牌资源开发不足等问题。对此地方政府在提升自身产业主导作用的同时,更需要回归电商链源头,以互联网技术为新要素赋能乡村产业的长远发展。这既有地域发展的特殊性,又有传统农业区的普遍性。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分析电商赋能县域乡村发展与地方政策供给间的问题所在,以更好地发挥政府在资源整合中的主导作用,进而促使二者合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福建省安溪县茶叶电商发展为案例,探讨了数字技术下沉乡村及运用到农业特色产业之后,发生的一系列技能重组及其带来的产业影响。在传统经营模式下,安溪茶叶产销呈现出农商一体和家业一体的格局,并广泛依赖亲属和乡缘网络维持生产及交易秩序。在电商模式下,茶区发生了农商分离、代际分化、人货分离等一系列基于技能重组的产业转型。电商化带来的一系列技能重组,是技术红利由小农户向大户和企业倾斜、老一辈向年轻一代转移的重要中介机制。在推动数字下乡及发展电商的过程中,需要更多关注数字技术与既有技能组合及社会结构的互动,以推动乡村产业朝着更加有序和良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县域农产品上行实践中,市场主体进行与电商应用环境相适应的创业经营活动,将对技术和商业模式的被动适应转变为主动应用,不断实现动态能力的调整与更新,可视为电商使能过程.以重庆秀山为例的研究表明,县政府通过打造农产品上行体系,完善电商培训模式,为电商使能提供基础支撑.创业学习、多元合作以及市场规模增进,维持市场主体对技术和产业环境适应性,是电商使能的运行条件.作为市场创业内生性动力形成的结果,电商使能内嵌于市场主体的行为集合中,强调过程持续性、主体互动性与环境适应性.基于电商使能的逻辑框架,建议推动县域电商发展,要创新合作模式并加强市场主体连接,打造具备行业分工形态的产品上行服务体系,丰富营销手段合理引导本地消费,多部门合力共同开发和利用好数据资源等,从而助力特色农产品上行.  相似文献   

5.
在县域农产品上行实践中,市场主体进行与电商应用环境相适应的创业经营活动,将对技术和商业模式的被动适应转变为主动应用,不断实现动态能力的调整与更新,可视为电商使能过程.以重庆秀山为例的研究表明,县政府通过打造农产品上行体系,完善电商培训模式,为电商使能提供基础支撑.创业学习、多元合作以及市场规模增进,维持市场主体对技术和产业环境适应性,是电商使能的运行条件.作为市场创业内生性动力形成的结果,电商使能内嵌于市场主体的行为集合中,强调过程持续性、主体互动性与环境适应性.基于电商使能的逻辑框架,建议推动县域电商发展,要创新合作模式并加强市场主体连接,打造具备行业分工形态的产品上行服务体系,丰富营销手段合理引导本地消费,多部门合力共同开发和利用好数据资源等,从而助力特色农产品上行.  相似文献   

6.
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化商品流通渠道建设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利用2013—2018年县域数据,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自然实验,采用多期PSM-DID方法探讨了电商下乡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电商下乡对县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电商下乡对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经济发展落后、财政依赖度高、信息化水平低以及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县域具有更加明显的经济拉动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电商下乡推动了县域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且主要通过提高地区农业生产率、吸引企业进入以及改善融资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应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把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流通渠道建设与电商下乡试点地区的特色农业和制造业相结合,进一步探索县域传统产业与数字经济的融合方式,以促进县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农村+电商”的发展模式使中国传统农村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淘宝村”。按照主营产品的不同,当前淘宝村可以划分为农产品淘宝村和工业品淘宝村,二者具有不同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路径。本文基于W村的典型案例,分析了农产品淘宝村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农产品淘宝村得以形成主要受三层技术社会嵌入的影响:商品化的产业嵌入、规范性的伦理嵌入和权力性的政治嵌入。因此,为培育新的农产品淘宝村,需要挖掘村庄产业价值、整合村域文化和经济资源,并加强完善政府支持力度,鼓励新生代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返乡创业。  相似文献   

8.
工程化高效农业具备农业科技高端化、农业经营规模化、农业生产组织化的特征,农业技术进步是工程化高效农业发展的基础。农业技术可以分为产品技术、辅助技术和模块化技术等3种不同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技术促使农业产业链演化呈现3种不同形态:产品技术推动农业生产纵向型分工,农业产业链纵向延伸;辅助技术推动农业生产横向型分工,农业产业链横向拓展;模块化技术推动农业生产模块化分工和产业融合,农业产业链呈现网络状。工程化高效农业正是在这3种不同的产业链演化方式推动下,不断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从而改变传统农业的弱质性,实现农业高效益。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个产业的良性发展都需要一个合理的分工链条。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迅猛,但数字出版产业链仍处于形成和廓清阶段,产业链上游、中游、下游各环节都面临新的竞争与整合。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链尚存在产业链分工不明、技术主导、内容劣势、利益分配不均、渠道相对单一等问题,产业的协作、融合、整合是未来数字出版产业的必由之路,只有上下游各环节紧密协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提升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推动数字出版产业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传统农业支撑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受传统作业方式、传统农业产业链、相关辅助行业发展严重滞后、政府的市场引导和制度建设职能滞后等因素的制约,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有限。基于产业链延伸的思想,构建基于农业产业链延伸的农业支撑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型,进行农业产业链的纵向和横向延伸,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助于构建以优势特色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提升传统农业支撑型县域经济的发展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玉米产业链化趋势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玉米产业是吉林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近几年发展速度很快,正在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玉米加工企业已有500多家,深加工产品200多种,玉米产业链化生产趋势逐渐形成。玉米产业链化的形成及玉米产业链发展对吉林省玉米产业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发展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虽得到了高度重视,但成效并不显著。通过探索性案例研究发现,搭建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可以展示丰富的应用场景,但缺乏数字化改革推动会造成协同创新不足、有效数据匮乏、平台功能悬浮,陷入数字乡村建设“形式主义”困境。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发展要以数字化改革推进政府部门协同合作,以社会化服务推动产业链流程再造和经营主体关系重构,进而实现资源和信息的高效流动,为农民更多地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提供保障。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发展不是简单的数字技术应用,而是需要基于农村老龄化、土地分散化和数据碎片化的现实,进行数字赋能、业务协同、制度重塑,才能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13.
农村电商是带动农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确保农民“脱真贫、真脱贫”的有效工具,决定此工具成效的基础和核心问题是对其发展障碍因素的系统分析。农村电商发展的障碍表现在外围支撑条件、农业生产模式、农产品、农业经营主体等四大方面,具体体现在互联网思维缺失、农村网络信息整合度和有效利用率低、物流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分散化、低端化和非标准化、农产品同质化、农产品商品到网品的进阶历程还未完成、电商专业人才数量和能力与农村电商发展的需要契合度低、农民的品牌意识薄弱和营销策略单一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县域经济有四种发展模式:工业驱动型县域可以依托大城市的辐射带动效应,或者发扬传统文化、产业及体制优势走内生型工业化之路,或者通过开放搞活获得发展;农业驱动型县域则应重视农业及其延伸产业的发展,努力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深度和附加值,着力推动市场主体和市场制度建设;第三产业驱动型县域需要以服务业的先行发展牵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资源禀赋驱动型县域则应敏锐发掘区域优势和特质,通过整合产业政策、生产布局、经营管理、战略规划等要素推动经济成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的关键在于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的准确定位。应在合理利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产业之间及产业内部的联动机制和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基于产业驱动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县域经济有四种发展模式:工业驱动型县域可以依托大城市的辐射带动效应,或者发扬传统文化、产业及体制优势走内生型工业化之路,或者通过开放搞活获得发展;农业驱动型县域则应重视农业及其延伸产业的发展,努力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深度和附加值,着力推动市场主体和市场制度建设;第三产业驱动型县域需要以服务业的先行发展牵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资源禀赋驱动型县域则应敏锐发掘区域优势和特质,通过整合产业政策、生产布局、经营管理、战略规划等要素推动经济成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的关键在于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的准确定位。应在合理利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产业之间及产业内部的联动机制和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的带动作用,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关键。江西石城县着眼于“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立足县域脱贫与发展需要实施了“千人铸造计划”,该计划发挥县级行政动员优势并扎根乡土社会,从培育方案、产业选择、社会基础、组织设置与政策支持等多方面着手,推动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嵌入式培育及其内生带动作用激发,形成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发展的实践范例。石城经验体现了我国县域政府独特的行政动员机制及其嵌入乡土社会的本土创新,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可为乡村振兴战略下培育扎根乡土致富带头人及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数字文化产业是人类进入数字时代以来不断创新发展形成的文化产业新业态。数字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创意为核心内容,以数字技术为依托,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为发展方向所进行的文化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的新兴产业,体现出生产数字化、传播网络化、消费个性化等特点。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出现诸多新业态,如数字媒体产业、数字电竞产业、动漫及衍生品产业、数字营销产业、网络文学产业、虚拟现实产业、数字教育产业等。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一方面促使了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即传统文化产业和数字技术融合的过程,凭借数字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文化产品生产数量的增加和生产效能的提升;另一方面促使了数字产业文化化,即数字产业巨头所推进的文化产业过程,这些互联网巨头纷纷投资数字文化产业。未来,数字文化产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数字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下一个风口;BAT互联网巨头纷纷投资数字文化产业;短视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眼球经济"让位于"耳朵经济";用户下沉成为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新动向;数字营销产业正成为热点行业;数字文旅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消费需求旺盛等。  相似文献   

18.
作为数字经济新业态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成为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区农户实地调研数据,使用多维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电商参与对农户农产品质量认证的影响;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和KHB方法剖析电商参与促进农户农产品质量认证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电商参与能够显著提升农户农产品质量认证的概率,同时增加了多重质量认证的可能;参与电商通过提高农户农产品质量认证意愿、增加农产品市场信息以及促进农产品品牌建设三个途径影响农产品质量认证。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电商技术培训,提高农产品质量认证和品牌推广等对策,以此促进农户进行农产品质量认证,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产品外贸物流对农业生产发展和县域经济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陕西农产品外贸物流与县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分析了制约陕西农产品外贸物流与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构建了陕西农产品外贸物流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共享联盟”体系,包括:战略联盟、利益联盟、组织联盟、流程联盟、信息联盟、标准联盟。在此基础上提出陕西农产品外贸物流与县域经济发展的机制建设,即一个优化、三个亮点、五个抓手,从而为实现陕西经济的发展奠定保障基础,为我国西部经济未来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整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工业文明向数字文明过渡的第二次现代化过程中,数字经济可以通过要素扩展、载体变革与动力创新推进产业链现代化,以产业链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于数字经济驱动产业链现代化的现状分析,面对我国低技术产品出口占比偏高、中等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较低的结构性问题,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高高技术产品与中等技术产品出口占比、降低低技术产品与资源型产品出口占比推进产业链现代化。结合国家战略导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应把握数字经济机遇,以提高产业链运转效率、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推动产业链区域布局优化为目标,构建高效安全、韧性更强、分工合理的现代化产业链,为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攀升提供关键动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