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大河奔涌,跫音回响。回顾2023年,惠金黄河河务局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起点之上,着力建设“安澜、生态、美丽、富民、文化”黄河,为推动新阶段惠金黄河高质量发展迈出铿锵步伐。筑牢防汛屏障守护安澜之河大河入海,安澜永庆。随着郑州惠济区、  相似文献   

2.
<正>法者,治之端也。黄河的岁岁安澜离不开法治护航,沿黄人民群众的福祉也需要法治保护。2023年4月1日,《黄河保护法》正式实施!九曲黄河,奔腾向前。随着《黄河保护法》的施行,古老的黄河正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开启中华民族治理黄河史上的新篇章。梁山黄河河务局扛牢责任、使命在肩,精心谋划、多措并举,  相似文献   

3.
<正>大河奔涌,绵长壮阔;长风浩荡,征帆扬歌。2023年,利津黄河河务局匠心落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矢志践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职责要义,在安澜之河的洪波中秉承初心,在智慧之河的浪涛里提质赋能,在生态之河的画卷中舒展盛景,在幸福之河的篇章里包含深情。  相似文献   

4.
<正>汛期已至,江河渐满。随着2023年黄河汛前调水调沙的号角响彻大河上下,身处黄河尾闾的山东利津治黄人早已切换至防汛备战状态,厉兵秣马筑牢防洪堤坝,枕戈待旦守好河畔热土,誓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扎实的举措,递交出大河安澜、百姓安康的答卷。  相似文献   

5.
<正>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回眸2023年,既有全力确保黄河安澜的精准发力,亦有推进黄河保护治理现代化的砥砺前行,更有“河菏美美”多彩画卷的精心描绘。山东菏泽黄河在高质量发展中交出合格答卷,在强力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中迈出铿锵步伐。  相似文献   

6.
<正>黄河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母亲河,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兴衰。遏制黄河水患,让黄河安澜是从古至今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为了讲好黄河故事,继承和发扬黄河治理文化,我们必须阐明黄河治理文化的精神内涵,明确黄河治理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时代价值,并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黄河治理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黄河治理中体现的先进精神,这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人民群众凝聚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6月21日,2023年黄河汛前调水调沙正式启动,这是黄河历史上第26次调水调沙。黄河水浪翻涌,烈日炙烤大地,连鸟雀也躲在了树荫之下。可就在黄河坝头岸边,依旧能看到一群身着救生衣不停忙碌的治黄人,他们昼夜不息,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保护着黄河的安澜。从西往东走,惠金黄河河务局所辖32.14千米堤防工程的巡堤巡坝查险与值守、水情及河势等信息的上报、涉水安全管理等都是由保合寨、东大坝及马渡工程管理班的一线巡查人员负责的。是什么,让他们不惧烈日炙烤坚守在这里?  相似文献   

8.
<正>大汛即大考。6月5日,黄河汛期迫近之际,2023年黄河防洪调度演练在黄委防汛抗旱会商中心拉开大幕。“本次演练旨在检验数字孪生黄河先行先试和防洪‘四预’建设成果,细化实化洪水调度等方案预案,提升水工程联合调度能力……”演练伊始,以练为战的号令迅速传至大河的每个角落。山东黄河河务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紧张有序的谋划部署和常备不懈的使命担当,奋力答好防洪调度演练迎汛答卷。  相似文献   

9.
<正>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文化博大精深,滋养丰盈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从地理位置来看,陕西地处黄河流域的中部,这里文化资源数量丰富、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在黄河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鉴于此,文章探讨陕西黄河文化的优势、现状与路径,深挖黄河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讲好陕西“黄河故事”,更好延续黄河历史文脉。  相似文献   

10.
<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文明。黄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用灾难考验着沿岸人民。历代文人墨客对黄河故事的书写不曾间断,进入新时期以来,对于黄河故事的精彩书写更是大量涌现。其中“以黄河为叙事背景或叙事对象、抒情对象,讲述黄河及黄河两岸所发生的人和事,展示黄河民俗风情,颂扬以黄河为象征的民族精神,关注黄河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小说、诗歌、散文、话剧、报告文学等,可统称为‘黄河文学’。”  相似文献   

11.
<正>大河之美,始于文明。近年来,黄委水文局(以下简称水文局)机关贯彻实施“党建引领、创新驱动、业务立局、经济强局、人才兴局、文化润局”黄河水文发展战略,扎实开展文明创建,坚持党建领航,携文明新风阔步而来,以文明之美为新阶段黄河水文高质量发展赋能加码,以遒劲有力的笔触绘就美好水文新画卷。  相似文献   

12.
<正>天下之言水患者,古今皆以黄河为重。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挟带大量的泥沙;黄河下游地势平坦,河道变宽,黄河流速缓慢,致使大量泥沙淤积,经年累月,使河床逐渐抬高,形成“地上悬河”。黄河充沛的水资源,给沿岸带来兴盛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隐患。据统计,从先秦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2500多年间,黄河下游共决溢1500多次,改道26次,每一次的改道、决口都会给沿岸人民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3.
<正>齐爱民,河道修防工高级技师,1986年到封丘黄河河务局工作。他始终扎根一线、勤奋工作,践行和弘扬工匠精神,在平凡的治河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不畏艰险勇护黄河安澜哪里有险情,齐爱民就出现在哪里;哪里险情严重,齐爱民就冲锋到哪里。在一次次急、难、  相似文献   

14.
<正>黄河文化厚重的历史底蕴,赋予了济南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有的城市魅力。黄河文化是“文化济南”建设、提升济南城市软实力的历史文化资产。将黄河文化融入济南城市软实力建设,既是推进黄河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的需要,也为当代济南城市软实力建设找到了历史依据,为“文化济南”建设提供了战略性资产。  相似文献   

15.
<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武陟县属黄河中下游黄河、沁河交汇地带。武陟第二黄河河务局作为驻守在武陟黄(沁)河畔的“哨兵”,依法抓好黄(沁)河大保护,责无旁贷、义不容辞。法者,治之端也。4月1日,我国第二部流域法律——《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值此良机,  相似文献   

16.
<正>黄河数千年的历史流变,给开封留下了丰富的自然遗产及深厚的文化遗产。但是,由于历经黄河水患,开封黄河文化资源的地面遗存少之又少,这也给黄河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当前,虚拟技术及数字化技术已经运用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互联网+文化遗产”更是成为使文物、遗迹“活起来”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这对黄河文化保护与传播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党和国家十分注重黄河文化时代价值的传承和彰显,要求黄河沿线各地区承担起延续历史文脉、讲好“黄河故事”的时代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文化力量。基于此,国家还制定了一系列黄河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文件和政策,重点提到了与时代技术相结合,开展数字化传播的新举措,并就推动黄河文化数字化建设提出了具体思路,为黄河沿线各地区深化黄河文化传承工作提供了基础保障。相关部门从数字化角度探寻黄河文化的传播路径具有实际可行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正>2023年,河南黄河数字孪生建设的“大明星”当数马渡黄河边的一块“小石头”。2022年年底,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对其点赞,使得这块“小石头”迅速火出圈。其先后亮相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第18届世界水资源大会,并在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现场会上再获李国英部长肯定,多次被新华社、《中国水利报》《河南日报》报道……它就是装置了多种传感器、能第一时间感知坝岸险情的“智能石头”。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一直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早在汉代就被尊为“四渎”(当时认为的四条最大的河流,黄河、长江、淮河、济水)之宗。黄河一向被当成哺育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黄河流域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国已发掘出的文化遗址证明,黄河流域在进入新石器时期后是当时最发达的地区。农业文明的曙光不仅首先照临了黄河流域,而且影响持久,  相似文献   

20.
<正>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地区,长期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根,凸显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文化;魂,凸显中华文明的基本内核、价值观念和黄河文化一脉相承。位于黄河中下游流域的郑州是黄河文化孕育、融合、发展的核心区域,是中华民族“根”“魂”的主要体现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