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领导者在政府权威建设中的角色担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任何政府来讲,当它在社会上公开提出某种明确的要求时,就渴望实现与本阶级统治地位相一致的一整套理想目标,就需要建立政府权威来帮助实施。领导者素质、政策制定水平和领导行为在政府权威的形成、发展和维护当中作用非常重要。政策制定是否具有科学性?领导者在政策执行方面的领导水平如何?具备怎样健全的组织结构和体制保障政府才有作为?这是建设政府权威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预防领导错误和政府权威失去。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地区,近年发病率呈缓慢上升趋势。请问,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预防肝癌?读者李品尼预防肝癌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从日常饮食习惯做起。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癌从口生。发霉食品与肝癌的发生有直接关系,因此要远离致癌物,不吃发霉、腐烂的食物。饮食要丰富,粗细粮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少  相似文献   

3.
杨欢欢  何蒙 《家庭科技》2006,(10):27-27
据调查,卵巢癌是目前最令妇科医生头痛、也最受女性关注的疾病之一。这个病很难被早期发现,而且5年存活率也只徘徊在25-30%!每出生70个女婴,就有1个将来可能患卵巢癌,无关年龄,婚否与城乡等差别。除了遗传因素难以控制,还有哪些办法能尽量早期发现、有效预防这种让人谈之色变的癌症呢?  相似文献   

4.
正由于空气污染、家庭生活条件极大改善、人工乳和代乳食品增多及精神紧张度升高等因素的影响,过敏性疾病在近30年间至少增加了3倍,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预计在今后的20年内,工业化国家50%的人口将染上过敏症。世界卫生组织把过敏性疾病列为"21世界重点研究和预防的疾病",对过敏性疾病的防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刻不容缓的重任。什么是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又称变态反应性疾病,是因为病人敏感性过高,在血液中产生一种对某种特殊的过敏原过  相似文献   

5.
自杀轨迹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影响自杀的危险因素归纳起来有四大类 :生理危险因素、心理危险因素、认知危险因素和环境危险因素。各种危险因素的综合作用一旦达到了个人承受能力与应对技能的极限 ,自杀意念就有可能产生。当自杀意念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它可能以预警信号的方式表现出来 ,也可能因触发事件而得到加强 ,最终导致自杀行为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据报道,肥胖是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体重每增加1公斤,患糖尿病的风险至少增加5%,约50%的肥胖人将来可能会患上糖尿病,8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体重超标。那么,胖人糖尿病倾向应怎样预防呢?读者凡瑛胖人有糖尿病倾向,应坚持做好"学、查、少、动、松、防"六字要诀。学学习糖尿病的有关知识,懂得糖尿病的危  相似文献   

7.
税务行政赔偿是我国税务司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赔偿制度的重要方面。所谓税务行政赔偿,是指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一定损害,因而由税务机关承担赔偿责任的一种法律制度。本文拟就税务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及如何预防等进行探讨。法律关系的构成必须包括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两个部分。所谓实质要件是指构成某种法律关系所必须具备的法律规定的条件。构成税务行政赔偿,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实施了税务具体行政行为。这是行政赔偿的必备要件,…  相似文献   

8.
妇科病是女性身上的不定时炸弹.据统计,每10位女性中,就有5位有不同程度的痛经;每4位女性中,就有1位会长子宫肌瘤;每20位女性中,就有1位存在不易受孕、胎停孕等问题;每3位女性中,就有2位会更年期燥热、眩晕、心悸,甚至生长肿瘤. 很多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很多悲剧可以不必发生,疾病预防比治疗更重要.然而,很多女性对妇科疾病缺乏认识,缺少对身体的保健,加之各种不良生活习惯等,使健康状况逐渐下降,导致疾病缠身,久治不愈.医生呼吁,女性一定要关爱自己,防范疾病.  相似文献   

9.
刘明武 《中州学刊》2005,(4):141-146
面对必然的自然灾害,为何不能必然预知?是形下技术手段落后还是形上思维方式有悖于自然规律?"言天文不言气象,言气象不言天文",这是天文、气象两界所信奉的准则.这与西医"头痛说头,脚痛说脚"一样,均在概念思维的范围之内.概念思维在天文与气象之间筑起了厚厚的围墙,使两个学科"老死不相往来".中华元典告诉后人,天与地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大系统.天文变化决定着地球上春夏秋冬四时的变化,决定着或风或雨的天气变化,决定着小蚯蚓的冬眠与苏醒.以天地人合一的系统认识论为基础,中华先贤创建了以天文论天气的天文气象学.从<尚书><诗经><左传><孙子兵法>中可以看出,当其时不管是圣贤还是普通人乃至妇幼都能够做出天气预报,其原因就在于他们认识了天文与天气之间的对应关系.如果说天文与天气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那么地震、海啸、洪水、酷热、严寒这些自然灾害仅仅是由地球本身因素所引起的吗?以天文论天气,这是中华先贤已有的贡献.在先贤的基础上,能不能以天文论天灾呢?有某种天文,就有某种天气,这是已有的结论.那么,有某种天文,有没有相应的某种天灾呢?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一应该延续祖先留下的系统认识论,二应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定量求证手段,争取在天灾预报领域内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网上有传言称:"揉眼睛时人会闭上双眼,眼球向上移,揉的压力便会聚在眼球的下方,造成角膜下方的弧度发生变化。角膜弧度不均,便会出现散光。"那么,揉眼真的会导致散光吗?江苏刘女士现在没有临床证据证明揉眼是散光发生的危险因素。虽然有文献报道揉眼是造成圆锥角膜的危险因素之一,但同时也指出,这与揉眼的时间和强度有很大关系。对于日常生活中仅仅感觉眼  相似文献   

11.
晓青 《家庭科技》2012,(2):14-15
爱乳热身课:六大致病险情躲避中70%被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找不到己知的患病因素,这是医生们都知道的事实.因此,了解如下6个引发乳房疾病的危险因素显得尤为重要.险情因素1乳腺疾病的好发年龄是30~50岁年龄的增长是患乳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乳腺癌主要发生于成年女性,好发年龄30~50岁,约占全部患者的75%.  相似文献   

12.
苏华 《家庭科技》2002,(7):23-24
据调查分析,现代人所患疾病中的45%以上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而死亡的因素中有60%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对此,医学专家们早已达成共识:预防这些疾病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人们提高对不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 现代人面临四个“提前” 一般认为人的自然寿命为120岁。但是现代人三十多岁就得动脉硬化,四十来岁患了冠心病,五六十岁得脑卒中的极为普遍,  相似文献   

13.
《家庭科技》2009,(2):14-15
运动性水泡是皮肤与其他物体(鞋、运动器械)摩擦之后产生的一种内含液体的泡,其作用在于避免液体下的再生皮肤过早暴露于外界环境中.若水泡处理不当,则有发生感染的危险.那么,该如何预防水泡的发生以及处理水泡呢?  相似文献   

14.
正我经常口腔溃疡,每次发作都会吃些维生素片,但效果不是很明显。请问口腔溃疡吃维生素是否有用,平时该如何调理?广东王先生口腔溃疡不是身体缺少维生素或缺少某种元素,目前没有任何确切的证据证明补充复合维生素或微量元素可以直接治疗和预防口腔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3,(10):151-156
风险社会背景下的食品危险有其自身的鲜明特征。刑法对食品危险的既有规制存在章节归属不当、调整范围过窄、罪名设置滞后、主观罪过单一等不足。对食品危险的刑法规制问题上,我国应坚持提前预防和全面预防的立法理念,在立法模式上应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从具体危险到抽象危险的转型,扩展调控范围,严密刑事法网。  相似文献   

16.
气味辨病由来已久,祖国医学四诊中的"闻"就包括嗅气味.现代医学已经证实,当人发生某种疾病时,身上就散发出特殊的气味,这些气味大多出自排泄物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口腔、鼻腔等部位.不同的疾病产生不同的气味.  相似文献   

17.
正过敏性疾病又称变态反应性疾病,是因为病人敏感性过高,在血液中产生一种对某种特殊的过敏原过敏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抗体(IgE),这种病人有遗传倾向。IgE敏感可导致以下几种典型的过敏性疾病:哮喘、鼻炎、过敏性湿疹、结膜炎、食物过敏、药物过敏和过敏性休克等。其中,最常见的是由花粉、尘螨、真菌和宠物等致敏因素引起的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  相似文献   

18.
, 《家庭科技》2012,(12):23
1.艾滋病会通过电话机、餐具传播吗?答: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也不会通过一般社交上的接吻、拥抱或咳嗽、打喷嚏、蚊虫叮咬等方式传播。2.深吻会增加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吗?答:很小。但如果带病毒的一方口中有伤口出血的话,就非常危险。3.共用牙刷或剃须刀会传染艾滋病吗?答:会。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之一是血液传播,  相似文献   

19.
关于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人们都说:前者的特征是形象性,后者的特征是抽象性。这似乎已经没有疑义。至于文艺创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的某些抽象活动,许多同志则一概归之于是逻辑思维参与创作行为的结果。那么,形象思维本身是不是就同抽象绝缘了呢?形象思维本身是否也必须包含某种抽象过程呢?或者说,形象思维除了其主要特征是形象性以外,是否也具有某种抽象性质?为了全面而深入地认识形象思维,这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刘秦 《家庭科技》2006,(2):27-27
气味辨病由来已久,祖国医学四诊中的“闻”就包括嗅气味。现代医学已经证实,当人发生某种疾病时,身上就散发出特殊的气味,这些气味大多出自排泄物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口腔、鼻腔等部位。不同的疾病产生不同的气味。烤面包昧:可见于伤寒症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