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在单位能够被领导重视,自己的职位也有所上升。作为一个职场上的新手,几乎都会面临这样的现状:重要的课题、深造的名额、出头的机会,都让老员工占了。特别是人员稳定的大公司,比小公司机会更少。在这样的环境里,是不是就没有机会了?有没有可能脱颖而出呢?只要你做有心之人,是会有机会的。  相似文献   

2.
把"人是什么"变换为"'人'是什么",澄清"人"的概念的不同用法及其意义,有助于避开本质主义的追问方式及其困境.从不同角度或以不同标准去理解人,必然导致"人"的概念规定的多样性.某一时代的思想家通常只能以自己所处时代的人作为现实原型来刻画和建构"人"的概念.与实然之"人"的概念不同,应然之"人"的概念并不是经由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的抽象概括,而是经由从描述到规范、从现实到理想的提升建构而形成的."人"的概念的二重化是一种潜在的方法论模式.人文社会科学中那些最常见的关于"人"的概念规定,与其说是对于实然之人或本然之人的客观描述,还不如说是关于应然之人的某种理想建构.人道主义主要依据本然论证应然,其特点是从本然之"人"的抽象假定导出人的应然状态,而马克思主义则主要依据必然论证应然,其特点是从实然之人的真实存在出发,以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为依据,来设定和论证人自身发展的应然目标.  相似文献   

3.
那薇 《中州学刊》2003,(4):147-151
道家强调在生存过程中的不沾滞利害、不关涉物我对立的生死一如的境域。海德格尔认为人是会死的走向终结之人 ,是在时间中生存着的人 ,是把生命整体带入生活每一瞬间的人。  相似文献   

4.
人文社会科学的概念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社会科学在本质上是关于人的科学."人"的概念规定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及其理论建构的基础,其合理性问题尚有待进一步反思和审察.基于宗教神学立场的上帝创造之"人",近代以来已逐渐退出科学思考的领域,基于自然科学立场的自然生命之"人",总体上看对人文社会科学影响不是太大,而基于哲学理性神话的抽象概念之"人",迄今仍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依凭的重要基石.必须走出关于人的自然本性或先验本质的理性神话,重视人的非终极性问题及其意蕴.人不是已经完成或给定的"常量",而是处在生成或形成过程中的"变量".人类生活世界的二重化根源于人本身的二重化,即实然之人与应然之人的双重规定及其动态关联.把动态内涵纳入"人"的概念规定,克服"人"的静态概念的缺陷,真正体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理念和精神.  相似文献   

5.
闲谈     
正如果你真的打算学点儿什么,最好的办法是找本靠谱的书,一页一页读下去。——视频化的信息很难被记住,不要被口若悬河的主讲人所迷惑。看科幻小说会让自己有前瞻性。——马化腾表示,自己喜欢天体物理,喜欢研究宇宙的知识。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苏霍姆林斯基对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6.
康德将美感共同性的生成,归结于人的先验的"共通感",未能合理地提示出共同性美感生成的根由。从"美生成于审美中介与客体之互动"的立场出发,不同审美个体面对同一审美客体的共同性美感,生成于审美交往之个体间的审美中介的约定。具有普遍现实意义的审美中介约定的基本规定性,表达为主体间性、整合性、历史性、民族性和实践性等。审美中介约定的基本形式,可以区分为"后喻"约定、"同喻"约定和"前喻"约定。  相似文献   

7.
荀子在讨论为善问题时,对"可而不能"的现象做了探讨。为了论证"途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提出,途之人对仁义法正有"可以知之质"与"可以能之具"。借助亚里士多德有关潜能(energeia)与现实(dunamis)的区分,可以认为,荀子是说途之人具备知与能的潜能而非现实。在荀子那里,"能"作为一种德行,表示实践或行动中已实现或完成者。在解释"圣人可积而致,然而皆不可积"现象时,荀子又提出"可以而不可使"的说法,即人可以为而不为,是因为不肯为,亦即不愿为。这里已涉及道德行为中的意愿或意志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荀子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无相似。但与后者不同,荀子理解的意志或意愿已不完全是个体主动的自由的选择,而带有某种必然的意味。荀子又认为,人之所以想做好事,是因为性恶,因为事物如果短缺什么,就会自动寻求满足。这个短缺理论让人想到奥古斯丁对恶的解释。站在现代立场,对荀子的短缺论可以提出如下批评:自由意志只是人道德转化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道德转化能否成功依赖于道德行为主体与其社会文化环境的复杂互动,其中亦不乏道德运气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关于人是什么的思考,中国、西方、印度有着不同的理念和理路。西方的宇宙是一个实体性的宇宙,个人也是一个实体性的个人,从而在关于人的哲学上,其思想主流呈现为:人是个体之人、实体之人、向外之人;印度的宇宙是一个空性的宇宙,个人也是一个空性的个人,从而在关于人的哲学上,思想主流呈现为:人是宇宙之人、空性之人、向内之人;中国的宇宙是一个虚实合一的宇宙,人也是一个虚实合一的个人,从而在关于人的哲学上,思想主流呈现为:人是虚实相生之人、内圣外王之人、天人合一之人。中、西、印关于人的思考的不同向路,对于全球化时代人的思想的会通,对于怎样正确地认识人的本质,不但具有理论资源的意义,而且具有克服简单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庄子·应帝王》以"不知之知"与"非人之人"两点开辟了一条独特的政治思考方向。由这一方向而导出对以有虞氏为象征的帝道政治的深刻批判:后者以人禽之辨界定的人,即那种在与"非人"对峙意义上的人为政治生活的起点与归宿,最终导致具体之人的解体,即片面化与支离化;以此为目标的政治,最终导致以理性化与秩序化的方式挤压未知性与混沌性,从而达到动员、征用、占据人的目的,以此方式,政治生活面临被统治瓦解的威胁。而"泰氏"所象征的政治典范,则以"非人之人"消解秩序与混沌、人与非人的对立,从而支持政治生活去抵达那种向着未知与混沌开放的具体个人。  相似文献   

10.
既然是有感于当下中国学术语境而撰,当有其价值取向。此取向可概述为对伽达默尔模式的慎用,与对施莱尔马赫模式的追认。所以要慎用伽达默尔模式,是因为大陆学界很容易被"前理解""视域融合"等字眼所引诱乃至亢奋,而忽视伽达默尔其实并未忘却对象性"事物的本质"从来不是"人自己的概念的自由游戏"。相反,学术思维是否靠谱,仍得承受对象性存在的证伪。此对象性存在,在施莱尔马赫那儿,被命名为"他岸性",它是包括伽达默尔模式在内的现代学术皆认同的解释学"原点"。尊重施莱尔马赫的"他岸性",或许可提醒中国学界在解释古典学术时,切忌将学术门槛降得太低。  相似文献   

11.
重视晚睡前的“晚餐” 这里关照的晚睡族群,是指那些有工作或应酬而不能在正常时间入睡的人。一般出现这种情况,事先自己是知道的,这样就可以做些准备。重视晚睡前的晚餐是十分重要的。皮肤在得不到充足睡眠的情况下,会出现营养(水分、养分)的过度流失,在晚餐时多补充一  相似文献   

12.
"短"早晨方案:方便、舒适的卫浴空间关键词:双洗手盆、智能马桶对于装修,人们越来越看重设计与产品能配合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节奏,注重方便的性能。于是,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开发成为卫生间这个私密空间的装修趋势。宜家家居《中国都市人居家生活报告》中指出,中国都市人群普遍拥有"短"早晨,大多数人从起床到出门的时间较短,其中93%的人平均耗时在1小时以内。没有孩子的人一般会把早上的时间花在赖床和洗漱上,有孩子的人则会在打理家庭成员的饮食起居前后安排自己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山水与风景     
<正>寄居在华夏古文明心脏部位的"天下观念",一向乐于"倡导在人与他人之间(即同族的个体之人或其他种族之人,尤其是其他种族之人),必须遵循我-你关系的提调和统筹……我-你关系意味着‘王者无外’、怀柔远人,意味着化‘你’为‘我’,最终,达到不分‘你’‘我’、甚至没有‘你’‘我’的境地。"①有泯灭人我界限的"我-你关系"拔刀相助,仰仗"意义饱满的厚重概念"(thick concept)②———天下———撑腰、鼓劲,中国古代的山水画家有机会组成一个非常打眼,也非常幸运的集团军③:在他们足迹所到之处,在他们极  相似文献   

14.
刘梦溪 《文史哲》2015,(2):5-16,165
马一浮的《泰和会语》和《宜山会语》两论著,分别有两篇和六篇以"义理名相"的副题来标谓。虽然这部分内容仍属于"六艺论"的范围,但理念和方法上,实际上是马一浮建构的融通儒佛而又辅以因明之学的新义理学说。如果说"六艺论"的旨趣在于追溯中国学术思想的经典源头,祖述与重建先秦儒家学说的思想结构,"义理名相论"则是马先生独自发明的可以施之于教的对"六艺"义理的阐扬与发明。宋儒的学说就是义理学说,所不同者,宋儒辟佛,马先生不仅不辟佛,反而认为融佛是释儒的不二途径,故以新义理学说称之。"六艺之道"、"六艺之教"和"六艺之人",是马一浮"六艺"学说的义理内涵及功能构成。"六艺之教"的教化与化成的过程是怎样具体展开的,以及如何运乎一心而能够更好地为受教之人所接受,亦即怎样施教才能育成"六艺之人",这是"义理名相论"所要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按照通说,所谓流质契约"是指对抵押权(质权)进行流质的约定,即在抵押权(质权)设定时,抵押权人(质权人)与抵押人(出质人)在抵押合同(质押合同)中约定,抵押人(出质人)在债务清偿期届满仍不履行债务致使抵押权人(质权人)的债权未受清偿时,抵押物(质物)的所有权转移为抵押权人(质权人)所有"①.  相似文献   

16.
正香港作家亦舒有篇文章叫《从宽处理》。文章大意是,她的生活哲学是"宽松处理法"——买衣服不要那么紧身,大一码,会让你觉得很舒服;和人约会,时间不要定在大清早,以免他人紧张;写作时,实在写不出长篇,就写个短篇好了,不要对自己太严格……欣赏这种人生态度:对人、对己、对世间事物都宽松一点,宽大一点,宽容一点。对自己从宽一点,不要无谓挑战自己的压力承受限度,完不成的工作就暂时放一放,天不会塌下来;钱赚得少就少  相似文献   

17.
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管愿意与否,人无法脱离政治(城邦)生活;现实中并不存在与世隔绝、离群索居的孤立之人。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特征是社会性,与亚里士多德的见解可谓一脉相承。儒家圣人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又说:"食色,性  相似文献   

18.
婚姻关系是一生中最重要的关系。失去它的人,往往会花时间思考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教授及心理学家奥布奇说:"有些离过婚的人会退一步思考——这是我做错的事,这是我会改正的地方……他们有非常宝贵的经验可以教给别人。"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资助下,奥布奇跟踪研究了许多开始新的恋爱关系的离婚者,询问其中210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学到了什么。以下是他们的经验和忠告。  相似文献   

19.
人的社会化是由"生物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和观察法研究认为:体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对人们变更生活方式、习得生存手段、规范社会行为、培养社会价值观、形成科学世界观以及社会角色定位等方面均呈现出明显的功能性特征.这既是对体育功能的更深层次理解,也是社会学之人的社会化实践途径的再扩展.  相似文献   

20.
《家庭科技》2014,(3):49-49
正"逃避电子眼秘籍"不靠谱日前,一篇名为"逃避电子眼秘籍"的帖子在网上流传,部分车主勇于尝试。然而实验得知,这些"秘籍"并不靠谱。抠掉小圆点每个车牌上都有白色圆点,有人说白点的作用是对焦,抓拍交通违章的电子眼只有"看"到这个圆点,才能清楚拍下违章车牌号码。但交警称,小圆点只是用于区分字母及后面的数字,同时起到防伪作用,不存在"对焦"一说。"抠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