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姐姐和姐夫结婚快20年了,感情很好,极少吵架,是亲戚里的好夫妻典范。大家说起他们来都会纳闷:这俩人好像就不会生气似的。前几天,我住在姐姐家,姐夫晚上11点才回来,当时我们都睡了,但姐姐一听开门声,就立刻爬起来,说:"你姐夫醉得不轻。"我迷迷糊糊跟着出来,只见姐夫正扶着卫生间的门狂吐,马桶近在咫尺,但他全吐在了地砖上,溅得到处都是。姐姐轻拍着他的背,看他吐够了,接了杯  相似文献   

2.
正"重男轻女"思想是传统文化的陋习,至今仍有很多父母认为"养儿防老",将更多的资源投注在儿子身上。但"重男轻女"带给女儿的创伤不容忽视。在这样的家庭里出生的女孩从小被灌输"你要当好姐姐,照顾弟弟",或者"你要听哥哥的话",她们的存在感很弱,很难引起关注,也渐渐相信"若要被爱,就要顺从"。  相似文献   

3.
正案情:任某姐弟二人之母刘某向所属单位缴款集资建房,后取得了该房屋的所有权。其间,姐姐嫁到外地,母亲随弟弟共同生活,由弟弟赡养照顾。后母亲因病死亡,该房屋由弟弟居住使用。姐姐离婚后,从外地返回该房居住。双方因对母亲留下的房屋权属问题发生争议,姐姐遂诉至法院,请求确认母亲的遗产各享有一半。  相似文献   

4.
养母不幸病故,弟弟却一人独占遗产,还口口声声说母亲留下了“口头遗嘱”,气愤的姐姐将弟弟告上法庭,弟弟却在法庭上一下子提供了四名证人。不久前,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外高桥法庭对这起蹊跷的继承纠纷案作出一审判决,老人“口头遗嘱”无效,遗产由姐弟俩均分,姐姐戴女士依法继承遗产共计19万余元。  相似文献   

5.
姐姐在一所外语学校里当音乐教师,她为人既热情又真诚,朋友很多,学校里那些外籍教师也特别喜欢和她交往。一个周六的晚上,我去姐姐家吃饭,恰巧一对外籍教师夫妇也在那里吃饭。通过姐姐的介绍,我知道了他们是卡迪夫妇,边吃边聊半个多小时,我因有事要提前离开,临走前习惯地掏出名片递给他们说:“有空来我家玩,明天是星期天,如果有时间的话就来我家吃晚饭吧!”卡迪夫妇俩连连点头说“好的”。  相似文献   

6.
大年三十儿,在外漂泊、奔波了一年的我以及我的弟弟、妹妹,终于回到家里,与父母吃了一顿团圆饭。饭后,父亲召集全家开了一次家庭会议。看得出来,父亲为了这次会议已准备了很久。但他绕了很大的圈子,我们也没有弄明白这次会议的主题。在我们兄妹轮番追问下,我终于从父亲有点艰涩的话语里明白了两个意思:一是家庭经济状况持续恶化;二是节后他准备到上海打工贴补家用。打工?我 63岁的父亲竟然准备外出打工?我听得心里一酸,忍了忍,眼泪才没有掉下来。   我的父亲是一个农民,同时又是一个将军之子。我父亲的父亲,也就是我爷爷,…  相似文献   

7.
我国独生子女研究已开展了30年.相关研究基于两种视角:一种视角是把独生子女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独生子女的个性特征、社会化、社会适应等问题;另一种视角是把独生子女作为研究变量,探讨独生子女现象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已有研究至少有三个问题没引起足够重视:独生子女人口对社会结构各层面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成年独生子女和"独二代"研究;农村独生子女问题.这也是继续开展独生子女研究需要着力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正人物:冯先生档案:31岁,浙江台州人,妻子是独生子女,2013年刚育有第一个孩子。"你会生二娃吗?"面对这个问题,冯先生淡定地回答:"应该会生吧。"同一个问题,冯先生的姐姐却持相反意见。理由是生二孩的精力、金钱"成本账"居高不下。她以女儿的周末辅导斑举例:"家长的周末都花在接送孩子  相似文献   

9.
我国独生子女研究30年:两种视角及其局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独生子女研究已经开展了30年.相关研究基于两种视角:一种视角是把独生子女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独生子女的个性特征、社会化、社会适应等问题;另一视角是把独生子女作为研究变量,探讨独生子女现象对家庭、社会的影响.已有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至少有三个问题没足够重视:独生子女人口对社会结构各层面的影响及影响机制;成年独生子女和"独二代"研究;农村独生子女问题.这也是继续开展独生子女研究值得着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可婚姻却是两家人的事。"80后"的年轻人多数是独生子女,婚后一旦有了下一代,双方父母都会"踊跃"来帮忙。当两家人真的生活到一起时,矛盾往往变得不可避免。初为人母的小美在讲述坐月子期间,母亲与婆婆争吵的情景,显得无可奈何:"婆婆和妈妈都很疼我,一起照顾我的起居,可人多了,矛盾也多了起来。就为了月子里我的饮食问题,她们俩针锋相对,最后一气之下,婆婆回了老家。"这样的矛盾还常常  相似文献   

11.
有了弟弟后,我觉得自己在家里的地位一落千丈。就拿学书法这件事来说吧,以前都是妈妈帮我把一切准备好,甚至连纸都给我折好。现在呢,妈妈每天都围着弟弟转,根本无暇管我。记得那天,看着面前没有折好的纸,我像以前那样喊妈妈过来帮忙。好一会儿,她才抱着大哭的弟弟匆匆走来,说:“折纸是学习书法的第一步,怎能老让别人给你折呢?我现在说,你照着我说的折。”  相似文献   

12.
小离别     
正那天,外婆穿上了她最好看的衣服,对着镜子梳头。她的老姐姐来上海看她。两人从小在一条弄堂里长大,一起吃饭,一起跳橡皮筋,一起进纱厂做童工,下了夜班,手挽着手,在昏黄的煤油路灯下回家;一起挥舞着小红旗,上街迎接解放军,一起进夜校,上补习班,敲锣打鼓地参加国庆游行;一起唱沪剧、黄梅戏,她唱一句"我也曾赴过琼林宴",外婆接一句"我也曾打马御街前"。老姐姐从护士班毕业后,上了朝鲜战场。几经生死,后来嫁给了一位军官,跟随丈夫去了驻地。后转业,落户广州。两人最  相似文献   

13.
愧疚深深     
我虽然只比弟弟大一岁,但长幼之间一直壁垒森严。 我对弟弟,一直是冷如冰尖如刺;弟弟叫“姐”,则会满脸笑容,极为巴结。即使我们偶有纷争,弟弟也努力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如此这般,也软化不了我生硬的态度,现在想来,这种视骨肉如寇仇的敌意,大约开始于在母亲怀里争奶吃的时候吧。  相似文献   

14.
"朋友们好!我是来自重庆的彭佳辰.今晚的颁奖晚会由我和鞠萍姐姐一起为大家主持." ……. 2002年8月中旬,全国第七届"故事大王"邀请赛颁奖晚会在广西南宁隆重举行.重庆巴蜀小学四年级学生彭佳辰被大赛组委会点将与鞠萍姐姐联手主持颁奖晚会.  相似文献   

15.
爱子误区     
我爱儿子。作为父亲,没有不爱自己的独生子女的。正因为爱他,才经常为他的将来操心。 随着儿子一天一天地长大,我也一天一天地为他焦虑起来。儿子贪玩,学习没尽力,中考才得了400多分。看着别人的孩子考上重点高中,我窝了一肚子的火,如今连  相似文献   

16.
社会学在中国是1952年中断的,到1979年才重建.我是在1957年被打入另册,到1980年才正式“改正”,重被别人作为正常的人对待.在这样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在时代的急流里抬不起头来.更可怕的是失去了精神支柱,对自己矢志要在这生中追求的目标从摸糊到幻灭.“士不可夺志”,而我的志被夺走了.…………20多年的阴影我是把它埋在心底里了.  相似文献   

17.
很高兴飞机出事的那天,姐姐也出了车祸。我不知道这样说是不是很残忍,但我觉得某种意义上是老天在冥冥中给姐姐的一种恩惠,因为她失忆了。我和妈妈都很伤心,但是又淡淡地为姐姐高兴,失忆了也好,什么都不知道了。  相似文献   

18.
母爱无敌     
易江南 《快乐青春》2011,(10):45-47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弟弟一直是我家挥之不去的一个阴影。 弟弟10岁时还不会说一句话,不会做一件事,用现在的标准学术用语说,弟弟是个智障儿童。那时我们还不会使用这么文明的字眼,大家都管弟弟叫神经病。我和父亲有时心情不好,也会骂他神经病,可母亲从不这样,她管弟弟叫克俭,克俭是弟弟的学名。  相似文献   

19.
很高兴飞机出事的那天,姐姐也出了车祸.我不知道这样说是不是很残忍,但我觉得某种意义上是老天在冥冥中给姐姐的一种恩惠,因为她失忆了.我和妈妈都很伤心,但是又淡淡地为姐姐高兴,失忆了也好,什么都不知道了.  相似文献   

20.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随着“一孩化”政策的逐步落实,独生子女日益增多,独生子女的教育将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只从学校的角度,对独生子女的学校教育,作一初步探讨。 一、对独生子女问题的认识 有人说,独生子女是“小皇帝”;也有人说,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没有什么两样。两种说法各执一端,到底哪一种说法正确?我认为,两种说法都有正确的一面。也都或多或少程度不等的带有一些偏颇。独生子女无论在健康状况、智力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