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男人要的总比女人多? 在伍迪·艾伦的电影《安妮·霍尔》里,戴安·基顿饰演的安妮去看心理医生,对方问她最近性生活怎么样."不怎么样,一个礼拜三次吧."在这部70年代的性喜剧里,这句话算是一个笑点——一周能有三次性生活,这女人的日子过得相当滋润嘛! 看到这里,很多男人也会笑,但却表情暧昧:一周三次,对他们来说只能算是及格线. 有数据显示,男人每7秒就想到一次性爱.虽然有点夸张,但男人对云雨的渴望绝不会逊于女人.俄亥俄州立大学前年的一次研究发现,各年龄段平均下来,男人每天想性18次,女人想到性10次.这么看来,要女人做到跟男人完全合拍,似乎不太可能. 但现实比这更糟.根据芝加哥大学在90年代对美国已婚家庭做的一次全面调查,只有32%的夫妻能做到一周做爱两到三次,而47%的夫妻一个月里做爱还不到十次.而在很多家庭里,性爱的频率都是由妻子单方面决定的,也就是说,大部分丈夫在生活中都处于欲求不满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奥尔森将公共选择理论运用于集体行动领域,构建了集体行动和利益集团研究的经济路径.后来的集体行动理论基本上建立在对奥尔森观点的批评、拥护或者延伸基础上.以奥斯特罗姆等人为代表的印第安纳学派对于奥尔森理论修正的最大特点是将制度分析融入到集体行动研究中.首先,它更新了奥尔森的产品分类标准,更加全面地探究了产品属性与集体行动间的关联;其次,学派将理性选择模型改造为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强调制度在改善人类理性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再次,奥尔森将集体行动困境的解决办法寄托于精英式的“选择性激励”上,学派的研究则表明,自主治理有望成为另一种可能选择.然而,两种理论也存在明显的呼应与互补.  相似文献   

3.
校园文学里的言情气息还没褪去,满装着友情、金钱、权势等各色各样的元素的点睛之笔已经在校园土壤的上方圈划出了零零星星,《当灰姑娘遇上富家女》将在结构上、人物塑造上还有社会元素渗透上另辟蹊径地引领着又一场校园与社会交媾的新潮风暴卷袭校园文坛。  相似文献   

4.
陈燕 《东南学术》2012,(2):111-120
中国的很多地区都拥有具有浓郁历史文化氛围的街区,囊括产业链各个环节。这些街区是具有开放性和独特性的文创产业集聚区,它们各自营造着特有的场所感和认同感,散发着地区的魅力和活力。本文选题的立足点和研究对象是以历史街区为基础,以及依其相生的文创产业集聚区。这不包括历史街区中只有单一保存而没有在保护中进行合理有效经济开发的博物馆区等,也不包括与历史街区无关、开辟新区而专门建立的创意产业园区和集聚区。文章通过布迪厄的"象征资本"理论和哈维的"垄断地租"理论,结合陈征的社会主义垄断地租理论与现象分析("地租"的涵义不一定来自于土地),梳理了文创产业在历史街区中集聚的角色和效能,提出对文创产业集聚区进驻历史街区的一个警觉性的面向———即以文创产业集聚区的进驻作为历史街区保护和振兴的一条出路,难以避免各方面的问题、质疑与挑战,我们必须深究街区的历史和文化脉络,以审慎的态度掌握介入的尺度和方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汉乐府民歌中有关作品的分析,从三个方面具体论述了汉乐府民歌的“以悲为美”。  相似文献   

6.
杨朔是一位富于诗人气质的散文作家,在当代文学发展史上,是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诗化散文的艺术主张。他善于从生活中提炼动人的诗意,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刻意追求诗的美,他在散文中追求诗一样具有意境美的语言。这些追求,形成了他清新明澈、婉约含情的个人风格,并对中国散文的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现象学、怀疑论的视界,对传统美学的核心概念——审美价值予以存疑,否定美与价值的必然联系,认为“审美价值”是在日常语言意义上的伪命题。本文还尝试清除传统形而上学笼罩于美学的思维迷雾,存疑美与实践性、情感性、价值观等概念的逻辑联系,还审美活动以诗意的超越性存在。  相似文献   

8.
小小指环,在那纤纤玉指上,尽把你的娇俏表现出来,尤其用来配衬衣物,更不可小看其作用。选择和佩戴指环时要注意些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 指环与衣服颜色的配合 配蓝色衣服,适宜用一些蓝色碎石的细指环,线条以简单和具现代感为佳,另外一些浅粉红色心型设计  相似文献   

9.
《艺术与美》(山东文艺出版社1998年9月版)是姜耕玉先生关于艺术理论的一部力作。这部著作主要围绕艺术创造规律展开论述,文字可读性强,读者能在作者诗化的语言中寻求到审美的家园。姜耕玉的艺术理论思维是开放的,他立足于中国丰厚的文论传统,汲取西方的艺术与美学理论,并根据自身的艺术体验与感悟,为建构中国现代艺术理论作出了努力。本书总体上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从理论整体格局上看,作者注重古代文论向现代文论的转换,借西方现代理论之火,发掘和点亮民族理论之光。以往文论研究的视野一味地面向西方,忽略了本民族优秀的理论成果,而…  相似文献   

10.
一门独立学科的研究对象是独立于其他学科的。一般说来,不属于该学科的研究对象该学科绝对不可涉猎。反之,如果用该学科的研究方法和规律去研究其他学科的对象,则往往容易把问题的研究引入误区。特别是交叉学科,如果在未真正确立自己的研究对象之前就匆匆构建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规律,这样更易产生许多棘手的问题。“典型”理论的研究正是这样坠入误区,而又在寻找出路时陷进困境的。文艺美学作为文艺理论和美学的交叉学科,是应该明确地拥有自己的独立研究对象的。但是,由于历史的关系,文艺理论和美学均脱胎于哲学,这使得文艺美学和美学一直难分难舍,  相似文献   

11.
王丽娜 《理论界》2011,(3):101-103
康德美学思想,如果一言一蔽之,那么可以表述为"瞩望道德之美"。美不是外在的实体,而只是一个人内心里的观念;此观念不落于知解的概念,而只能以一个符合观念的个体的表象表征出来;在此观念作为衡鉴一切鉴赏对象、鉴赏判断范例、以及每个人的鉴赏的判断标准的意义上,同时在此观念最大限量地体现到一个范本、一个原型中以提示人们不断趋之而行的意义上,美的观念即是一个理想。这个理想因着人之德性境界的无止境,必然表现为一个虚灵的而不迟滞的、真切的而不空洞的一种追求。  相似文献   

12.
13.
唐宋是我国散文史上的又一辉煌期,曾经影响了千百年的散文发展和美学风貌,如清代的桐城派;甚至成为散文界的复古目标,如明代的唐宋派。尽管唐宋古文运动辉扬着复古的口号,但其审美格调和风貌却远不同于先秦古文,而是经过建构后的新结构。在今天,人们一旦回首中国散文史,总是把它视作标准型态而深情眷顾,其中必有一个深层性原因。现象地描述这一演化过程是肤浅的,应该探究它。我们把这一原因归结为结构主义文化—美学。英国特雷·伊格顿的《文学原理》认为:“结构主义者的分析试图分  相似文献   

14.
读过《红楼梦》的人,无不被林黛玉的形象所打动,她伤心时,我们和他一起落泪,她高兴时,我们和她一起欢笑.林黛玉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她的形象之所以让我们终生难忘,是因为她的悲剧是美和诗的悲剧,是美和诗的毁灭,黛玉的形象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不朽的光辉形象,她的悲剧唤起我们的惋惜和痛苦并对当时的社会发出深深的痛恨和批判.黛玉的形象不仅是悲剧的典型,而且可以把她的一生当成我们的教课书.黛玉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一想起黛玉的名字,就会唤起人们对美和诗的遐想,而她的悲剧又唤起我们的悲和泪,透过黛玉的悲剧火花去看人生,自己,从古想到今以至更广阔的未来,黛玉的形象将伴随着我们度过一生.《红楼梦》从诞生的第一天起,人们对作品中人物形象认识就没有一致过,有人觉得林黛玉这一形象塑造的不真实.要对林黛玉这一典型形象获得正确的认识和作出公正的评价,就必须首先认真观察一下她的思想、性格的诸方面.倘简单地把林黛玉看成是位自尊、敏感、尖刻、孤傲、脆弱、令人感到有些难以接近的少女,恐怕就失去了林黛玉的形象.我们在作品中,一看到林黛玉的名字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有人认为她浪漫、自私、狭隘、尖酸、刻薄、对爱情的要求过高,作品中的林黛玉似乎是一个爱哭“小性儿”的人,  相似文献   

15.
心理主义美学派里普斯曾用复合的方法在深度情感中看到审美情感的本质和美学范畴的交叉,这成了提出复合的美学范畴的一个依据,诸如悲剧的喜感;崇高或积极的价值由于滑稽而被否定时产生的混合感情便是幽默等等。野美也是一个复合的美学范畴。人们把“野”视为审美对象,不仅与特定的历史和文化相联系,而且它本身就处于自然美、滑稽、幽默、怪诞、悲剧性、优美等多种审美形态的网络点上,因此野美不是一种“纯粹美”,而是一种复合的  相似文献   

16.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在我国现有的高校写作教材中,对写作过程中语言的运用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对语言的简练性尤为重视.本文试从写作学角度阐述在写作过程中语言简练的重要性,并从表达功力、技巧、思维三方面入手谈及在写作中如何才能使语言具有简练美.  相似文献   

17.
席勒把美分为刚毅的美和柔软的美(阳刚的美和阴柔的美),实际上就是西方美学史上所谓的优美和崇高。席勒把优美和崇高作为一个整体,与自由联系起来。从整体上来看,美是现象中的自由,可是,优美和崇高所表现的自由是不同的,优美是在感性与理性的协调与和谐之中表现的自由,而崇高是在感性与理性的矛盾和冲突之中表现出来的自由,席勒还根据感性与理性的矛盾性质把崇高划分为理论的崇高和实践的崇高。席勒总结了西方美学史上的崇高理论,把美与崇高的共同本质和各自特征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18.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十年前“美容”还是一个陌生的字眼。然而短短数年之后,在中国,淡妆浓抹的化妆美容术日渐风行,各种美容院、美容厅应运而生,一时间,都市里大街小巷“纹眉”、“除痣祛斑”、“隆鼻”、“洁面除皱”等招牌比比皆是,光顾者络绎不绝。  相似文献   

19.
张法认为,中国美学史研究有三种模式——教材型、范畴型、跨学科型,有两个方向——由王国维以来的重从古代材料本身的性质而进行总结,由朱光潜以来的把西方美学原理的延伸到中国古代;因而,如何把多元一体中的多元包括进来,如何思考古代概念的虚实合一性质对理论表述的影响,是它在演进中一直被忽视的问题。朱良志认为,道禅哲学关于美是不可分析的观念,反映了中国美学重体验、重生命超越的鲜明特色,体现出中国美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西方美学的不同旨趣,也从一个侧面展现出中国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对美的核心问题有深邃的思考。陈望衡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实际上只有一种美学,那就是全球美学;就当代中国美学的建设来说,需要建立的不是独立的与世界隔绝的中国美学,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美学;如果不是只看重美学学科框架比较,而是更看重美学学科精神的相通,中国古典美学与世界美学的接轨则会容易得多。  相似文献   

20.
夏玉玲 《学术论坛》2012,35(4):97-102
英国文学在其长期、复杂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外在的诸如自然条件、历史、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英国独特的气候一定程度上造就了英国人忧郁、谨慎、保守的民族性格;反映在文学中,逐渐形成了忧郁的遐想、对痛苦的深切感受、思想的哲理倾向、对自由的热爱等总体特征;具体的气候事件为作家的文学创作活动提供灵感,也丰富或优化了他们文学创作的内容、结构和技巧;英国的气候条件还有利于读者群的培养,成熟而庞大的读者群和普遍的文化活动又对英国文学的繁荣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