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儿童高血压有增加趋势,其中多数为原发性高血压,主要是与肥胖、不良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有关.儿童高血压不同于老年高血压,儿童高血压的发生一般与血管收缩及痉挛有关.由于儿童血管弹性良好,血压升高幅度亦较小,因此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并非以药物为主,而是以生活及饮食调理为主.也就是说,儿童高血压的治疗原则是少用药、多调理.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减少靶器官损害,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外来文学影响和自身意识逐渐成熟共同作用下的"风景发现"。从西方儿童文学、人类学等"外面"接受而发现儿童文学,存在着理论"损耗"和"变形",作家往往会依据现实需要和传统习惯调整接受维度。由童年体验所导致对传统儿童文化的批判,以及在此基础之上建构的现代儿童观则深刻影响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从"人的发现"到"儿童的发现",从"儿童问题"到"儿童文学",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之"发生"与现实"文化革命"相关,呈现出"为儿童的文学"的典型特征",儿童本位"的文学观念始终未能确立。如何处理"现实性"与"儿童性"的平衡,是影响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根本问题和困境。  相似文献   

3.
儿童健康权的实现是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天津城乡千余名少年儿童调查发现,存在近视眼、意外伤害、睡眠不足、用餐草率等诸多健康隐患,而学习负担是儿童身体健康的最大"杀手"。因此尤应强化成人社会保护儿童健康权的育人理念,形成立体实施儿童健康教育的社会氛围,以儿童为本创新与拓展儿童健身载体,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达到促进儿童增强体质、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儿童阅读运动"是新世纪以来引人瞩目的重要社会文化现象,这一运动从民间起步,官方给力,全社会参与,形成了经典阅读、早期阅读、分级阅读等多种形式,并出现了一批默默奉献的儿童阅读志愿者与机构."什么年龄段的孩子看什么书"是儿童阅读的黄金定律,"选书目"是儿童阅读的核心与难点.儿童阅读关系到民族未来一代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是建设和谐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民族大计与大事,因而引起全社会的广泛重视.然而由于不重视儿童文学学科建设、师范院校基本上不开设儿童文学课程,"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取消儿童文学二级学科的地位,致使我国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幼儿园教师的知识结构中缺失儿童文学体系,这已成为制约儿童阅读运动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5.
以"五四"时期儿童本位观的提出为先导,中国现代文学中出现了具有独立个体特征与审美价值的儿童形象,根据儿童与"父"性的不同关系,这些形象可归纳为无父型、失父型、恋父型、弑父型和寻父型等几种类型.现代作家们正是通过这些儿童形象的塑造找到了一个颠覆成人、传统、历史等的形象工具,一个承载"爱心"、"自然"、"未来"(也包括新文学自身的未来)等哲学、理念、人生观等的形象载体.  相似文献   

6.
吴效马 《学术研究》2005,6(7):101-105
五四时期,在致力于"儿童的发现"也即儿童个性解放和儿童文化重建的进程中,新文化倡导者将"儿童是人"、"儿童是儿童"的个性主义儿童观贯彻、运用于教育领域,推动了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改革运动的发展,以及儿童教育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中国的正式确立,促进了儿童教育的个性化、实践化和科学化,有力地推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7.
孤残儿童作为弱势群体,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在家庭中养护孤残儿童、默默付出自己爱心的"类家长"却没有受到重视。我国应构建全面的、完善的包括正式和非正式支持的"类家长"社会支持网络。正式的"类家长"支持网络应该是以政府为主,社区、企业、社会工作专业等共同参与;非正式的"类家长"支持网络应该是以家庭为主,其他"类家长"、朋友、社会志愿者等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8.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是,由于经济、教育、文化等各方面权益发展得不到有效保障或者自身先天生理缺陷等因素,儿童群体中出现了一个被称为"困境儿童"的特殊群体。近年来,随着我国困境儿童问题的不断突出,对该群体的救助和保护已然成为社会各界人士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本文拟通过对困境儿童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相应的梳理,准确把握学术界对困境儿童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调查和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儿童最大利益原则,是联合国1989年《儿童权利公约》所倡导和现代许多国家处理儿童抚养和监护问题所遵循的首要原则。澳大利亚"家庭关系中心"设立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和帮助分居后或离婚诉讼前的夫妻妥善处理其子女的照顾、抚养和探视等问题。澳大利亚"家庭关系中心"是处理分居后或离婚诉讼前的夫妻之子女抚养和监护等纠纷的一种新机制。其成功的实践经验对我国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虐童事件层出不穷,加之"二孩"政策的实施,未成年人群体势必会扩大,因而建立健全的儿童保护制度是必要的。并且目前中国无专门性的《儿童虐待防止法》,而多以较分散、笼统的形式存在于《宪法》、《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儿童保护法》等之中。为了防止儿童受到侵害建立起以教育、援助、处理等较为集中的保护制度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于慎鸿 《中州学刊》2006,(3):128-130
由于亲子教育缺失、家庭监督失控、文化环境和治安环境不良、学校教育措施不到位等原因,农村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出现学习成绩下降、思想道德滑坡、心理障碍、违法犯罪等现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不良因子,政府应加强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和宏观指导,农村学校和城市农民工子弟学校要制定针对"留守儿童"的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外出务工的父母要尽量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妇联等社会组织也要积极配合并参与"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文学中"儿童书写"的生成,有文学间的相互影响,也与作家的儿童情结密切相关。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儿童书写"生成的外在成因,既有欧洲启蒙主义、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也有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其内在成因,是文学大师心底的儿童意识与儿童性情的结合,与文学大师心底里的儿童原型、儿童情结、童心意识相关联。  相似文献   

13.
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划定"儿童同意"的年龄界限,目的在于提供一个判断儿童作出同意是否有效的客观标准."儿童同意"年龄的本质仍在于儿童的同意能力,此种能力受到传统民法中行为能力理论的影响,又因"同意能力"与"行为能力"在理论上的分离而表现出一定独立性,进而促生了具有差异性的"儿童同意"年龄标准.为了设定一个合理的年龄界点,有必要对本国法律体系中"儿童同意"年龄标准的正当性基础作出解释.同时,尽管"儿童同意"年龄标准统一化符合法律的实践要求,但也存在难以应对儿童个体的现实差异、不利于儿童自主决定权行使和交易相对人信赖利益保护等局限性.我国在统一设定"儿童同意"年龄标准的前提下,仍需要提供一定例外性规范增强其现实适应力.  相似文献   

14.
"小艳事件"引发社会的热议和反思,在"小艳事件"背后,反映出一系列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例如,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参与度不高、家庭教育方法缺乏科学性、隔代教育困境、亲子关系淡漠、家庭沟通模式不合理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琼州学院学报》2015,(3):102-107
流浪儿童是一个极严重的弱势群体,其形成有经济、制度和道德伦理上的诸多原因,但生存权、发展权和教育权得不到基本保障是造成流浪儿童问题升级的根本原因。目前,流浪儿童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文献和案例分析,对国内外流浪儿童的内涵、现状、原因和对策进行归纳和概括,提出流浪儿童"回家"到"回归"的转变,并构建家庭为主、社区预防和机构救助的流浪儿童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6.
滚滚热浪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大起大落,且时常出现胸闷、气短、头痛和失眠等症状,脑梗、心梗等意外也频频发生.因此,医学界把盛夏视为心脑血管病的"魔鬼时间".对高血压患者来说,若能做到"八注意",可确保平安.  相似文献   

17.
如何有效保护流动儿童权益是当前儿童福利制度建构的重要议题。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流动儿童权益保护政策框架,并在保护主体、保护内容和保护方法上取得了新的进步。目前,保护政策的实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这折射出流动儿童权益保护政策目标定位存在偏差的问题。儿童为中心视角是对儿童权利的肯定,实现了儿童保护由成人主导向儿童主导的转型。在此视角下,流动儿童权益保护政策的目标定位是儿童优先原则的体现,在国家角色、保护内容、保护方法和保护体系等方面均实现了发展创新,并在个体和系统层面促进实践框架的调整。当然,这一政策目标定位的成功转型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构建整合的保护体系"的议题。  相似文献   

18.
吉利  王文静 《理论界》2012,(10):73-75
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造成"留守儿童"数量逐年递增,已形成不可忽视的庞大群体。而留守儿童多多少少都有生活失助、学业失教、道德失落、心理失衡等问题,所以留守儿童能否健康成长,情牵社会,事关民生。培养照顾好农村留守儿童,是政府部门责无旁贷的使命。留守儿童问题的治理,亟待政府作为。本文强调政府应该肩负的重任,提出应建立专门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心,依托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大力配合,出台相应的辅助政策,共同打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乐园。  相似文献   

19.
刘继同 《人文杂志》2012,(5):145-154
2010年既是中国社会福利元年,又是中国儿童福利元年与家庭福利元年,标志中国儿童福利运动,尤其是儿童世纪和儿童福利时代的来临,儿童福利概念成为核心概念。儿童福利概念内涵外延、界定取向、社会理解与社会建构成前提性基础理论与重大政策议题。本文首次概括中国儿童福利概念界定个体化、专业学科、模仿西方、职能部门化和行政管理化五种传统取向,率先提出学术理论研究、纵横交织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建构界定等方法,构建了儿童福利概念框架。儿童福利概念框架决定儿童福利制度框架。以现代性儿童福利概念框架为基础,笔者首次提出中国特色儿童福利制度框架与服务体系,强调国家儿童福利责任主体与责任范围内容。最后,笔者简要讨论中国儿童福利制度建设对世界和平发展、中国全球战略、国家形象建构、国家最高利益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多重长远和战略意义,强调国家是儿童福利制度框架建设的责任主体,指出儿童福利是社会福利制度最基础与最核心的部分,儿童福利制度建设是国家最大和最优先的政治问题,当务之急是形成"社会福利共识"。  相似文献   

20.
佛山农村经济的发展较之于全国农村相对较快,但随着佛山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依然存在"留守儿童"的问题。农村越来越多的父母奔波于城市,于是留守儿童的道德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道德失范、性格缺陷、价值观扭曲等,几乎成为农村留守儿童的普遍现象。本文基于走访调查的基础上,对佛山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思考,分析了佛山农村留守儿童的类型,提出了留守儿童存在的一些道德问题,剖析了出现道德成长偏差的成因,指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