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蘑菇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药膳食材。民间有"蘑菇上市,太医还乡"之说。蘑菇不但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可防治多种疾病,经常食用蘑菇,对健康极有益。"素中之肉",抗癌又益血管蘑菇被称为"最像肉的蔬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故有"素中之肉"的美称,其营养成分与肉类接近,营养价值超过绝大部分蔬菜和水果。蘑菇的脂肪含量较低,蛋白质(尤其是优质蛋白质)的含量很高,其所含的氨基酸成分与肉、奶、蛋所含的氨基酸成分十分相似。此外,蘑菇中还富含锌、硒、磷、钙、铁、色氨  相似文献   

2.
清代经学"三胡"之说频繁出现于近现代学者的学术作品中。有学者认为经学"三胡"指胡匡衷、胡承珙、胡培翚三人,也有学者认为经学"三胡"是胡匡衷、胡秉虔、胡培翚三人,还有少数学者对经学"三胡"的称法前后不一。现结合具体史料及金紫胡氏家学、胡承珙治经学之实际情况进行梳理,澄清"三胡"之说。  相似文献   

3.
黄鳝     
黄鳝,亦称鳝鱼、长鱼等,是我国特产。黄鳝刺少肉厚味鲜,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黄鳝最为滋补味美,故有"小暑黄鳝赛人参"之说。  相似文献   

4.
"矛盾之说"作为韩非逻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逻辑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产生有其社会渊源、思想渊源和辩学渊源。韩非"矛盾之说"有着深刻的内容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也带有其产生时代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肖翀 《云梦学刊》2015,(2):68-70
邓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论辩家,其著名的"两可之说"受到古往今来的诸多争议。从逻辑学的角度对"两可之说"进行专门、细致、深入的研究,分析"两可之说"的推理形式,我们可以发现"两可之说"不构成逻辑矛盾,也不构成悖论,不应从流于诡辩。  相似文献   

6.
对道德现状,人们看法不一。有的认为很糟,今不如昔,故有“滑坡”之说;有的则认为正经历一场从观念到实际的变革,走势积极,故有“爬坡”之论。我认为这两种观点各有其道理,但又都有些偏颇。正确评价道德现状,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医认为,面部虽是人体一部分,但任何一个脏器出现功能障碍,都可以反映到面部,故有"有诸内必形诸外"、"面部皮肤是五脏的镜子"之说. 心脏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的作用.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面部红润而有光泽,故谓"心其华在面".心血亏少,则面色惨白;心血暴脱,则面色苍白如纸;心血淤阻,则面色青灰或呈青紫色. 肝脏 肝有调畅气机、调节血液量的作用.若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或见精神抑郁,愁容泄面;或见情绪亢奋,面红目赤.若肝血不足,则面色无华;若血流淤滞郁积于面,则可引起面部色素沉着性病变.  相似文献   

8.
唐宋文章向来被视为一体,故有所谓"唐宋八大家"之说。但唐宋时代文化迥然不同,唐宋文章也因而有别。唐文乃中古之文,宋文有近世之风;唐文是复古的,宋文是维新的,唐宋文之争的实质是唐宋文化的转型与差异。唐宋文章之别在韩欧之争、韩苏之争、韩朱之争中有非常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论李大钊"第三"文明之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友古 《中州学刊》2001,(3):143-145
人们在研究中国近代社会文化的时候,不是批判文化民族主义就是怜惜文化自由主义,不是抬高救亡贬低启蒙就是只看见启蒙而不见民族危机.本文则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探讨了李大钊的"第三"文明之说,说明了李大钊的"第三"文明之说恰恰隐含了当时社会发展的方向.尽管他的"第三"文明之说有点理想化,但是在文化层面上却为中国近代社会指出了另一种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春秋笔法"是通过遣词用语来表现"褒贬善恶"的一种历史书写方法,故古人对"春秋笔法"特征的概括,历来有"一字以褒贬"之说,旨在强调"春秋笔法"这种语约义丰的修辞特色.《国语》通过历史时间的取舍剪裁、语言措辞上的字斟句酌、史实的详略安排来体现人事的褒贬,所秉承的正是这种史家精神与历史书写方式.  相似文献   

11.
张京华 《学术界》2007,(3):147-155
自上世纪30年代起,学术界关于"古史辨派"这一概念主要有冯友兰"信古、疑古、释古"三阶段、顾颉刚"疑古并不能自成一派"和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三说.冯先生所说"疑古派"是当时特指古史辨派之语,顾先生所说"疑古并不能自成一派"是从词义学上作出解释,现在看来均有明显不足.作为现代学术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信古、疑古、释古三派的合理解释,不妨回归胡适的"剥皮主义"和钱穆的"高山下石"之喻,也就是梁启超的"各时代逐次复古"思想.复古是恢复古代历史真相,只有做到了"以复古为解放",或用今天的话来说是以考信为重建,及充分认识到"故先秦学占学界第一之位置"的学术走向,信古、疑古、释古三派之说才是具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佛门历来推崇亲禀释尊、代代相承--惟有师资相承、授受清净,方能确保正法之流绵绵不绝,方谈得上"续佛慧命".故各宗各派,分别各有传承,宗下更有"传法付衣"之说.禅门临济一宗,经十传至佛果克勤,其门人大慧宗杲、虎丘绍隆衍出"大慧"、"虎丘"两大支派;经二、三传更分灯"居简"、"之善"、"松源"、"祖先"四系.后世临济耆德,几乎全从此四系法嗣中出.递传至明代,"开基之主"朱元璋虽亦尊崇佛教,但宥于彻底统制各种社会力量以确保朱明王朝千秋万世之私欲,特别制定<周知板册>等严酷峻法,甚至不惜采用特务监控、滥刑滥杀等历朝绝无之手段,戕害硕德高僧,开遗祸无穷之邪风.禅门耆衲鉴此违缘,纷纷沉寂辞世,"居简"及"松源"、"之善"三系叶裔遂相继绝响.  相似文献   

13.
废名新诗"兴感"理论与传统诗学关系十分紧密,主要表现在其"直接的抒写"之论与"直寻"、"现量"诸说,其"短兵相接"之论与"风水相遭"之说,其"忽然而来"之论与"不以力构"之说,其"横竖乱写"之论与古代"俯拾即是"之说等方面.废名品诗对于传统诗学理论,既得貌入神,更推陈出新,这种借古鉴今的诗学实践,对于现代抒情诗的理论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子其人考     
高新华 《文史哲》2012,(4):133-138
文子其人是《文子》一书的依托对象,学界基本默认文子是"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之说,如此,则与文子问答的平王为楚平王的可能性较大;较早的传统观点认为文子是范蠡之师计然,近代以来有学者认为文子可能是文种。鉴于文种与计然在言语、思想、行事以及时代、地缘、人物关系等方面的诸多相似,其思想与后来的黄老之学可谓丝丝入扣、无不相合,故可以推断文种与计然是一个人,亦即《文子》一书依托的对象。  相似文献   

15.
每当春天桃红柳绿时节,百芳争艳,荠菜花儿必争春。古诗中便有“春在溪头荠菜花”之咏。清代郑板桥题诗:“三月荠菜饶有味。” 荠菜,一名香荠,又名枕头草、清明草、护生菜、菱角菜、地菜和鸡翼菜。因其叶茎清香浓郁,味道鲜美,被视为一种  相似文献   

16.
古人曾有"心正则笔正,人正则书正"之说,故论书如论相,观书如观人。一本年鉴的质量高低与编辑的综合素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特别是要立足市场,使年鉴事业再次实现新的飞跃,就必须提高年鉴编辑(特别是拼搏在第一线的年轻编辑)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7.
人性论和理欲观,是宋明理学主要内容之一,薛瑄在这方面有许多精辟的议论,与宋儒之说不同,在某些方面超过了宋儒。不揣冒昧,提出自己一些看法,以就正大方。 一 中国哲学史上关于人性论,历来争论不休。明理学大师、河东学派领袖薛瑄,认为人性有“本然之性”、“气质之性”,看来是继宋儒之说,可细细研究其说法,与宋儒之说实不同,主要有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8.
在敦煌内容遗书中珍存有大量的书仪作品,从而构成了一种奇特的"书仪文学"现象.其诸多范文显示出很高的文学水准,在选材立意、谋篇构成、修辞技巧三个方面都有其颇可称道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从公羊三世说的主要特征来看,在<公羊传>中仅有"异辞"和"自近者始"之说,其中所舍渐进之义乃是三世说之肇端.何休在前人基础上,将小国大国以及内外、夏夷之空间远近与三个时段结合起来,并在<春秋公羊传解诂>中采取了若干种方法,来证明和强调其公羊三世说理论.  相似文献   

20.
<诗经>小雅中的六篇"笙诗",自汉代以来就有"有其义而亡其辞"说、"本无文辞"说以及汉代古文家之伪造说等多种不同的解释.其中,"有其义而亡其辞"说,虽是毛诗序之作者的杜撰,但其历经自汉至宋众多学者的反复增益,虽不可全信却也有其合理之处;宋人反复张扬的"本无文辞"说,因为与<诗经>作品命名的一般规律明显不符,其臆断之嫌也是一目了然的;汉代古文家之伪造篇名之说,也因为与<仪礼·乡饮酒礼><燕礼>明确记载了六篇"笙诗"名称的现实不符,所以,也难以取信.因此,"文辞亡逸"说才是真正的可信之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