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弗洛伊德眼中的游戏与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伊德的游戏观可以概括为"虚拟"论,即游戏是人借助想象来满足自身愿望的虚拟活动;其艺术观可以概括为"梦幻"论,即艺术是经过改装并符号化了的可供社会成员共享的梦幻.在弗洛伊德看来,艺术是一种符号性、社会性的精神游戏.这就是弗洛伊德眼中的艺术与游戏的关系.由于弗洛伊德考察游戏和艺术现象的视野不够宽广,他的游戏理论和艺术理论的普适性与合理性都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2.
"主体间性"作为对主体性的现代修正,更注重于人与世界的统一性,即一元关系,实现了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往、理解的和谐关系.处于现代科技及审美认知多元化语境中的新媒体艺术,强调观念性、艺术性、当代性,并以作者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和参与,来建构物质的或非物质的具有"主体间性"特征的艺术形态,从而产生广泛而多义的审美效应.探究建立在"主体间性'理论基础上的新媒体艺术,将进一步认识当代艺术活动的特殊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方艺术游戏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的西方游戏理论主要有自由论、和谐论、虚拟论、融合论及内在目的论五种。基于这五种游戏理论的艺术游戏论或艺术与游戏的关系论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康德、席勒、弗洛伊德、伽达默尔和胡伊青加。主张艺术游戏论或谈论艺术与游戏的关系的理论家们对于艺术与游戏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都有所不同。近代以来的西方艺术游戏论都是既有一定合理性而又不尽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艺术在观念和风格上面的诉求和变化与社会时代的变迁、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的改变有着直接的关系,它不仅表达了当时代审美主张的变化,还承载着艺术家对社会、文化的哲学思考,同时也为当时代设计提供了形式表达的语言和方法以及新的思维方式。本文从这一角度分析和论述了"后现代"艺术对当代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人们关于艺术和游戏的公共经验是:艺术是美的事物,游戏是自由的活动;艺术是具有人的能力的可审美性的人为事物,游戏是自足(因而整体自由)的生命活动.能力审美论视野中的广义艺术与游戏是部分交叉关系;惯例艺术与游戏是交叉或从属关系;非本质论意义上的艺术游戏论具有片面的合理性;本质论意义上的艺术游戏论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艺术生产论是马克思以“主体性介入”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艺术“异化”现象进行价值批判而阐发的理论形态,其话语逻辑是通过对艺术创作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的考察,来重获对“主体性”的认知。在这里的“主体性”是一种非精神独占,并涵盖主体、客体与实践的复合性概念。其内涵与外延不单指主体自身,也指主体通过改造客体的活动而建立的世界。它是艺术活动把握不确定性的实践观,也是通过阐释艺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在艺术实践中逐渐消除主体与客体、肉体与精神的对立,并对“主体性”进行价值锚定的概念结构。艺术共同体是“主体性想象”的共同体,是新历史条件下艺术生产的主导力量,是以人民性为旨归的价值共识体。  相似文献   

7.
当今艺术的生存状态或者可以丹托的艺术终结论一言以蔽之.丹托推崇杜尚、凯奇、沃霍尔等人,认为当代艺术呈现的"后历史"无序状态,正是应验了黑格尔当年以艺术为哲学之一特定阶段的艺术终结论.但丹托言终结并不意味消失,而毋宁是指艺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生存状态的变异,以及意识形态的位移.故而面临艺术市场已被跨国资本主义全面转型的所谓后艺术生存状态,政府制订相应的文化政策,资助艺术的健康发展,将被证明远不仅仅是雪中送炭.  相似文献   

8.
对于艺术终结论,学界早有非常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理解,笔者认为,如果将艺术终结论推进到足够远的地方,即后现代消费社会,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观点。实际上,后现代语境恰好造就了艺术终结论的一个反例:艺术并未终结于哲学,而是相反,哲学在走向终结的同时,迎来了艺术的复活。当代艺术的创作论、作品论和接受论在形式意义上完全复归了古老的传统。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长期以来被误读,必须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深层次内涵;本雅明提倡的后审美艺术是现代性语境中对机械复制艺术的推崇;在复杂的后现代性语境中,电子媒介、日常生活审美化、消费文化等促使艺术家族内部发生分化和重组,艺术不会终结,但艺术的存在形态和审美感知都将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0.
与马克思侧重于历史的理解方法不同,阿多诺更侧重从辩证法的否定性、批判性的动态视野来观照资本运动所带来的艺术生产活动的深刻变化。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范式批判维度的基础在于他一方面洞见了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当中资本运动的历史维度,另一方面也认识到要扭转艺术这种工业化、同一性的生产危机,还必须从否定的辩证法意识来完成对当代艺术产业化、资本化处境的审美救赎。阿多诺在历史辩证法与启蒙辩证法、总体性与非同一性、文化理论与工业理论三个方面对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作出了进一步的推进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艺术人类学从人类学角度研究艺术,重视本土观点,强调主体性、互主性,突出形气神圆融,彰显物觉和神韵的统一,追求生命艺术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转型期的市场经济导致了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关系的混乱。用马克思主义生产与消费同一性的观点来阐述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同一性 ,可以重新认识艺术消费者的重要性。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 ,应加强对消费者的引导 ,以促进整个艺术活动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新艺术运动是艺术设计从古典走向现代的重要一环,在现代设计长河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在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对民族性和地域性的强调、多元文化的继承、内容的朦胧性和多义性等层面上展示了与当代艺术设计相吻合的特征;在对艺术设计传承和艺术设计创新两个方面对当代艺术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女性艺术与女性主义艺术批评是当今艺术界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本文从文化背景、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影响以及女性意识的觉醒等方面分析和归纳了女性艺术在我国产生和发展的根源 ,并对女性主义艺术批评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建筑的作品性与艺术性的普遍本质中追问建筑艺术与视觉艺术的差异,探讨建筑艺术是如何自立的,乃至建筑与创作的关联性等,并剖析建筑艺术设计特有的展现方式。  相似文献   

16.
媚俗艺术作为工业化时代之后出现的一种审美现象,虽然伴随着美学不充分定律,成为快乐谎言和坏趣味的代表,但是依旧被大众广泛接受;民间艺术拥有健康快乐的形式与内涵,但是在新媒介与商业主义无孔不入的情况下也被媚俗艺术渗透,形成了与媚俗艺术的互文性。民间艺术应以积极有效的文化策略应对新的语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现代艺术与现代环境艺术之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现代艺术和现代艺术环境之生命线,人类文明社会的历史进步离不开艺术家的创造,艺术家重要的使命是艺术实践,艺术的创新创造为其实践之根本。  相似文献   

18.
民间美术作为中华民族历史的沉淀及智慧的创造,具有深远的含意。现代艺术源于西方,并在20世纪迅速转化成为今天的艺术主流,融入我们的生活当中。浅释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具有相同人性特征的艺术属性,能反思迷惘的中国现代艺术。民间美术和现代艺术产生的碰撞,对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实践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意象与艺术     
"意象"即"表意之象".它通过"象征"或"浪漫"的手法,实现"立象以尽意"之目的.故意象又有"象征意象"和"浪漫意象"之区别.象征意象在于暗示,浪漫意象在于表现.相对而言,西方艺术偏于象征和暗示,中国艺术偏于浪漫和表现.象征意象和浪漫意象是两种不同艺术形态之反映,它们均为"表意之象",即"意象".  相似文献   

20.
在通读本雅明的《德国悲剧的起源》、《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等著述的基础上,梳理了本雅明两次艺术比较研究的理路,并对寓言与象征、灵韵与震惊等一系列解读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甚至后现代艺术的钥匙式的美学范畴进行了勘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