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完善设施分类施救完善的机构和设施是开展救助管理工作的依托和载体,按照特事特办、急事先办的原则,根据工作需要和救助对象的不同特点,设立专门机构和设施,逐步完善救助管理服务体系,破解救助难题。一是设立“北京市救助管理事务中心”,为相当正处级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人员编制15名。该中心的主要职责是受市民政局委托拟定本市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  相似文献   

2.
潘琴 《社会福利》2012,(7):34-34
抓主动救助,扩大救助范围。常德市救助管理站在“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基础上,创新推出了“主动救助”模式,并在全国得以推广,通过多种方式让流浪未成年人进站接受救助。一是实行主动巡查。将该市城区划分为三大片区,每个片区安排3~5名工作人员,每天在片区巡查两次以上,在政府机关、步行街、火型宾馆、主干街道等重点地段巡查三次以上,向发现的流浪乞讨未成年人发放救助卡片,宣传救助法律法规,劝导他们进站接受救助。二是拓展救助平台。在市中心、火车站等人流集中地段设立临时救助点,全天候开展救助工作;在新闻媒体公布救助热线电话,城区主要街道设立求助指示牌,引导流浪对象接受救助;  相似文献   

3.
救助管理工作成效显著 救助服务体系日臻完善.两年来,各地不断加强救助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救助服务体系.北京、南京等大城市在城区设立了救助管理分站或咨询站点;郑州、成都等城市在街道、社区建立了救助管理专门机构或咨询点、联系点;浙江省湖州市等经济发达地区在全市所有乡镇、街道都建立了救助管理专门机构,在所有社区都建立了社会救助联络室;新疆伊犁州、内蒙古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建立区域中心救助管理站的基础上,在所属县设置救助管理站,实行与社会福利院设施合一,功能相对分开,既避免了重复建设,又完善了救助管理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
2005年以来,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建立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为基础,以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司法援助等专项救助为补充,以慈善救助、礼会互助为配套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有效地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是,当时的社会救助工作大多呈现救助手段单一、救助内容单一、救助形式单一,一般都停留在向困难人群发放金钱和物质救助上,没有考虑不同救助对象之间的特殊需要。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丰城市着力加强城乡医疗救助体系建设,不断延伸救助领域,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动了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提升为民服务水平。2006年以来,丰城市共有14.8万人次获得医疗救助,发放救助金达2780万元。  相似文献   

6.
救助集锦     
《社会福利》2004,(10):54-55
杭州市流浪乞讨救助管理 推出新举措 一是出台《杭州市救助管理工作意见》,向广大市民宣传救助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内容、方法和各部门的职责。二是开展"市民义务劝导"活动。由民政等部门面向社会招募组织热心市民,建立义务劝导队,辅助配合七支小分队,对流浪乞讨行为进行义务劝导。向流浪乞讨人员分发救助服务卡,进行面对面的告知、劝离,做到发现一个、劝导一个、救助一个。三是设置救助引导牌。安装了印有救助条件、救助管理机构地址及求助电话的救助引导  相似文献   

7.
济慈 《社会福利》2014,(1):59-60
为充分发挥慈善救助在社会救助体系中的重要补充作用,做好全市城乡困难群众今冬明春慈善救助工作,山东省济宁市、县慈善总会联动,继续开展2014年全市“情暖万家”慈善救助活动,计划投入善款938.24万元,其中市慈善总会列支255万元、县市区列支683.24万元,对3.06万户城乡困难群众实施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全市范围内因大病、重残、突发性天灾人祸等原因造成困难、尚未纳入低保范围的城乡困难家庭,困难独居老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均可申请救助。  相似文献   

8.
赵长贵 《社会福利》2002,(12):28-28,29
近年来,由于受打工潮的影响,流入社会的少年儿童呈直线上升趋势。据吉林省桦甸市收容遣送站的统计,1998年救助流浪少年儿童7人,1999年增至10人,2000年救助12人,2001年救助24人,今年1至6月份已救助7人。因此,对流入社会的少年儿童搞好救助、教育、保护,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因人因地制宜 开展救助疏导工作 对需救助、保护的流浪少年儿  相似文献   

9.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灾害救助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已在全国颁布与实施;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制度也在全国得到大力推进;社会救助单项制度亦在不断健全与完善,相互之间也越来越衔接与配套,这些都标志着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已步入了制度体系建设的新阶段,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0.
强化责任提升救助水平强化责任,通力协作。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成立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等文件,实行分管副区长挂帅,区直职能部门配合,明确相关责任,落实责任追究。从而,理顺了民政部门与相关部门的分工合作关系,形成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着力服务,强化素质。首先,组织救助站全体干部职工到襄阳市救助站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封闭培训,具体采取"一带一"、"传帮带"的方式,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带与考试相结合,迅速提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期间,被称为经济发展的"减震器"和解决贫困问题的"最后一道安全网"的社会救助制度在山西省得以逐渐完善,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高,但终因社会救助缺乏统一的救助法规、现有政策法规出自不同部门、社会救助工作的具体实施多重部门操作等原因,目前社会救助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到位的地方。本文立足于山西省社会救助现状,针对目前山西省社会救助立法、实施现状和存在问题,对建立山西省新型社会救助法律制度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李颖 《社会福利》2011,(2):47-48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浙江省绍兴市的救助管理工作面临着服务对象多元化、服务需求多样化、社会需求大众化的新情况。为此,绍兴市救助管理站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改造改善救助设施、探索创新工作方法、不断完善服务网络等,积极探索临时性救助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的管理机制,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努力提升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提高救助管理服务水平,推动救助管理工作沿着专业化、规范化、法制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开创了绍兴市救助管理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社会福利》2006,(8):F0003-F0003
2005年8月17—18日,全国救助管理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现场会在河南省郑州市隆重召开。郑州会议总结了新的救助管理制度建立两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交流了经验,分析了形势,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救助管理工作的任务。郑州会议是在救助管  相似文献   

14.
创新工作方式 开创救助管理工作新局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自2003年8月1日实施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国务院对救助管理工作一直高度重视,2004年8月3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办秘书一局《专报信息》上批示:"民政、公安等部门认真贯彻《救助管理办法》工作很有成效。希望继续努力,注意总结交流经验,不断完善救助管理政策,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创新工  相似文献   

15.
赤壁市自2005年4月启动医疗救助工作以来,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宗旨,不断完善医疗救助各项政策,不断改进医疗救助方式,以便民利民惠民为目标,锐意创新,规范管理,医疗救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赤壁市人民政府出台的《赤壁市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暂行办法》,进一步完善了大病医疗救助工作。  相似文献   

16.
创新救助方式实施有效分类救助安置发挥社会福利机构潜能,有效救助安置无家可归人员。为解决无家可归人员生活困难,保障其合法权益,防止其再次流浪,各级民政部门充分挖掘社会福利院和农村敬老院的潜能,对无家可归人员实施救助安置。目前,全省各地民政局共出资124.2万元,利用撤并乡(镇)的契机,将  相似文献   

17.
救助管理工作贵在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我们要把创新贯彻到救助管理工作中。救助管理工作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解决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才能与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洛宁县在着力做好城镇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孤儿救助等社会救助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讨包括孤儿在内的困境儿童"助养、助困、助医、助学、助业"五位一体救助工作,初步建立了困境儿童分类救助制度。两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600万元,使5880名困境儿童得到了分类救助,1100名包括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儿童、患重病儿童、服刑人员子女在内的困境儿童享受到了政府制度化的生活补助。总体发展思路洛宁儿童福利服务发展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建立孤儿保障机制;二是建立困境儿童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9.
《社会福利》2004,(8):27-28
构建"158"救助管理网络 构建救助管理网络是贯彻落实《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的具体体现,是做好南京市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客观需要。为此,从救助管理工作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灾害救助主体包括政府、社会团体以及个人,为了更好地发挥合力,要加强三者之间联系,建立横向的灾害救助体系;此外,需要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在纵向上建立以提高个人自助能力为基础的救助网络,以形成立体化式的救灾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