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短期利率跳跃行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容提要:通过在Vasicek模型中引入跳跃强度与宏观经济变量相关的跳跃成分,本文建立了一个更具一般性的跳跃-扩散动态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并对该模型的五种不同形式进行了实证比较与分析。借助于新模型和比较结果,本文对中国短期利率的跳跃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短期利率不仅存在均值回复和扩散行为,还存在显著的跳跃行为;(2)短期利率的跳跃强度存在显著的正向水平效应和宏观经济效应 ,但水平效应比宏观经济效应更显著;(3)跳跃行为、跳跃强度的水平效应以及宏观经济效应在刻画利率动态行为时都是必要的,现有的跳跃-扩散模型不足以描述中国短期利率的动态行为特征;(4)随着跳跃、跳跃强度的宏观经济效应和水平效应的逐步引入,模型的拟合优度和预测能力逐步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方法,构建了货币国际化对宏观经济影响的理论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货币国际化对宏观经济短期和长期的影响。理论研究表明,货币国际化具有以下影响:(1)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都将促使本国货币升值,但汇率未出现超调现象;(2)短期内刺激本国消费,长期内抑制本国消费;(3)短期内产出减少,长期内产出增加;(4)短期内改善贸易条件,长期内使贸易条件恶化;(5)无论短期还是长期,都将改善本国居民福利水平。在此基础上,基于结构VAR模型,利用美元经验数据实证分析了美元国际化对美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经验分析与理论研究结果高度一致。上述研究结论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3.
经济政策的制定、变动势必影响投资者与消费者的预期。文章采用FAVAR模型实证分析了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宏观经济信息集涵盖了投资、消费、出口等在内的共69个经济变量自2010年以来的93个月度数据。结果显示,政策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存在反向作用关系,其中对投资和消费的冲击最大。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价格水平的传递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杰琦 《统计研究》2010,27(8):33-39
 本文运用长期约束的结构VAR,试图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实证考察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我国价格水平的传递效应。文章特点在于考虑了汇率和价格可能都是受各种宏观经济因素影响的内生变量,以深入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1)当发生汇率冲击时,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国内各价格水平的传递是不完全的。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的影响强于对消费者价格的影响;(2)而一旦考虑了经济体受到其它类型的宏观经济冲击后,估计的人民币汇率价格传递率则显得更为明显;(3)汇改后我国汇率传递效应趋于强化。本文还分析了实证结果背后可能的深层次原因,并讨论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周建  张敏 《统计研究》2014,31(9):37-43
本文采用最新前沿的宏观经济数据诊断和空间面板模型理论和方法,对我国30个省(西藏除外)1999-2011年的省际GDP强影响性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B-N分解深入研究了其形成机制。主要结论表明:我国省际GDP不仅空间关联,而且存在着显著的强影响性特征,每一年样本信息对于样本期内全部信息的影响程度和大小存在着差异。同时,我国省际GDP强影响性特征具有极其显著的形成机制,随机性成分是造成强影响性的主要根源,周期成分也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以上结论对于我国省际GDP强影响性特征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政策含义,进一步对于我国政府熨平经济波动、实现宏观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的政策制订和完善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通货膨胀决定因素分析中山大学高海印本文在通货膨涨的定义及成因的基础上,对我国通货膨涨的决定性因素逐一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然后试图建立中国的通胀计量模型,从而能够定量考察各因素对通胀的影响,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一定的依据。一、通货膨胀的测定与分...  相似文献   

7.
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通过2008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的宏观经济数据,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在内生经济增长框架下就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在中国大陆,要素投入尤其是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整体上高于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且在省域间产生了显著差别;出口贸易主要通过贸易权重和外溢效应等渠道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整体上看,贸易权重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外溢效应与经济增长正相关。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分时阶梯定价为例,在人口老龄化及生育政策逐渐放宽的背景下,通过建立结构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引入家庭人口特征后,非线性定价对收入再分配效应这一政策目标的影响。通过构建引入家庭人口特征的二次近乎理想需求(QUAIDS)函数,基于相对等价补偿方法建立收入再分配效应调整的测度模型。估计了为保持相同效用增加家庭不同类型的人口需要增加的电费补偿率及其金额。研究结论表明,引入家庭人口特征后收入再分配效应得到了强化;家庭人口特征对消费者行为选择有显著影响;不同人口规模的家庭的电费补贴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动态分析显示,随着预算水平的提高,家庭人口特征对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影响在减小。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针对财政金融与宏观经济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利用逐步回归等方法建立预测模型,对宏观经济的未来半年趋势进行预测,并检验了模型的预测准确度。  相似文献   

10.
马丹等 《统计研究》2018,35(10):44-57
本文提出利用大型统计数据直接测算中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的方法。通过建立含有潜在不可观测变量的混频动态因子随机波动模型,实现利用月度和季度大型数据测度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利用1994—2017年中国60个月度统计指标和4个季度统计指标,测算了我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结果表明:(1)中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不确定性的变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传统的景气监测指标并不是一致最优的同步监测指标。(2)在测算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时,有必要将核心指标作为观测到的因子予以保留,不仅提高了结果的解释性,也能得到更符合经济事实的结果。(3)宏观政策变动是引起经济不确定性上升的重要因素,但政策的影响往往具有滞后效应,未预期的政策变动将触发更高的宏观经济不确定。  相似文献   

11.
本文建立兼具随机波动率和时变参数的VAR模型,刻画经济系统中结构冲击和传导机制的时变性,并在同一框架内分析价格型货币政策的系统性和非系统性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对应于货币政策冲击,货币政策的非系统性效应在大波动时期存在“价格之谜”现象,在大稳定时期则出现政策冲击波动以及经济活动对其同向响应程度的双重下降现象,甚至在有些时段出现负向响应,其平抑经济波动的作用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2)系统性效应显示货币政策对于通货膨胀的响应强度整体呈消极特征,但存在一种往积极方向转变的动态学习模式,而且这种转变呈现不同状态的频繁转换。(3)反事实分析显示货币政策系统性和非系统性效应虽然有所改善,但这并不是宏观经济从大波动向大稳定转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罗毅丹  樊琦 《统计研究》2010,27(7):95-100
 本文提出一种新扩展的向量自回归模型MI-TVP-SV-VAR模型。该模型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其可以容纳传统的VAR模型及其各种形式的扩展,更能体现让数据说话的精神。应用这种新扩展的向量自回归模型,本文实证研究了中国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与GDP的冲击效应,结论表明:①我国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与GDP的冲击效应表现出明显的时变特征,且其演进机制为渐进式;②随着时间推移,货币冲击对通货膨胀和GDP的短中期影有所弱化。  相似文献   

13.
国际油价向中国通货膨胀的传递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深入分析了1992年以来国际油价向中国通货膨胀传递的特征,发现它是一个时变过程,且这个过程在1998年前后有一个明显的结构突变。通过结合1992年以来与油价有关的事件以及国家几次大的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进行分析,本文探讨并实证检验了可能对国际油价传递产生影响的因素。文章最后给出了相关的结论和政策建议,以期给政策制定者们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扩展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对名义汇率升值和通胀的相互替代作用进行了理论解释。使用马尔科夫状态转换模型研究了1983年1月至2010年11月间人民币/美元汇率和中国通胀率的时间序列行为。研究显示:在缩小中美两国价格差距的过程中,结构性通胀与名义汇率升值有着相同的作用。人民币外在升值压力与国内通胀并存的问题,对于宏观经济平衡和货币政策制定者来说,既意味着机遇,也意味着挑战。所以,通胀与名义汇率升值的合适政策搭配会降低人民币升值预期,并逐步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相似文献   

15.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基本政策手段。通过采用结构式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引入5个分别反映产出、通货膨胀率、货币政策、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的变量,建立相应的联立方程,以对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传导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2年至今,货币政策在调节宏观经济运行方面的效果要强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需求都有一定程度的冲击;同时货币政策对需求波动的影响也更为明显;增加财政支出会对货币供给量产生一定的正向冲击。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2004年前11个月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和本轮宏观调控的成效进行了阐述,并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对2005年经济增长率和物价上涨率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最后对2005年宏观经济调控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建立不对称动态菲利普斯曲线理论研究经济周期中产出波动与通货膨胀不对称动态关系。该理论蕴含了经济扩张与收缩期中通胀持续性、产出波动对通胀的长短期影响差异特征及相关检验方法。运用该理论对中国相关季度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出波动对通货膨胀短期中具有"顺周期"的正相关性,充当了"晴雨器"作用;长期中具有"逆周期"的负相关性,充当了"稳定器"作用。统计检验表明,经济周期中通货膨胀持续性及产出波动对通货膨胀的长短期影响具有显著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是中国经济转型期经济运行质量的历史检验,对现阶段追求经济增长质量具有深刻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国财政政策通货膨胀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金融危机使各国财政赤字激增,通胀问题日益严重,通胀治理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与货币数量理论相比,新近发展的价格水平决定的财政理论(FTPL)对于解释通货膨胀的成因和提出通胀治理建议更有优势。本文基于FTPL视角,选取我国1982—2011年度数据,应用状态空间模型识别政策在价格决定中的作用区制,结果表明1982—1996为M区制,1997—2011为F区制;再选取1997—2011季度数据,应用SVAR法结合货币政策研究F区制下财政政策对通货膨胀的短期和长期动态效应,实证研究表明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对通胀的影响更大,而且财政政策对通货膨胀有长期效应,结合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货币政策不是导致近年来通胀的主要成因,抑制通胀要依靠财政政策,应实行相机选择的财政政策来实现物价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调控目标。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2005年前5个月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进行了阐述,并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对2005年下半年经济增长率和物价上涨率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最后对下阶段宏观经济调控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杨远  林明 《统计研究》2016,33(2):91-98
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多重尝试Metropolis算法,用于非线性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贝叶斯参数估计和模型选择。多重尝试策略通过每次迭代抽取多个尝试点的方法来提高算法的混合速率,新方法中提出使用近似的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并通过接收概率调整偏差。数值实验表明新方法在相同的计算时间内具有更高的估计效率。最后,本文比较了具有不同货币政策设定的模型对中国经济数据的拟合效果,发现中国数据更加支持具有时变通胀目标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