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当前职务犯罪呈现出犯罪比重较大、犯罪重点集中、大案要案和窝案串案增多、群体性特征明显等特点.职务犯罪预防总体效果显著,但在体制预防、立法预防、司法预防、社会预防等方面亦存在诸多不足.遏制职务犯罪的滋生和蔓延,需要创新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体制、教育制度、监督机制和预防制度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对我国的政治体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而传统犯罪预防体制下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职务犯罪的预防显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故将情景预防机制引入到职务犯罪预防之中,对职务犯罪预防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随着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加上体制的、法制的、经济的原因 ,职务犯罪不断地滋生和蔓延 ,而且愈演愈烈。职务犯罪是最严重的腐败。当前及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 ,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因此 ,应通过完善用人制度 ,合理配置权力 ;建立重点防范制度 ;完善法律制度体系 ;吸收公众参与 ,支持舆论监督 ;加强“三观”教育等措施 ,并在预防职务犯罪中 ,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打击与预防、治标与治本、教育预防与制度预防、依靠群众与依靠法制的关系 ,从而实现预防职务犯罪  相似文献   

4.
贺珊 《理论界》2006,(9):36-37
腐败和职务犯罪严重侵蚀着社会肌体。职务犯罪的原因是复杂和深远的。应该确立预防重于惩罚的先进理念。要从加强领导、民主法制、群众参与、制度创新等多个途径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职务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职务犯罪表现形式不再是过去的单一化 ,犯罪手段智能化倾向突出 ,反侦察能力强 ,取证难度大。具体表现为 :大案要案增多 ,犯罪后果日趋严重 ,社会危害性大等新特点。预防和打击职务犯罪 ,应加强政治思想教育 ,加大法制宣传力度 ,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构筑社会预防网络 ,防止权力滥用 ,遏制职务犯罪 ,做到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严惩职务犯罪等措施 ,最终达到消灭腐败现象和职务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日趋猖撅,实践证明遏制职务犯罪重在预防,预防职务犯罪已经成为新时期司法机关面临的一项颇具挑战性的工作。笔者欲就职务犯罪的源流规律、建构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机制的思路发表一家之言。 一、职务犯罪的源流规律 毋庸置疑,标本兼治乃是预防职务犯罪的正道所在。而  相似文献   

7.
肇源县人民检察院,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指引,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调研和实践预防职务犯罪新举措,以服务民生宗旨为重心,敢于善于在"不被‘重视’地方"动"解剖刀",调研和实践预防职务犯罪的新方法,以多发职务犯罪领域为调研重点,舍得在群众关注关心关切的容易产生职务犯罪的领域下工夫花力气,调研预防职务犯罪的有效方式方法,开创了预防职务犯罪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预防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是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工作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油田企业应注意抓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通过强化教育、完善制度、加强监督、查处警示等方式推进反腐倡廉建设,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发生。  相似文献   

9.
高校职务犯罪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高校职务犯罪率正呈上升之势,并体现出特有的形式与特点。当前我国反腐败法制不健全、权力监督机制松懈、个别人员思想政治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是诱发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要有效预防高校职务犯罪,现阶段必须加大思想教育力度,加强法制建设,强化监督机制,建立完善廉政制度,以对高校职务犯罪进行综合预防。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所指的预防职务犯罪是指一切防止职务犯罪发生的措施、活动和过程,它包括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很早就引起了检察机关的足够重视,资料表明.检察机关成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构有20多年历史了自1990年广东省化州县检察院成立”预防贪污贿赂犯罪中心”以来,全国检察机关相继建立起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构。  相似文献   

11.
论高等院校职务犯罪及其防控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在法律上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高校领导干部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赃枉法的职务犯罪呈增长趋势。高等院校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突发性、严重性和危害性已经引起了社会的警觉和关注。因此,在当前加深对高等院校职务犯罪概念和特征的认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高校腐败犯罪的体制和体系就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戴羽 《学术探索》2013,(11):118-122
西夏连坐制度是在唐宋连坐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特点制定的,所适用犯罪包括侵犯皇权罪、侵害人身罪、职务犯罪、军事犯罪、侵犯财产罪及诬告罪等,适用范围广,为西夏主要刑罚之一。与同时代宋连坐相较,西夏连坐制度有自身特点,如亲属连坐较为发达,伍保连坐适用不多,有诬告连坐而无举主连坐等。这与西夏整体用刑较重、劳动人口不足及“贼患”较少有关。  相似文献   

13.
对挪用公款罪法律适用中疑难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挪用公款罪是一种多发的职务犯罪,在定罪量刑的法律适用中一直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计算多次挪用公款的数额,如何认定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如何认定挪用公款罪的共同犯罪。在司法实践中,笔者认为,多次挪用公款的数额应从挪用人进行非法活动、营利活动还是一般活动的性质来计算和认定;营利活动应从挪用公款的用途来认定;共同犯罪应从挪用人的主体身体予以认定。  相似文献   

14.
论司法改革中的检察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确评价我国现行的检察制度和检察权,是我国司法改革必须首先解决的前提性问 题,我国的检察改革是对现行检察制度的自我完善。要坚持我国宪法对检察权性质的基本定位, 就要澄清种种模糊认识。在此基础上,按照“扩大公诉权,强化侦查监督权、民事检察监督权和 职务犯罪侦查权”的思路,进一步强化法律监督,以实现健全和完善检察权的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15.
渎职侵权犯罪是指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九章规定的由检察机关立案管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对渎职侵权职务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因果关系的正确认定是对渎职侵权行为归责的重要前提。直至目前,我国刑法学界对违法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基本上采用的是"若无A就无B"的必要条件分析框架,但它因其固有的缺陷确有予以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商鞅预防犯罪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商鞅以消除社会犯罪现象为法治的目标,他以法律预防犯罪的思想系统、完整。在心理层面,强化人们对犯罪的畏惧感,消除犯罪脱刑的侥幸心理,建立法律公平感,培养人们对法律的心理亲和性和主动守法意识,利用功利心理诱导人们循法行事。在理性层面,普及和强化法律认知,达到人人“自断”。最终在行为层面,使社会成员皆能自律、自治,以至“天下无刑死”。商鞅尤其重视防范官吏犯罪,提出了一些独到、深刻的见解和卓有成效的措施。商鞅预防犯罪的思想也存在着明显的缺失。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处遇——刑事政策视域下的学理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处遇是我国刑法适用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基于未成年人的特殊主体身份,产生了与之相对称的以教育为主、以惩罚为辅的刑事政策理念,并在刑事立法和刑事解释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中学理解释在弘扬该刑事政策的基础上,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处遇上倡导:对刑法典第17条第2款的解释和适用,应坚守行为说+罪名说的限定方式;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处遇上,预防是刑罚适用的正当化依据,应从刑罚种类的限制性适用、刑罚裁量制度的扩张性适用及刑事和解等方面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网络直播聚合犯罪愈演愈烈,主要集中于知识产权犯罪和色情犯罪领域,国内目前对该类犯罪的研究较少。网络直播聚合犯罪与社会结构方面的紧张、个人违法性意识方面的紧张存在关系,前者主要体现为:商品拜物教影响下的部分民众设定目标时日益以物质获得为参考系;阶层固化使得处于部分底层民众无法通过制度性手段实现目标。后者主要体现为网络直播聚合犯罪者实施犯罪,与其权衡犯罪成本与获利数额、心存侥幸有关。在对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的前提下,归纳概括出此类犯罪的三个主要特征:犯罪主体呈现出低龄化、学历较低、无业状态较多的特点;分工的复杂性、网络的匿名性使得犯罪的隐蔽性较强;黑灰产业链业已形成并成熟。对此类犯罪的治理,应当坚持惩防并举,在惩罚方面应当注意网络直播聚合共同犯罪认定规则的变通适用,以及网络直播聚合犯罪立法扩张、司法限缩与严格执法之间的关系;在预防方面应当构建国家、社会两位一体的预防模式。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全球性社会公害,毒品犯罪在中国已成为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传统意义上,预防毒品犯罪通常适用监禁矫正。在报应性理论影响下,此意义上的监禁刑阻止了监禁矫正在预防毒品犯罪中作用的发挥。而社区矫正则可弥补监禁矫正的缺陷,并会对预防毒品犯罪起到一定积极作用。因此,中国现阶段已经开始适用符合中国国情的社区矫正来预防毒品犯罪。但是,完全适用社区矫正来预防毒品犯罪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对自己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没有履行或不正当履行而导致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职务活动中违背法律规定的职责要求,不正当行使职权或超越职权而导致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玩忽职守罪与滥用职权罪在犯罪客体和犯罪主观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