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多民族大规模迁徙並纷纷起来建立政权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河西地区,前后曾出现过由两个汉族和三个少数民族建立的五凉政权。这就是汉人张轨建立的前凉政权和李暠建立的西凉政权,氐人吕光建立的后凉政权,鲜卑人秃发乌孤建立的南凉政权以及卢水胡人沮渠蒙逊建立的北凉政权。五凉政权前后延续达一百六十年之久,期间,各政权辖境都分布着为数众多的少数民族和汉人。各民族的杂居错处以及胡汉政权的更替或共存,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历史现象。它揭示了西北各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日趋成熟和胡汉各族的相互融合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这里试就五凉时期各少数民族的分布及其融合情况考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杨增新署理河州知州时期,是其民族宗教思想形成的重要阶段.河州地区的民族宗教情况,为其后来治理新疆奠定了基础,而在河州形成的民族宗教政策,则成为其民族宗教政策体系的一个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十六国时期,以北凉都城姑臧为中心,形成了一种佛教艺术模式——凉州模式。在甘肃,受凉州模式影响的石窟寺主要有天梯山、炳灵寺、莫高窟。对这三处石窟中的十六国遗存,从空间形制、图像布局两方面探讨典型禅观题材洞窟的开凿、设计及其禅观核心理念的表现,可以得出甘肃十六国时期石窟寺的洞窟形制体现出禅观功能,洞窟主题反映着禅观思想,禅观是联系空间形制与图像布局的纽带,在洞窟营造中禅观得以充分表现。  相似文献   

4.
1979年,新疆吐鲁番地区高昌古城北面约3公里的阿斯塔那古墓区出土了一批十六国时期的文书,其中有关水利灌溉的内容极其重要。本文试就这些文书并结合《吐鲁番出土文书》第一册(十六国部分)所收录的有关文书,对十六国时期高昌郡的水利灌溉管理制度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自西晋末到北魏统一北方的一百三、四十年间,入居中原的匈奴、羯、鲜卑、氐、羌等少数族,相继在中原和巴蜀地区建立二十多个政权(其中也有汉人建立的政权),历史上习称“五胡十六国”。十六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个分裂割据时期,政权更迭频繁,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错综复杂。作为封建社会历史“轴心”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也呈现出复杂的形势和独具的特点。一、十六国时期各族人民起义概况  相似文献   

6.
北凉简论     
北凉为匈奴酋长沮渠蒙逊所建,历两传三十九年,即401至439年。北凉初起,段业执政四年,所以北凉始建在397年,加上这一段共历四十三年。北凉的残存政权沮渠高昌国又绵延了二十一年,直到460年才被柔然所灭。沮渠高昌国远在西域,一般不计入五凉国史中,因本文专论北凉,故附带论及。439年北凉并于北魏,意味着十六国纷争的结束,北方趋于一统,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对峙时期。在五凉国史中,北凉是仅次于前凉的第二大割据政权,它极盛时统一了河右,历年也较久,在结束十六国纷争的历史进程中占有重要的一页。如果说前凉在乱世中保据河右对历史作出了贡献,那末北凉则是在统一的进程中对历史作出了贡献,值得重视。由于北凉统一了河右,它加速了北魏对中国北方的统一。对北凉政权的评价,这一点是不能忽视的。本文论述以下三个问题:一、沮渠氏之族源;二、北凉兴亡之始末;三、北凉及残存政权与江南晋宋之交通。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战乱频繁,河北山东等地的世家大族及众多流民纷纷迁徙到辽西,辽西地区的人口数量大为增加,中原地区的先进生产技术也随之传入。在十六国时期,前燕、后燕和北燕三个主要政权先后统治辽西,由于各政权对农业的重视和发展,加之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地理位置,辽西农业在三燕时期有了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有关十六国北朝人口问题,王育民同志先后发表了《十六国北朝人口考索》、《十六国北朝人口再探》,对自己的四个观点作了较为充分的阐述。即一,十六国时期的人口数量是前降后升;二,北朝我国北方户口已恢复到东汉时期的水平;三,东西魏户口发展趋于停滞;四,北周的户口数字是前人误植,不是实际数字。袁祖亮同志在《十六国北朝人口蠡测》中提出了相反的看法:一,十六国时期人口发展是马鞍形,两头低中间高;二,北朝时期我国北方人口数量并未恢复到东汉的水平;三,东、西魏的户口数量仍有增长;四,北周的户口悬案是在于户平均人口不高。袁的这篇文章,是前一篇文章的姊妹篇,对王的观点再度提出质疑,并对自己的观点作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以前凉的张轨、后赵的石勒、前秦的苻坚、前燕的慕容氏、后秦的姚苌、南燕的慕容德等为例,论述了十六国重视办学堂、举贤能;第二部分论述了十六国选举制度的共同特点:恢复和使用中原选举制、重视汉族士人、讲求实用、考试铨选方法被重视等。  相似文献   

10.
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在学术方面的汉化主要包括经学、史学、诸子、文学、律学、兵法、武术、科学技术等;在风俗习惯方面主要包括婚礼、丧礼、姓氏、语言、一般礼俗、服饰等.由于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统治者推行汉化政策,到十六国末期,中原少数民族基本上完成了汉化过程.这个过程的完成为北魏孝文改制奠定了基础.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的汉化与孝文改制是前后相继、紧密相连的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其影响极为深远,最终导致北朝末年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实现和南北大统一的完成.  相似文献   

11.
成汉为十六国时期第一个少数民族割据政权,上世纪50年代开始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关注.目前对于其研究主要涉及流民起义与成汉政权性质问题,成汉政治、经济、文化及其政权特点问题,李氏族属、汉化问题以及相关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等方面.但也存在诸如很少将成汉政权放回魏晋十六国时期大历史背景中作全面的、有深度的分析;单一性研究较多,综合比较分析较少;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的相对单一等问题,需要在这些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慕容鲜卑是来自塞外的少数民族,在十六国时期建立了4个燕国政权.在发展过程中,慕容鲜卑人逐步接触、了解了佛教.虽然在慕容鲜卑统治下,诸燕国的佛教信仰情况不宜估计过高,但因诸燕时期始终保持了较为宽容的宗教态度,从而使佛教得到了一个较为平和的发展空间,并最终导致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的辽西龙城地区成为我国古代佛教发展的一个重要中心.这是慕容鲜卑人对于我国古代宗教发展的贡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人主北方,是我国历史上一段分裂割据时期。在十六国政权中有十三个(三凉、三燕、三秦、两越、夏、成汉)政权是由少数民族——五胡(匈奴、揭、鲜卑、氏、羌)建立的。这些政权存在的时间有长短、统治区域有大小、统治手段有差异,且之间相互攻伐争战不已。那么这些胡族政权的统治具有哪些主要特点呢?本文试就此加以简单论述。1、经济方面实行封建剥削,发展农业生产。尽管这些民族原来自身发展水平不高、汉化程度不深,但统治中原地区以后,处于封建经济的汪洋大海包围之中,又从巩固自身统治着眼,他们不得不放弃本…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北朝,始于汉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三国鼎立,终于杨坚建隋后灭陈,统一全国,历时369年。经两晋十六国,南北朝。在这大动荡大分裂走向再度统一的阶段,西北地区始终处于政局变幻的中心地带。前凉时期“永嘉之乱”西晋灭亡,大批汉族南迁。但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和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族、社会诸方面因素的制约,一部分汉人迁入西北和其他地区。西北地区的主要迁入地是当时较为安定的河西走廊。河西地区远离中原战场,由于当地的地理条件有利于农业开发,所产的粮食足以养活大批移民人口。早在西晋永宁元年(公元30…  相似文献   

15.
十六国时期,由氐族建立的国家--前秦曾一度统一了中国的北方.前秦的统一经历了艰难的历程,从苻坚建国到苻坚最后统一经历了25年的时间.苻坚即帝位后,任用有识之士王猛,在军事上逐步扫除敌对的国家.从太和五年(公元370年)开始,灭掉前燕,降服巴氐,攻灭前凉,攻代王什翼犍,灭代,散其部落.苻坚在中国北方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大帝国.当时人称前秦疆域"东极沧海,西并龟兹,南包襄阳,北尽沙漠"(<高僧传·释道安>).  相似文献   

16.
崔鸿《十六国春秋》是记载十六国史最系统的最早的一部专著。由于崔鸿的生活年代与十六国时期接近,能够看到十六国诸国一部分“国史”以及十六国、东晋和南北朝前期人所撰写的十六国史著作,言之有据;又由于崔鸿写作态度十分认真,虽受北魏正统思想影响,视十六国诸国为僭伪,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但从“其书有与国初相涉,言多失体”来看,书之客观。因此,《十六国春秋》的史料价值很高,不论是研究中国古代通史、断代史,还是  相似文献   

17.
在十六国中,前凉张氏政权和西凉李氏政权,都是建立在我省河西地区的汉人政权。当时,天下大乱,人民到处流徙,整个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可是,在这两个政权统治下的河西,却相对地是一块比较安定的地域,无论是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还能保持相当水平,并有一定的程度的发展。因此,探讨一下前凉、西凉两个政权立国的政策及其影响,还是极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清代河州度量衡制钱地亩计算单位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河州地区的度量衡、制钱、地亩计算单位及方法与内地并不完全一致,如清代河州地区既使用"仓石"仓斗"仓升",又流行当地的"市石"市斗"市升"。在制钱方面,河州地区也有自己的一套比值,与内地的制钱比值并行不紊。除此之外,清代河州地区地亩计算大多是以下籽量的多少为单位,而不是以"亩"为单位。  相似文献   

19.
十六国时期 ,五凉政权割据河西约百余年光景。就在如此短暂的历史时期 ,又在僻陋的河西一隅 ,而且几个割据政权还处在内外纷争的搅扰下 ,河西却保存了大量的文献典籍。涌现出一批儒士学子 ,他们倾注学业 ,勤为著述 ,在中华学术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业绩。生成于河西的五凉学术文化 ,作为重要一源 ,加入了隋唐统一混合的文化之中 ,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了使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政权法制中的司法制度得到进一步的解读和认知,运用例证、比较分析和理论归纳的方法,对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探究,认为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基本是仿效汉魏晋以来的中原汉制建立自己的司法制度,但在一些方面也不乏创新和建树,从而对中国历史上司法制度的发展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