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宗教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宗教的 正确态度,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重要内容。可从科学认识、准确把握、全面贯彻三方面阐述这项政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新疆近几年来在民族、宗教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揭示了片面理解和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现实危害性,以及错误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及时果断处理非法宗教活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民族宗教政策。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根据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时代特点 ,制定出适当的民族宗教政策 ,并将其付诸实践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宗教理论。不过 ,在处理民族宗教问题上 ,也有过重大的曲折和反复 ,这些宝贵的经验教训 ,使党能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 ,坚持稳健、务实的民族宗教政策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历史的转折点。20年来,党和国家通过彻底澄清过去民族宗教问题上的错误指导思想,通过实践,逐步形成和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宗教理论,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民族宗教思想。在努力探索有中国特色解决民族宗教问题的道路中,加强了民族法制建设,进行各种民族立法,用法律保护少数民族的各种平等权利,完善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据宗教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坚持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同宗教界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的原则,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民族地区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改革开放,通过对口支援、横向经济联系、技术合作和帮困扶贫,发展民族经济,缩小地区差别,促进和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5.
陈垣对外来宗教史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一、厘清了外来宗教(包括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在中国流传的若干史实。二、提出研究外来宗教史的几个基本观点:宗教信仰自由,宗教各派平等;倡导比较宗教研究;外来宗教与政治的关系;外来宗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注重搜集教外典籍研究外来宗教史。三、编著《二十史朔闰表》、《中西回史日历》,为研究外来宗教史提供了中西回历法换算的可靠工具。四、对外来宗教史籍的整理与校订。  相似文献   

6.
宗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在社会主义时期宗教与国家的关系一直是无产阶级政党面对的现实课题,邓小平同志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既不能用行政命令,也不能搞宗教狂热的原则,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宗教理论。  相似文献   

7.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我国对待宗教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本文针对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的认识误区,从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和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等方面,来分析中国的宗教政策。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论宗教信仰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宗教信仰自由问题,曾作出过大量论述。这些论述主要集中在这样两个问题上,即是否主张和主张什么样的宗教信仰自由?为什么?理由何在?对于第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是主张宗教信仰自由的,主张完整的、平等的、相对的和纯正的宗教信仰自由。对于第二个问题,主张宗教信仰自由,符合马克思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主张宗教信仰自由,必须同各种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作坚决斗争。马克思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政党应当勇于和善于继承、丰富和发展这些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9.
在西部大开发中 ,怎样正确对待包括宗教信仰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 ,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实施西部大开发至关重要。特别是西部少数民族的宗教文化与现代化问题 ,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 ,故作者在该文中认为宗教文化是西部一些民族文化的标志 ,进而提出保护发展、利用各民族宗教文化的原则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云南跨境民族宗教渗透问题一直是云南边疆非传统安全问题中最复杂、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影响着云南边疆多民族间的团结与稳定.在构建和谐边疆的视角下,研究云南跨境民族宗教渗透问题并提出有效抵御措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侧重于多角度的抵御对策分析,认为提升民族“文化自觉”意识,是最有效的抵御宗教渗透的举措.  相似文献   

11.
清代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民族法制建设的集大成者。清代民族政策法制化不仅效果显著,而且特点鲜明。清代民族政策法制化既在巩固和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等诸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清代的民族政策法制化经验和教训对今天民族法制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论述了明初国内及周边所面临的极为复杂的形势,为了避免故元势力与高丽联手,全力翦除故元势力,明初积极与高丽王朝交往,高丽恭愍王也积极向明。然而,恭愍王被弑后,亲元派上台,与明朝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3.
清朝重新统一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以后,出于稳定边疆形势、维护领土完整的施政目的,制定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其中,大一统观念是清朝制定民族政策的思想基础,极力淡化华夷观念是清朝民族政策的指导方针,"德足绥怀,威足临治"是清朝处理民族问题的总方针,因俗而治是清朝制定和实施边疆少数民族政策的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14.
15.
明代皇帝的群体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明代皇帝作为一个整体,有其鲜明的群体特征:第一,政治低能,荒政怠政现象突出;第二,个性鲜明,集中在叛逆精神、多元化自我诉求和性格极端化三个方面;第三,平民化色彩浓。他们这些特征既有自身因素,亦与当时社会环境、历史背景有密切关系,是个体选择与时势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元末明初藏区地方豪势变局与明王朝治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末明初 ,自藏传佛教“后弘期”以来所形成的藏区封建割据实力派与各教派相结合的地方势力 ,不仅没有因元王朝依重萨迦而消沉 ,相反 ,随着元朝政权的日暮西山 ,对藏区控制减弱而日渐活跃。同时 ,正是由于萨迦的衰微与帕竹的不平衡发展 ,谁也没有统一全藏的实力。明王朝继承藏区主权后 ,面对如此众多互不相属的地方割据势力 ,其治藏政策无疑深受此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试论新莽时期的民族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莽时期的民族政策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贿赂与引诱的怀柔政策 ,降王为侯的贬黜政策 ,内部瓦解的外交政策 ,武力胁迫与军事打击的强硬政策。它们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在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维护新莽统治与国家统一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 ,带有大民族主义和歧视色彩的民族政策也激起了周边民族的反抗 ,结果又加速了新莽王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18.
候显(洪保希绕),藏族.祖籍为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流顺乡寺底下村,是明代初期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外交使者,曾“五使绝城”.出使尼八刺,榜葛拉等国.并引进长颈鹿到中国。“劳绩与郑和亚”.被封为“月巴桑主林僧正”,回籍宏扬佛教.侯家寺因候姓得名,传承十余代,属古洮州地区政教合一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  相似文献   

19.
王府文官制度的设立与完善,是朱元璋等明初诸帝,在实行"分封建国"的政治背景下,力图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藩王控制的一项重要举措。朱元璋通过对王府文官的倚重、保障其政治前途等一系列措施,在加强对王府文官有效控制的同时,也极大促动了王府文官"忠君"大于"事王"的基本政治取向的形成,并在靖难之变中较为突出地展现出来。不过,由于明初藩王势力的相对过大,使王府文官系统对藩王的约束还主要停留于规谏层面,而未能形成更为完善的制衡与制约机制,因而也就不能从根本上防止藩王势力对皇权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朱元璋“抑商说” ,是一种传统的观点。事实上 ,“抑商”无法准确地概括朱元璋商业政策的真实内涵 ,既抑商又通商 ,才是对朱元璋商业政策的合理解释。这种商业政策是对现实中“物质关系”的反映 ,是宋元明历史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