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场边界纠纷产生由来已久.近年来,藏区草场纠纷仍表现出多发、频发的态势.纠纷解决不当,会给当事双方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害,对当地社会稳定构成威胁.探讨在政府主导下,在借鉴历史上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现行法律予以保障的纠纷解决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的实施措施:政府应当快速责令纠纷双方回到谈判桌上,以协约的形式解决危机;政府应当加强协议的监管力度,协议的保障、执行力度,加大违背协议的处罚力度.  相似文献   

2.
晚清时期甘青藏区社会激烈变动,官方、寺院、部落权力彼此消长、交错并行,使得民族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同时也伴随着民族之间的群体冲突。以循化厅所辖藏区内查汉大寺工撒拉回民与尕楞寺藏民的纠纷及其解决过程分析可以看到,官方参与下的甘青藏区的群体纠纷解决机制主要为:官方处理民族群体纠纷时,尤其是在回藏民族杂居区又是回族的聚居区内,在选择民间调解人时,以当乡调处,但很少选择乡约进行调解;官方解决藏区内民族纠纷时,以"番目"当乡,按照"番例、番规"办理,同时也会采取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灵活变通手段;官方常常以"官民互动"的方式促进纠纷的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3.
草畜平衡制度为何难以实现“草畜平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草畜平衡制度是我国草原管理和生态保护的基本制度,但在实施中却难以达到"草畜平衡"的目的。文章基于内蒙古地区的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从草场生态过程和牧民行为两个方面,分析了草畜平衡制度在实施中问题产生的根源。研究表明:一方面,干旱半干旱草场存在一定的非平衡生态系统特征,承载力管理不一定能实现草场的可持续利用;另一方面,牧民对载畜量的控制是一个多因素影响下的综合决策,并受到市场、畜牧业生产周期、生计需求的限制。而现行的草畜平衡制度在这两个基本环节的处理上采取了简单化、标准化的思路,导致该制度不能有效执行。文章认为,在资源时空异质性异常显著的干旱半干旱草场,目前将"草畜平衡"作为落实到每一微观牧户的实施手段,其可行性值得商榷,草场管理中更应该侧重生态系统的弹性管理,而不仅仅是关注作为阈值的承载力本身。  相似文献   

4.
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理论界有物权说和债权说两种主要的对立观点。从本质上说,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种具有物权化变迁趋向的债权,土地承包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之间既存在债权关系又存在物权关系,自当事人协议时起产生债权关系,自发包人交付承包地或承包权登记时起产生物权关系。实践中,承包方的承包经营权常常受到侵害的原因是对其用债权而非物权方式进行保护,故应使承包经营权物权化。  相似文献   

5.
牧区草场因其特殊性,实行“三权分置”不能完全照搬农地经验。基于《资本论》的土地所有权理论,运用从具体到抽象的分析方法,在分析我国牧区草场资源特性的基础上,探讨与之匹配的牧区草场“三权分置”制度安排形式,阐述我国牧区草场“三权分置”从法律权属关系上的草场产权权利分解到所有制基础上的产权关系、再到其特有的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的三个层级内涵,指出了其超越交换价值追求的多重目标导向,包括以草场要素市场化带动畜牧业现代化、实现牧区草场效益共创共享的持续性、保障牧民根本利益基础上的经济社会转型等,提出要以明晰集体所有权、牧民承包权、资本所有者经营权三权边界作为改革重点来提升牧区草场“三权分置”制度绩效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6.
[摘要]甘青川毗邻藏区地理区位特殊、气候环境多样,富集的旅游资源地域广、类型多、品位高,但分布不均衡、同质性偏高。当前,域内旅游资源的开发受行政壁垒限制,规划缺少整体性、协调性;受“唯利而动”驱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环境破坏;受交通环境影响,拳头产品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不够。最大限度地挖掘资源潜力、彰显资源优势,需要以“甘青川藏区大旅游观”的理念谋划全局,做好整体规划,凸显特色旅游资源优势;处理好经济、社会和环境“魅力三角”的平衡关系,实现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打破行政壁垒,助推州际合作、行业合作,促进旅游资源合理、有序开发利用;积极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不断提升产品层次,扩大域外影响。  相似文献   

7.
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企业的最优边界在市场费用等于企业协调成本那一点,交易费用中的企业规模实质上是企业的纵向规模即纵向边界,企业纵向规模的扩张主要通过纵向一体化来实现.虽然纵向一体化能够有效地削弱人的机会主义和有限理性,克服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但它并不必然是企业发展的一种好办法,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纵向分拆策略是有效的.企业的纵向边界呈现扩张与收缩交互进行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西藏与四省藏区之间的发展显得不够协调。自第五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之后,统筹西藏与四省藏区协调发展被提到国家战略高度。文章从发展政策的角度研究西藏与四省藏区间的平衡发展,通过西藏与四省藏区协调发展的内涵分析比较,提出了西藏与四省藏区协调发展政策普惠的三维模型,即通过政府政策与藏区民族文化的融合、中央与地方政府政策的联动、藏区地方政府之间的政策互动,三个维度的协调来实现西藏与四省藏区的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民朴素公平观包含生存第一、权责统一和多数人决等基本内涵。全国7县84村田野调查发现,农村土地承包法律与农民朴素公平观存有背离现象:“生不增,死不减”导致部分集体成员的生存无法保障;权责不统一,发包方与承包方的权利义务存在失衡现象;多数人决困局,即涉及土地承包事宜存在有事不能议、议而不能决、决而不能行的问题。在《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中:应尊重农民“生存第一”的要求,坚持土地均分原则并稳定农户承包权;坚持权责统一原则,实现发包方与承包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对等;赋予集体成员多数人决的正当性和可执行性。  相似文献   

10.
当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存在着权责边界模糊不清的问题,尤其体现在家校合作上。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二者"越界"退让"行为的不断出现,造成教育主体的错位和职责的无限累加。为了寻求"边界内"的安全,双方的这种"越界"退让"行为会导致教育权责边界的虚无化。要解决存在的问题、实现学校与家庭教育权责统一,应在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视角下,双方由"边界模糊"走向"边界明晰",由"泛为、不为"走向"能为、当为",由"曲意误解"走向"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