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礼学与等级人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泽华  刘丰 《河北学刊》2001,21(4):46-51
针对学术界认为儒学是“人学”的观点,本文从礼的角度认为,中国古代的人是处于等级礼仪之中的人,“我”是通过与“他人”的关系而表现出来的。这种关系受到礼的制约。因此,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没有独立的个体观念,这种看法类似于现代的“社群主义”,但二者之间也有本质的区别。中国古代对人的探讨最终归结于“等级人学”。  相似文献   

2.
道家文化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文化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赵吉惠中国文化在古代是以儒道为主体的多元结构,在现代则是以传统文化为根基的内外融通的多元结构。可是,由于中国封建社会二千余年的儒家正统地位,长时期在思想界、学术界乃至社会的诸多层面,存在着重儒轻道之倾向,全国有孔子或儒学研...  相似文献   

3.
天人范畴是中国哲学的核心范畴,在近年的文化讨论中,有人提出“天人合一”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主体精神。而关于天人之学的实质,学术界一种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特殊表现形式,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就是围绕天人之辩展开的。还有学者提出“天人合一”的基本涵义是肯定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本文就学术界的流行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希望获得读者的指正。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确立了“多元一体”这一概念在中华民族形成中的重要地位,是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格局的一把钥匙.该理论深受马林诺夫斯基功能主义影响,是对派克、布朗、迪尔凯姆等人思想的扬弃,也是对中国文化结构、民族构成及其历史源流和社会结构的重新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形成过程,伴随着费孝通先生从事民族学研究的基本历程,对此历程的梳理,有助于加深对该理论的认识,也是当前民族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5.
宗法制度是以父权和族权为特征的、包含有阶级对抗内容的一种宗族、家族制度。宗法制度及其文化形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对中国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研究宗法制度不仅对了解历史上的中国,而且对认识现实的中国都具有重要意义。学术界过去对宗法文化研究,往往局限在古代和汉民族中。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形成多元一体的格局,汉民族的宗法制对少数民族是否产生过影响?如果少数民族有宗法,其形态又是怎样的?这些宗法是否发生过变异?特别是像地处祖国南疆的广西各民…  相似文献   

6.
塔吉克族族称及其早期文化何星亮由于史料缺乏,学术界对中国塔吉克族早期历史和文化状况未作深入的探讨。本文从民族学和文化学的角度出发,对塔吉克族族称及其早期制度文化和信仰文化作一探析,并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就教于学术界。一、塔吉克族族称“塔吉克”是塔吉克...  相似文献   

7.
和而不同: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化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已有之的处理人际关系的“和而不同”的理念,既为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化和谐发展的理想境界,即多元一体,亦可为文化和谐发展之理路选择,即和谐对话。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学的历史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北方各民族积极参与了中华古代文明的创造,为中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大地上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文化分为三大系统,中国古代民族的空间分布与之相应,亦可分为北方民族系统、中土民族系统和南方民族系统。这三大文化—民族系统分别为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学、中土汉民族文学和南方民族文学的源头和土壤。三大文学系统由北而南,组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古代文学总体结构。北方民族文化、文学往往为主体民族文学输入新鲜血液,激活其内在运行机制,使其得以充实和重振,呈现出新的风貌。北方民族文学与汉族文学的互动,不但使中华古代文学保持了活力,也是北方民族文学的基本特征之一。汉语文学的发展,既体现了其他民族的“汉化”,也体现了汉民族的“胡化”。  相似文献   

9.
端午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民俗事项的地方性知识,包括仪式、饮食以及娱乐等,共同构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端午文化丛”.中国端午文化传入日本,受到日本文化的接受视域影响,形成了不同的特点,也显示出日本文化的心理差异.  相似文献   

10.
孔子和老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两大伟人。他们创立的儒、道学派,不仅在先秦并称“显学”,而且历久不衰,影响深远,成为构筑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主干。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共同植根于华夏文化的土壤,故存在着许多共同点,这些共同点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最基本的特征;他们之间又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别①和视角的不同,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些差异并存互补,使中国的传统文化成为一种多元一体的、具有自我调节和更新变化机制的系统。有鉴于此,进一步研究孔子和老子思想的异同,就成为研究和弘扬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我国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许多新的古城遗址,引起了学术界对中国古代城市起源研究的兴趣;发表了一些论著,提出了许多问题。本文仅就“城市的起源和私有制”、“中国古代城市兴起的地点”两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城市起源和私有制问题 有一种意见,认为“城市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私有制也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城市和私有制是在同一个  相似文献   

12.
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特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 ,既不同于古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也异于近代的中西文化交流 ,是拉丁文明时代“两大文明之间文化联系的最高范例”。其鲜明的特质为后世中外学术界所瞩目 ,总结这一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 ,无疑对于我们吸纳、借鉴域外优秀文化 ,建设先进文化 ,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交融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3.
陈磊 《社会科学》2005,(11):124-128
2005年6月24至26日,古代内陆欧亚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亚语言和文明研究系协办。这是“内陆欧亚学”概念确立之后,中国学术界关于古代内陆欧亚研究的第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英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奥地利等多个国家和中国大陆、港台等地的专家学者共70余人参加了这次会议,提交学术论文近40篇。会议内容大致分为五大主题,现综述如下:一、考古与文化传播由于内陆欧亚的广阔地域和多元文化,不同背景下的文化传播和彼此的交流…  相似文献   

14.
江林昌 《学术研究》2023,(6):113-121+178
百年考古表明,五千多年前中华文明在长江南北、黄河上下、长城内外八个农牧文化区内同时起源后,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相当于历史学上的五帝时代近一千年长时段里,表现为各自独立而又相互影响的“多元并行”发展格局。到五帝时代晚期,出现了周边文化向中原文化区汇聚的新现象。到夏商周早期文明近二千年发展过程中,形成并巩固了“多元一体”格局。“多元一体”发展格局深刻影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家国观”“中国观”“天下观”等重要哲学思想的形成。这些思想既是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具体展现,也是对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平均主义与中国传统政治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均主义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学术界围绕平均主义思想的性质、作用等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但是,在政治文化的层面上对于平均主义思想的研究尚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本文拟就平均主义思想的内涵、结构,以及平均主义思想所体现的古代中国人的政治心态等问题提出以下看法。  相似文献   

16.
近多年来,把中华多元和一体作为一个研究的新课题,从不同研究的领域和角度提出探讨,明显地已引起学术界的特别关注。历史上的“中华一体”观念,便是对这一课题研究的内容之一。它所涉及的方面很广,如从对立的角度看,涉及到文化人类系统的“人禽观”、族类系统的“华夷观”、区域划分系统的“中外观”、文明系统的“文野观”以及中原王朝承受系统的“正闰观”等。如从同一的角度看,涉及到“人道观”、“一宇观”、“文脉观”和“道统观”等。对“中华一体”观念的研究,应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即“天下一体”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常有“齐鲁文化”的提法,这是着眼于齐、鲁两种文化的相同点提出来的一个名词。不过,它们还有很多不同点,这些不同,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曾发生过重大影响。了解这种差异性,是研究古代社会的一项有意义的王作。本文愿在广义性文化上,对齐、鲁两国文化的不同点、相同点和影响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由张碧波、董国尧主编的《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专题文化卷》的出版,是学术界一大盛事,也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研究的一座丰碑.张碧波先生主持的“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课题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重点项目,课题组历经十年的艰苦奋斗,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1987年和1989年,相继推出《北方文化研究》第一集和第二集,收入论文70余篇.1993年,出版了《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民族文化卷》,全书120余万字.此次又出版了《专题文化卷》,标志着课题的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19.
中国法自然观与西方自然法思想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有没有自然法 ?对这一问题 ,长期以来 ,人们发表过各种不同的看法和主张。最早提出中国古代法属自然法的是梁启超 ,他在《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中十分肯定地说 ,儒家法理学就是自然法。近现代的一些学者 ,包括许多台湾学者也主张 ,儒家的“礼”和道家的“道” ,墨子的“法天”就是自然法。也有人提出相反的意见 ,认为中国只存在“法自然观”而无“自然法”的思想。① 各种意见聚讼纷繁 ,莫衷一是。本文作者认为 ,中国古代法理学和西方自然法是有区别的 ,二者存在一些相似点 ,也只能是中西法律文化发展中的暗合 ,而不能认为二者是同…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在民族社会心理和民族行为风范层面的释放和表征。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及其释放,源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上的多元一体基质,这种基质在思想领域和生活领域表现为“和而不同”的认知形式,是中华民族在个体层面上的自立、自强、自由和群体层面上的共生、共存、共荣,是内化为个人性格特征、民族社会心理、个人潜意识的民族思维方式。但是古代儒家“多元一体”观也存在着先天性缺陷,即内存着反“中庸”的倾向。这就需要一种现代性,主要是公共理性去克服这种缺陷。因此,当代中国的人文价值应着力从实事求是/科学理性,天下为公/公民权利,修己安人/公共权力,自知之明/文化自觉四个方面去传承和创新,从而进一步完善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