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语词意义的本质和逻辑结构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词的意义 (“词义”)是语词符号所承载的语言共同体关于对象的观念信息 ,包括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物性词义和物性照应性词义。语词 ,既有客观意义又有主观意义 ,既有形式意义又有内容意义 ;本质上 ,词义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西方语言哲学关于词义本质的理解往往失之片面。词义由概念义、意象义、色彩义三部分构成。概念义不等于“科学概念”或所谓的“概念 (词项 )的内涵”。意象义是一种基本义、理性义。在语用世界 ,概念义、意象义、色彩义在整个词义结构中的地位 (比重 )会因语词使用者、解释者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社会背景和语言自身两个平面探讨了词的非理性意义存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非理性色彩的存在是形形色色、五彩缤纷的客观世界以及人类对周围世界的复杂感受在语言中的投影。它的存在,填补了词的理性意义的表义空缺,大大增强了词义的表现力。这些事实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非理性色彩是词义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寻求走出词义表达困境的可能途径。术语解释:理性意义──词义的核心内容;非理性色彩──理性意义的携带信息。  相似文献   

3.
一 语言中的词的意义,从其功用上看,可以分为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词汇意义用来指称或表明某种事物现象.动作行为,语法意义用以表示或反映某种关系、语气;从其在词义系统中所处的地位等方面看,又可分别为理性意义和感性意义,理性意义是对客观对象本质的反映,感性意义所反映的是客观对象的本质之外的某些性质特点,表达色彩即属于感性意义。词汇意义——语法意义,理性意义——感性意义,是两两相对的概念,是从不同的角度给词义所作的分类。有的学者笼而统之地提出“词  相似文献   

4.
盛光希 《学术论坛》2006,(9):197-201
职业用语的演化表现为词的理性意义和词义附加色彩变化的内部形态以及职业定位变更的外部形态,缘于社会发展、意识变化、语言接触和词义内部系统自我调整的力量,是社会、意识、职业、语言历时与共时作用的过程及结果。深入分析和了解职业用语的古今发展轨迹及其变化特征,有助于深刻认识新的职业事物,提高职业本领,规范职业行为,繁荣各项事业。  相似文献   

5.
对词的色彩意义进行义素分析,从而划分出色彩义素的类型,首先要确立色彩义场。在此将整个词义结构中的色彩意义构成一个色彩总场,然后根据色彩意义的不同特点划分出五个不同的色彩子场,五个色彩子场对应了五种色彩义素类型。  相似文献   

6.
试论词的感情色彩及其构成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家都承认,语言中某些词具有感情色彩。但是,词的感情色彩究竟是什么?什么样的词才具有感情色彩?词的感情色彩有什么样的构成方式?这样一些问题似乎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拟就这几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 词义是客观现实中一定的物体、现象、性质、特征、行为、关系等在人们意识中的概括反映,是(某一语言中)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因客观对象本身的不同,词相应地具有着不同的意义内容,这种不同的意义内容是词的理性意  相似文献   

7.
词的褒贬是依附于词的指称义而存在的感情色彩,一般来说它是固定的,但也有为数不少的词,在一定条件下褒贬色彩可以发生变化。弄清制约词语褒贬的各种因素,对于把握词的感情色彩、增强词语表达效果、促进语言规范化都十分重要。本文试从语言内部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两个方面略作窥探。语言内部因素一、语音因素词是语音与词义矛盾的统一体,语音的变化导致词义的改变,而依附于词义的色彩意义也可能随之发生变化。如“好”通常读上声,是襄义。读去声为中性:“虚心好学”、“好为人师”。再如“恶”Q读j和读Wb虽都属贬义,但读e的贬义程…  相似文献   

8.
周勤 《东南学术》2012,(1):275-280
中西医都要谈及毒药,并且"毒"概念的形成过程具有相似性,但在不同语言中记录这个概念的词的词义系统却不尽相同,这与中西医药学不同的哲学背景有密切的关联。基于此,暂且选取汉语中"毒"一词,从该词的本义入手,描述了该词的词义演变状况及其与药物有关的词义系统,分析了"毒"词义演变的因素,重点探讨了不同时期不同哲学思想影响下中医对其不同的认知对词义的作用,以期展示不同语言文化中词义系统与哲学思想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9.
论词义与词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义和词是语言中两个不同层面的元素。词是语言音义的结合体,词义是这个结合体中的意义部分。词的本质是语音的物理性和语义的社会性,词义的本质只有语义的社会性。因此,词和词义不同:一,数量不同。古今汉语词汇约有40万条,而古今词义的有2000万个。二,结构不同。词的结构只有独立。联合、定中、述补、述宾、主谓、重叠等几种类型,千千万万的词可以共用一个结构形成。词义一个意义就有一种结构形式,语言中有多少个词义就有多少个结构形式。词义的结构十分复杂。三,构成成分不同。词的构成成分只有词素一种成分,而词义的构成成分有义库、义位、义素三级单位,三级单位又各有自己的构成成分,各级单位的构成成分也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10.
郭楚江  周健 《广西社会科学》2005,(6):167-168,178
类推造词法是新词语产生的重要方式之一,对现代汉语词义的变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情感色彩三个角度分析了类推法对词义变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英汉语词汇意义完全等同者很少,即使概念意义相等,联想意义也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差异.在重视概念意义研究的同时,有必要加强对联想意义的研究,从而有助于全面、准确地理解英语词汇的意义.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英语词汇意义进行对比研究(1)概念意义相同,联想意义不同或相反的词汇;(2)概念意义相同,联想意义部分相同的词汇;(3)概念意义相同,在一种语言中有丰富的联想意义,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没有的词汇;(4)各自文化中独有的词汇,即文化中的词汇缺项.  相似文献   

12.
文学的意义和“意义剩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春时 《文史哲》2003,(3):47-52
意义是阐释的产物。文学不仅具有意义 ,而且具有“意义剩余”。“意义剩余”是文学阐释所获得的理性意义之外的涵义 ,包括以感性化形式出现的非理性的原始体验、原始欲望 ,它对理性意义具有解构作用 ;还包括超理性的审美体验 ,它超越了理性意义。文学的意义和意义剩余的总和才是文学内涵的全部  相似文献   

13.
意向性的概念虽并非言语行为理论家之首创, 却由他们赋予了新的内涵。在言语行为意义论中, 话语施事行为与意向状态被认为具有某种同构性, 意义不仅是意向性的一种派生形式, 而且意义的可能性及其限度均由意向性所奠定。因此, 意向性也就成为理解言语行为之意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语言与意义的关系是当代西方哲学中最突出的问题。如何摆脱由语言与意义的相互阐释所带来的理论悖谬 ,进而发展当代西方哲学“意义的发现”所引发的“哲学变革” ,笔者从这一问题出发 ,立足于实践的全面互动 ,探讨了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实践机制的三元信息化特征 ,并以之解释语言和意义 ,认为语言是三元互动信息的人化的相对静止状态和复合式二元化 ,意义是语言活动在社会历史性互动中的信息化程度。在与当代西方哲学家的对话中 ,论证了信息、语言与意义相互联系的现实机制。  相似文献   

15.
费红  覃丽赢 《学术探索》2013,(11):77-80
“词汇概念和认知模式”(LCCM理论)以词汇概念为出发点,提出了一个语义构建和理解的认知框架,兼顾了语言组成成分意义和概念知识结构在意义构建中的作用。基于这个理论,文章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分析探讨了词汇隐喻的意义构建和理解过程。  相似文献   

16.
佛典文献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续高僧传》作为传世佛经中的一部重要典籍,其中的一些语词在词义理解上有的异于诸家经典,除了我们常用的意义之外,在佛经文献的特定语境中还会增加一些新的义项,甚至有的词语用现代意义理解不通,理解了这些字词,对我们了解其它佛经文献和佛教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米勒从语言使用者的认知能力出发,以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路径探讨意义问题,对意义的形成的心理机制和过程进行分析,形成了独特的意义心理说。意义心理说主张,意义作为心理建构的结构蕴涵于心理之中,并且以心理结构的组织方式呈现。这样的意义理论彰显了意义的认知特征。  相似文献   

18.
对源于《诗经》的成语及其演变进行研究,考察其演变过程。认为社会发展、作家的主观性、讹变、词义的变化是导致《诗经》成语在形式和意义两方面发生演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田野调查中被访人叙述的意义诠释之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义"是现象学的一个核心问题,而对处于主体间性中的行动者之叙述和行动的意义的理解和诠释则是现象学社会学的核心问题.但是意义问题又是传统西方哲学的一个盲点.本文由对意义的特征的讨论切入,从现象学社会学的视角对访谈过程中被访人赋予自己话语和行动的意义(包括赋予场景的意义)的解释之可能的基础做了一定程度的探讨,指出建立"我群关系"和经由"索引性"去显现和追溯被访人在访谈过程中所建构的意义脉络是获得这样的基础的关键,从而从一个侧面对"意义探究何以可能"给出了一个回答.  相似文献   

20.
关于同义手段和同义修辞学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义问题对人类来说是最重要的问题;“意义”可分为语言的意义和言语的意义,同义手段也相应地分为语言的和言语的。“同义手段”的有无关涉到修辞和修辞学能否存在;利用“转换”这一方法可探寻到“形”和“义”的关系,从而也可探询到部分同义手段的成因。同义手段理论体系是建立同义修辞学的纲领,但是从同义理论到同义修辞学还需要做许多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