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美安保体制的强化与东亚的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美安保体制的强化与东亚的安全北京东亚研究中心周季华冷战结束以来,东亚地区没有像欧洲那样受到两极结构崩溃的震撼,原先超级大国插手的热点逐个冷却了下来;多数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改革、开放,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把和平与发展作为本国的中心...  相似文献   

2.
冷战后的日美安保体制与台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西方冷战的结束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的西方战略家甚至评论道 :这一“冲击波不亚于原子弹的问世”1。随着冷战格局的瓦解 ,以东西方冷战为背景、以前苏联为假想敌的日美安保体制的战略目标发生了重大转变 ,而台湾问题则在这一转变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拟就这一转变及其与台湾问题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一、《东京宣言》标志着日美同盟将继续奉行冷战思维1 992年 1月美国总统布什访问日本 ,与日本首相宫泽喜一就冷战结束后两国所面临的问题及加强日美合作举行会谈。会谈后发表了作为“今后日美关系指针”…  相似文献   

3.
战后日美伙伴关系的三个发展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世龙 《日本学刊》2003,1(2):63-77
过去 4 0余年的日美伙伴关系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由 2 0世纪 6 0年代初建立经济伙伴关系 ,到 70年代中期建立政治伙伴关系 ,再到 90年代致力于建立军事伙伴关系。迄今为止 ,日美发展伙伴关系的历史进程尚未结束。至少在 2 0 10年以前 ,日美关系将继续向建立全面伙伴关系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技术劣势中的技术优势 根据日本国内外的近期文献资料,到80年代中期,不论是在传统产业技术领域还是在高技术领域,日本都已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技术大国”。日本的技术实力与美国相比有如下一些特点: 第一,技术水平劣势,产品竞争能力优势。  相似文献   

5.
从“安保条约”的修改看日美关系的演变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张健在1951年9月8日签订《对日和平条约》的同时,日美之间还签订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以下简称“安保条约”)o前者在国际法上使日本获得独立,后者则使日本处于依附于美国的地位。]960年日...  相似文献   

6.
日美关系的两个周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对日、美学者提出的日美关系存在两个周期的论点作出自己的诠释 ,认为 :以 1 91 1年为界 ,2 0 0余年的日美关系经历了从平等到不平等的两个周期 ,每个周期分为平等、过渡、不平等、准平等四个时期。 2 1世纪初叶的日美关系可定位为准平等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 ,日美关系的平等化趋势将进一步发展。这意味着日本将“普通国家”化。日美关系在 2 1世纪之内将进入第三个平等竞争时期。随着这一时期的到来 ,日美间的利害冲突势将增大。  相似文献   

7.
美国新解密的文件证实 :旧日美安保条约在 1 960年修订时岸信介与美方就朝鲜半岛有事时在日美军可不经事前协商向朝鲜半岛出击一事达成秘密协议 ,1 960年修订的日美安保条约有效期 1 0年到期前的 1 967年起 ,佐藤荣作在谈判中以维持并扩大秘密协议的适用范围 ,向美提供更多战略利益以换取冲绳回归。  一、日美安保条约中“事前协商制”的由来  在 1 951年签订的旧日美安保条约规定 :只规定美军驻扎日本的权利 ,但没有明确美国对日本负有防卫义务 ;美国不需与日本商量就可动用驻日美军向第三国出击……。  日本人民不甘心在旧安保体制…  相似文献   

8.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三个突破和三个坚持高洪力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经过十几年改革的探索,总结四十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吸取许多社会主义国家解体的严重教训,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  相似文献   

9.
日美安全保障体制 (以下简称日美安保体制 )是冷战的产物 ,是日美结盟的基础和重要依据。它从 2 0世纪 5 0年代正式确立以来 ,历经了几次变化和调整 ,其中 2 0世纪 90年代日美两国对它的重新确认使日美安保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次调整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格局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冷战已成为历史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的环境下 ,日美军事同盟关系本应淡化 ,然而 ,日美出于什么动因调整日美安保体制呢 ?本文将对这一问题做简要分析。  一、冷战后国际环境的推动  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是冷战后日美安保体制调整的外部动因。第一 ,日美…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日印安保体系的构建成为日印安全合作的新常态。本文总结了日印安保体系发展的六大动力,即中国的崛起促使日印积极接近、美国鼓励日印合作更上层楼、印度的崛起促使日本拉拢印度、印度的战略雄心促使印度借力日本、日本在中印边界争端上煽风点火、日印共同护卫印太海上安全。这一新常态虽有助于日印实现世界大国的雄心和美国施展亚太再平衡战略,但却会重塑印太地区的地缘政治局势,对中国总体国家安全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中国应当对印度施行打拉结合的两手策略,一方面夯实并拓宽中印合作,以分化日印安保体系;另一方面力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以牵制印度并增强中国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1.
进入 90年代 ,美日两国经济形势可谓西边日出东边雨 ,美国正经历战后最长的一次繁荣期 ,而日本仍未走出“泡沫经济”崩溃的阴影。在这个国际大背景下 ,美日两国的汽车业也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 ,1994年美国取代日本再度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 ,一扫 10多年来落后于日本的颓势。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 ,汽车业也已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全球性行业。在汽车业的全球化竞争中 ,为了争取更大的利润以及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 ,美日两国都在保持原有的技术优势、开发新的产品、开拓新的市场上做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和努力 ,体现了世界汽车业中竞争和合作…  相似文献   

12.
作为冷战产物的美日同盟并没有随着冷战的终结而走向衰亡,相反却日益巩固.这一战略态势的形成,主要是美国基于同盟内外状况深思熟虑、运筹帷幄的结果.控制日本“异动”的战略需要,孕育了美日同盟日益巩固的内部动力;而遏制朝鲜“威胁”和制衡中国“崛起”的战略诉求,则构成了美日同盟不断强化的外部推力.在这三重同盟战略目标的导引下,美国对美日同盟的角色定位和功能指向进行了深入调整,使它逐渐适应了冷战后的新现实.  相似文献   

13.
赖虹  木子 《社科纵横》2012,(10):110-113
宗教关怀表现为现实关怀、人文关怀、终极关怀三个层次,通过这三个层次的分析,可以发现宗教的关怀具有关怀"偏实际、重生命、富操作、重心灵安慰、依靠上帝"等特点。宗教关怀对当今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鉴于经济体制过渡的长期性导致经济体制转轨必然要有阶段性,根据新旧体制的 消长情况,双重体制运行推动宏观控制模式转换在时间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 阶段不是处于静态衔接过程中,而是处于动态组合过程中,因为社会主义经济是一个宏 大的动态系统,从动态的纵向看,宏观和微观之间始终处于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动态 过程;从动态的横向看,产业结构和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始终处于不平衡趋向平衡的调 整中。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宏观经济运行的态势受三种力量制约:一是稳定的力量, 它产生于各个企业和部门内部的自组织功能;二是经济波动力量…  相似文献   

15.
当今资本主义世界的双边合作,日美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特別是近几年来,双方政治合作日渐密切,军事合作明显增强,经济合作尽管出现不少摩擦,但仍在继续扩大。八十年代日美关系的发展势头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16.
肖发荣 《唐都学刊》2012,28(6):28-31
朱熹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西铭》研究在《西铭》诠释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贯注了强烈的卫道意识,挺立了事亲-事天的逻辑架构,凸显了理一分殊的诠释视阈,对后世的《西铭》诠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90年代中国的犯罪特点与80年代相比,团伙犯罪日趋增多.带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的犯罪严重。据统计,1988年全国打击犯罪团伙57万个,1990年为105万个,1993年为15万个,1994年为20万个。尽管全国定期进行“打非”“扫黄”,实行“严打”,但是,团伙犯罪从总体上仍呈增加之势。那么,凹年代团伙犯罪有什么特点?社会应该如何防范与打击团伙犯罪?笔者不揣浅陋,简述如下。如年代团伙犯罪的特点进入明年代,团伙犯罪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1.犯罪活动国际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本团伙的势力向海外扩展,二是海外黑社会组织向我国…  相似文献   

18.
朱颖 《日本学刊》2007,(3):47-59
美国和日本是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两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占世界的40%。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崛起并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背景下,日美经贸关系的重要性相对下降,两国经贸关系已发生了新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有90年代日本经济的停滞不前和中国作为贸易大国的出现改变了日美两国的关注焦点等。日美经贸关系也存在一些问题。处理日美经贸关系有双边和多边渠道,但建立日美自由贸易区是发展两国经贸关系的第三个渠道。中国应该考虑到这种可能性的存在并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对1990年H.Ю.谢夫琴柯所著《现阶段的日美经济关系》一书的介绍。第一章谈的是日  相似文献   

20.
日本目前流行着一种鼠目寸光的“日本优秀论”。日本在战后实现了贸易立国的目标后,未能及时调整战略,至今仍打着“日本优秀论”的招牌。日本式经营方式果真能顺利实行吗?从日本体系的总体来看,现在已到了走头无路的地步,该是适应新的国际环境、全面反思传统体系的时候了。一、就业方式当经济面临萧条时,美国的企业往往是采用暂时解雇职工的方法,这与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如果以此来比较体系就显得失当了。美国不存在非正式职工、季节工、临时工等差别,而日本不仅存在差别,而且在经济萧条时,这些工人往往会首先成为解雇的对象。同时,由于他们不是公司正式职工,故在解雇时也无须事先通知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