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式现代化为分析中国社会救助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本文从社会治理现代化和社会政策变迁的维度研究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余年社会救助实践,分析了中国社会救助的发展历程、行动原则和实践逻辑。认为,建党百余年来,社会救助在发展阶段、实施条件和政策理念等方面发生深刻的历史性巨变。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组织开展了大量的社会救助实践,不断推进社会救助的时代性回应、革命性变革、适应性调整和创新性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社会救助现代化道路,体现了中国社会救助人民性、保障性、民生性和法治性的发展要义,展现了在社会历史巨变中国家治理和社会建设的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从后发现代化国家的普遍特征出发分析了中国近代化的特点,论述了中国近代化的起点、阶段,概括了中国近代化的被动性、复合性、非自主性和非统一性等特点,分析了这些特点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方式和结果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首届“世界中国学论坛”简介“世界中国学论坛”是在中国上海创办的一个高层次、开放性学术平台。这是一个以文化为主旨的学术论坛,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呼应和关注,也得到了上海市有关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建立世界中国学论坛,旨在全方位地为学术界及世界中国学研究学者,创造和提供进行专题研究、思想交流和多边对话的机会,为中国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尤其为国际社会深入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论证:中国社会学的早期种子,虽然是由西方输入的,但到了中国,就与中国的社会思想和文化因素、以及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因素杂交,形成中国社会学新的种子,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萌芽、发育、成长。在成长过程中,经过中国学者和有关力量的栽培、耕耘,不断吸取来自国内、国外各种社会变革和学术领域的营养和水分,才有今天的中国社会学。因此说:“一部中国社会学史,就是西方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史”,那是以西方社会学为中心,只看到西方学术的垄断和优势,不符合历史事实的片面看法。本文以这个思想认识为基础,申述了对有关问题的看法和论点。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正在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思想。作为新时期中国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中东外交思想经过不断的积累和发展,已经基本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系。中国中东外交思想形成的基础涉及到权力结构、利益结构、制度结构、文化基因和情感积淀等五大要素;其内容包含和平与发展、结伴不结盟、正确义利观、中阿命运共同体、政治解决热点问题等五大内涵。在新时期中国中东外交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与中东地区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了初步成果,中国在中东开展了成功的全方位平衡外交,在中东的贸易、投资和援助大幅增加且结构更趋平衡合理,中阿进入全方位合作的新阶段,同时中国也为解决中东热点问题发挥了独特的第三方调解作用。  相似文献   

6.
福武直教授对中国人民、中国社会学界有特殊的感情和特殊的爱。中国人民、中国社会学界对福武直教授也怀有特殊尊敬的感情和特殊的爱。 早在福武直教授青年时代,他就深入到中国苏南农村进行过社会调查,并写出了《中国农村社会结构》这样一本至今仍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著作。1979年夏天,当他得悉中国在1979年恢复重建了社会学这门学科之后,他马上组织了日本社会学访华团前来中国,会见中国社会学界的同行们,贡献建设和发展中国社会学的意见,沟通中日两国社会学家的交流渠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列宁、斯大林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中国化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在中国改革和建设面临何去何从的关键时刻,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作出了科学、系统的阐述,特别是南巡讲话中提出的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即“应该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上下悠悠五千年,其中儒家文化在历史长河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元5世纪中国儒学东渡日本,在日本经历了初入、成长、鼎盛和衰落四个时期。在每一个时期,中国儒学都对日本的政治、哲学、文学、法律、宗教和艺术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促进了日本各方面的发展。经过一千五百多年的传播与发展,日本儒学汲取了中国儒学的精华,剔除了中国儒学的糟粕,并且不断地与本国的文化相融合,最终形成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日本儒学。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经过多年实践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是我党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的实际国情和改革趋势相结合的产物,是指导我国取得社会主义初步胜利的理论基础。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社会生产力有了稳步提高、市场经济日渐繁荣、人们生活有了巨大改善、群众政治觉悟逐渐提高,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的结果。本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含义进行了阐述,分析研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指出了新时期我国要如何结合国家发展实际,开启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早期至今,中国崛起在全球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正面者如“中国机遇论”、“中国贡献论”,负面者如“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经济水分论”等等,不一而足。一时间,中国的未来走向似乎变得扑朔迷离。在相当长的时段里,中国回应乏力,凸现了中国国际战略的缺憾。这种不足随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9·11”事件之后中国国际战略的调整而大有改观,中国在国际事务上负责任、积极进取的作为赢得了国际社会尤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出现的流动人口大潮,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人口流动。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社会大变迁的集中反映。本文不但探讨了流动人口的数量、类型和构成,还分析了流动人口的特点和成因,对于正确认识和控制当代中国流动人口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江  赵海月 《现代交际》2024,(2):77-85+123
中国式现代化是带有中华文明特质规定性的现代化,其生发逻辑与价值面向体现着“和”文化基因。从渊源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规引。其中,“与天和性、天人合一”规约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宇宙观,“与邦和谐、协和万邦”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国际观,“与人和睦、和而不同”夯实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社会观,“与心和解、人心和善”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对外交战略进行了重要调整,中国的中东政策及其与中东国家的关系出现了积极变化。中国对参与中东事务的态度经历了从"韬光养晦,总体超脱"到"有所作为",再到强调发挥大国作用的转变。中国的中东政策从开始主要宣示原则立场向积极参与地区热点问题解决、提出中国思路和方案,再向提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和"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体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深度发展,中东在中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与此同时,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也实现了从最初侧重政治上互相支持,到走向政治、经济、文化、能源和高科技等多领域的合作,再到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中阿战略伙伴关系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法学在中国这片沃土上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结构日趋科学完善,不断为中国法治现代化指明方向。中国法律体系的建构是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中国化为基础的。以宪法为指挥官,形成了以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律和其他法律规范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巩固了中国法治的基础。在对仍在发展中的法律现象和法律制度进行重新审视和合理建构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在中国化的语境中获得新的内涵。为推进当代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应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中国法治现代化的内在联系,在法治制度、法治政府、法治经济、法治精神和法治信仰建设的多元化背景下,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为法治提供现代化的现实途径,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科学回答了"走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等问题,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改革开放实际相结合,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反映了中国人的精神价值和人生态度。本文试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发展历史入手,探讨和研究传统美学对中国园林建筑的影响,并从六个方面具体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美学体现,阐明了正是在包含了儒释道等思想精髓的美学指导下,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巧妙地与山水、植物、建筑有机结合,构成优美的风景画卷,同时也具有高度的使用性,成为一门高级的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17.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公共关系学专家吴友富教授最近向本刊记者谈了他对“中国国家形象品牌建设”方面的最新思考。他说,时至21世纪初叶,中国国家形象品牌已经到了必须重新塑造和展示的时候了。中国国家形象品牌应该充分和鲜明地凸显出“和平:和谐、合作、大同”的理念和丰富的精神内涵。21世纪的中国国家形象品牌的  相似文献   

18.
《职业时空》2005,(13):41-41
近几年来,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发展迅速,伴随着7月15日英国、智利、牙买加的开放,中国公民自费旅游目的地已经增加到69个国家和地区,出境旅游的人数逐年递增。中国公民出国旅游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提升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形象和地位。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承接了完美(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的员工1500余人,于2005年6月18日至7月3日前往欧洲进行旅游观光,成为有史以来中国大陆到访欧洲的最大的企业旅游团队。  相似文献   

19.
金秋10月,中国国际公关协会与中国环球公关公司在北京联合举办了’96中国国际公关大会。 来自海内外的公关行业协会、国际公关协会会员、公关学者、各地公关协会、公关公司、企业界和新闻界的代表共250多人出席了会议。 国际公关协会会长柴泽民、中国公关协会常务副主席翟向东、新华社秘书长蔡名照和副总编辑闵凡路出席了大会。  相似文献   

20.
崔晓松 《现代妇女》2014,(3):150-151
中国保险业在建国后的十年,是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特殊历史阶段,中国的保险业发展处于恢复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建国后十年,中国保险事业经历复业、兴起、调整、改造。十年发展过程中,国营公司逐渐成为市场主体、私营保险公司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外商保险公司逐渐退出中国市场。中国的保险机构遍布全国城乡,保险产品推陈出新,保险从业人员大量增加,干部群众的保险意识提高。中国保险业十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经验教训。虽然在发展中也有不足之处,但这不能否定发展的成绩,更不能否定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