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6 毫秒
1.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掀起了争取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内战的浪潮。这一斗争,在新闻界表现是实现新闻出版自由。一九四六年一月,政协会议通过的《和平建国纲领》规定废止战时实施的新闻出版检查办法和修正《出版法》。蒋介石也在政协开幕之时,宣布要施行保证人民自由、承认各政  相似文献   

2.
《新华日报》与国统区妇女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苟翠屏抗日战争胜利后,《新华日报》坚决贯彻党提出的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在国统区人民开展的反对国民党的内战政策和独裁统治,争取和平与民主的伟大斗争中,充分发挥了舆论阵地的威力。本文仅从《新华日报》与国统区妇...  相似文献   

3.
1945年11月,晋冀鲁豫中央局开会,定南和高树勋将军列席了会议。就是在这次会上,高树勋将军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定南也恢复了党籍。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高树勋的起义部队命名为民主建国军,高树勋任总司令,定南为总政治部主任。 1945年12月15日。毛主席在为中央起草的《1946年解放区工作的方针》时,还提出:“从国民党军队内部去组织起义,开展高树勋运动,使大批国民党军队在战争紧急关头,仿照高树  相似文献   

4.
抗战胜利后通过分析国内、国际局势,顺应广大人民呼声,中国共产党进了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虽然这一努力没能阻止内战爆发,但其过程不仅使全国人民看清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反动面目,极大地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为全国人民指明了革命的方向。而且整个和平民主斗争努力的实践,也为后来中国共产党继续秉承和平、民主、协商的精神,领导各党派与全国人民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积累了宝贵经验,并在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解放战争初期的国共谈判过程中,尤其是1946年初的旧政治协商会议上,中国民主同盟与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共同努力,挫败了蒋介石企图通过政治谈判软化中国共产党的阴谋,取得了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在当时的历史形势下,其功绩尤见巨大。抗战的胜利,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浴血奋战的结果,胜利的果实应该属于人民;但在战后,美帝国主义妄图取代日本帝国主义变中国为美国的殖民地,因而推行“扶蒋反共”政策;蒋介石统治集团则垄断了对日本侵略者受降的权利,疯狂地抢夺抗战胜利果实。这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便由中日民族矛盾转化为中国人民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矛盾。战后的中国人民是迫切要求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然而,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早已打定主意消灭中国共产党,并发动了对解放区的局部进攻,只是慑于人民革命力量的强大和国内、国际舆论的反对,一时  相似文献   

6.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被迫召开旧政协,中国显露和平建国的希望。国民党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体,反对国民党统治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形成。共产党在民主党派的拥护下,用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政府,召开了人民政协,成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长期抗战,渴望战后有一个和平安定的政治局面。国民党当局应尊重民意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但是,他们一意孤行,坚持一党专政,并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奉行内战政策,由此,带来国民党统治的全面危机。于是,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的运动迅速发展起来并掀起一场深刻的爱国民主运动,从而  相似文献   

8.
抗战后期及其全面内战爆发前后,作为国共两党以外最大的党派--中国民主同盟,在坚持团结抗战、反对投降分裂,坚持和平民主、反对独裁内战的立场上,为争取抗战胜利以及维持国内和平民主、避免全面内战而积极奔走,为调解国共两党时张时驰的紧张关系、维护第二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1991年11月《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高举争民主、争人权的旗帜,它在领导中国人民同国内外反动势斗争的同时,在解放区建立了民主政府,制定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法律,坚决实行了自己的民主纲领,解放区的民主制度吸引了千千万万...  相似文献   

10.
抗战胜利前后,中共从民族前途和人民利益出发,开始酝酿战后中国和平建国的政治方案。鉴于中国政治局势的发展处在内战与和平交织的矛盾状态中,中共一方面努力壮大发展人民力量,以遏制蒋介石的内战企图,另一方面则基于美蒋间的特殊关系,以争取美国政府对中国战后和平民主的支持,形成遏制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内战企图的合力。为此,中共进行了积极的,卓有成效的对美统战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抗战胜利前后,中共从民族前途和人民利益出发,开始酝酿战后中国和平建国的政治方案。鉴于中国政治局势的发展处在内战与和平交织的矛盾状态中,中共一方面努力壮大发展人民力量,以遏制蒋介石的内战企图,另一方面则基于美蒋问的特殊关系,以争取美国政府对中国战后和平民主的支持,形成遏制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内战企图的合力。为此,中共进行了积极的,卓有成效的对美统战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经过八年战争岁月,人民迫切需要安居乐业,修生养息,医治战争创伤。为了实现广大人民的和平愿望,同时也为了击破国民党的内战阴谋,毛主席由周恩来等同志陪同,于八月廿八日,从延安亲赴重庆与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为了取得国内外的同情,有利于防止内战,党中央决定在全国主动让出八个解放区。我们新四军浙东纵队在抗日战争的敌后所开辟  相似文献   

13.
[一月八日,中共中央发布《为和平停止内战》通电,揭露敌人挑拨内战阴谋。二月十日,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三中全会,提出“停止一切内战,集中国力一致对外”等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四月十五日,中共中央发表《告全党同志书》,号召为巩固国内和平,争取民主,实现对日抗战而奋斗”。五月,党中央在延安召开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追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历程与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追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历程,包括新民主主义时期争取民主和建国以后全面建设民主两个历史阶段。本文通过对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所主张的工农民主,人民民主以及在根据地实行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制度,抗日根据地制度,解放区制度和建国以后实行的过渡性的民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历史演进过程的分析研究,总结出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5.
百六十人联名发表《上海文化界反内战争自由宣言》。 同月上旬,与郭沫若、沈钧儒、许广平等发起联名致函美国人民,吁请督促美国政府勿破坏中国人民的和平民主事业。 又,撰《大家准备好了没有——悼李公朴》。载于《周报》四十六期。  相似文献   

16.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区。一九二七年十一月,党领导湖北黄安(今红安)、麻城农民举行起义,成立了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后编为红十一军三十一师,创立了鄂东北革命根据地。一九二九年党又领导了河南商城、安徽六安等地农民举行起义,成立红三十二师,创立了豫东南和皖西革命根据地。一九三○年春,这三个地区联成一片,建立了党的鄂豫皖边区特委和鄂豫皖特区工农民主政府,红十一军改编为红一军,正式形成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内战与和平,独裁与民主的历史转折关头,闻一多先生挺身而出,振臂高呼,反对内战,争取和平与民主,于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于昆明翠湖西岸西仓坡街头,鲜血染红了春城大地,至今已四十周年。重读先生被害前五小时在云南大学“致公堂”举行的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上作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先生那种义愤填膺的气慨和大无畏的英勇形象,犹历历在目,拍案指斥国民党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声犹震耳。因而忆及我当时记录和整理、发表这篇讲演的原因和经过。 这篇演讲词,原为《大众报》采访“李公朴追悼大会”实况而写的记录。在“一·二一”运动中,主要由中法大学的一部分同学组成了“大众报社”。《大众报》即该社在闻一多、李公朴及赵沨等先生指导下出版的报纸。《大众报》于1946年3月在昆明发行,  相似文献   

18.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同国民党反动派,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在两条战线上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在国统区第二条战线的形成过程中,中国各民主党派,利用其影响,发挥其优势,自始至终身体力行,对新民主主义在全国的胜利,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发起反内战运动,拉开第二条战线的序幕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内战。从1945年9月起,直到全面内战爆发,国统区人民要求制止内战,撤退美军,召开政协会议等反内战运动,一浪高过一浪地向前  相似文献   

19.
抗战胜利后初期 ,国民党内主政的政学系 ,为维护国民党的执政地位 ,主张以和平方式处理国共关系 ,策划和参与了国共重庆谈判、停战谈判达成协议、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等重大事件 ,使全国范围的国共军事冲突暂时得以平息。这顺应了战后国内人心望治、反对内战、和平建国的历史趋势。但政学系最终屈服于国民党内顽固派的压力 ,从以和平方式处理国共关系的立场全面后退。随后 ,内战全面爆发。  相似文献   

20.
在深入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同时,反复领会毛主席最近关于评论《水浒》的重要指示,联系现实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我们对于反对投降派这个问题,体会尤为深切。毛主席说:“《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又说:“《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屏晁盖于一百○八人之外。”毛主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水浒》的要害,这就是宣扬投降主义、反对农民革命,歌颂投降派、反对革命派。《水浒》中的晁盖是梁山起义军的奠基人,是个革命派;宋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