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其中绝大部分形成居民的货币收入。从居民总收入中扣除居民依法纳税(如个人收入调节税等)部分后的剩余,就是居民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形成居民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由于居民消费在国民收入总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研究我国居民收入转化为消费—储蓄的决定因素,并正确引导收入向消费—储蓄的合理转化,对于促进和实现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服务业开放视角研究国民收入追赶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仅从服务业规模维度的开放未必对国民收入追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更应该注重开放质量和结构;新兴市场国家的服务贸易占贸易总额比重增加对国民收入追赶指数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新兴市场国家提升高技术服务进出口比重将有利于提高国民收入追赶指数;服务贸易占GDP比重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TFP)促进国民收入追赶。因此,我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既要强调扩大服务业开放对国民收入追赶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积极作用,更要重视优化服务业开放结构和提高服务业开放质量,不断提升服务贸易中高技术服务进出口占比,充分发挥全要素生产率对国民收入追赶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关于劳动报酬在一次分配中所占比重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配率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分配率中劳动者报酬总额占GDP比重越高,表明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所得份额越大,社会分配越公平。但由于目前我国劳动者的报酬总额计算范围窄、我国在一次分配中分配差距大,使劳动报酬总额占GDP比重在计算和评价上有先天缺陷。本文解析我国劳动报酬占GDP比重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对劳动报酬在一次分配中占比重的认识与评价标准以及正确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国民收入分配出现了向政府和企业严重倾斜的现象,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不断降低。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这种分配结构根源于我国现阶段的生产方式,主要是不合理的所有制形式。因此,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生产方式的变革,全面推进所有制改革,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为此必须深化国有企业与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确立劳动者个人所有权,增加劳动者的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我国个人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 ,但在收入分配中存在分配不公的现象 ,个人之间收入差距拉大 ,必须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 ,完善税收制度 ,充分发挥税收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功能 ,抑制个人收入差距 ,否则当差距达到一定的程度时 ,便会带来社会的不稳定 ,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现行国民收入核算对财产收入核算的范围过窄,不符合财产收入的性质。当研究个人收入分配而不是描述国民收入总体循环时,利用现行国民经济核算的口径对居民财产收入水平和个人收入差距进行计量,会造成极大误差。应将所有财产带来的收入、财产自营收入、企业留存收益和财产增值收入等都列入财产收入统计。这对于正确认识收入分配现状,正确推动让更多居民拥有财产性收入关系重大。  相似文献   

7.
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劳动者国民收入所得比重普遍提高及其原因──兼与周文贵、姚廷纲先生商榷杨才明最近一百年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收入分配情况发生了深刻变化。考察这类国家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可以发现,劳动者作为一个被剥削阶级的整体,其所得比重在上升,而资本所有者...  相似文献   

8.
一、对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的一般认识(一)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的概念迄今为止,工业化没有统一的定义(见表)。一般而言,工业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工业化指工业在国民收入和就业结构中所占比重的连续上升过程;广义的工业化指国民经济的全面工业化,包括在国民收入和就业结构中工业比重的连续上升、农业比重的连续下降、工业生产方式和观念渗透到全部经济领域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收入分配向企业和政府倾斜,劳动报酬和居民收入比重过低。就其实质来看,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是一个不公平的分配结构:它不是按贡献进行分配,其分配份额不是由参与分配者对生产的贡献而是由其地位所决定的。就其原因来看,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失衡根源于社会产权结构失衡:少数人(政府与资本所有者)为所有者、受益者,而多数人(劳动者与居民)为无产者、受损者。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报酬与居民收入所占比重,就必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既要积极采取各种具体政策措施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又要从根本上变革社会权利结构特别是产权结构,构造新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相似文献   

10.
向海自然保护区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但由于区位条件较差,旅游开发较晚,旅游业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小。本文论述了向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十二五"期间改革中的重点将聚焦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保障和改善民生",具体表现为"加强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始分配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12.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以及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我国对高校管理发生了深刻变化,高校成为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法人经济实体,社会地位不断提高,高校投入显著增加,所占国民收入比重越来越大。在此情况下对高校实行财务绩效评价,有利于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提高高校资源利用效率,防止高校出现财务风险和财务管理混乱的现象,对推动高校事业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个人所得税是世界各国普遍开征的税种,在不少国家又是主体税种之一,一般在税收构成中占30%左右,有些达40%以上。即使是发展中国家,个人所得税占整个税收的比重也达10%左右。我国1994年度全国累计征收入库个人所得税72.48亿元,占当年税收构成的l.6%、1995年度征收入库131亿元,占全年税收构成的比例比1994年有所提高。这对于组织财政收入,调节个人收入水平,缓解社会分配不公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国开征个人所得税始于1980年。1980年9月10日,全国人大通过并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适用于外籍个人;1986…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参与市场交易的行为主体和财政收入分配的行为主体都必然是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的主体。也就是说,国家以生产资料所有者和宏观计划调控者的身分,通过税收和利润的形式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所形成的财政收入由国家统一支配,这已成为人们所共识的国民收入分配主体;企业以法人财产所有者和生产经营者的身分,在市场交易的竞争中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所形成的企业收入再通过市场交易来满足生产经营实体的再生产或扩大再生产的需要,这是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中绝对不能缺少的分配主体;劳动者个人以劳动力的所有者或生产资料的占有者或资本的投资者的身分,通过自己的劳动,以市场交易的行为主体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所形成的个人收入,再通过市场交  相似文献   

15.
高更和  李瑞 《南都学坛》2000,20(5):85-87
南阳市为中国 2 1世纪议程地方试点示范城市。利用灰色关联原理对 1990~ 1998年南阳示范区城镇化的分析表明 ,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非农业部门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 ,据此通过成因预测和劳动平衡预测法、二重回归预测法的校验 ,得出南阳 2 0 10年城镇化水平为 37~41%。今后南阳城镇化的主要对策是调整产业结构 ,加速城镇化进程 ;大力建设可持续城镇 ;重点发展首位城市 ;积极发展小城镇 ,完善城镇网络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地区间贫富差距扩大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最近,中科院研究员胡鞍钢博士在京就这一问题发表看法。 胡鞍钢研究员明确主张;解决地区差距问题必须靠中央政府的主导作用。如果中央控制宏观经济能力下降,中央汲取财政能力过低,就无力解决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问题,也无力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公平目标。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和中央时政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是解决地区间差距扩大的前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个人收入的形态和来源分析一、当前个人收入的形态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个人收入来源的多元化,个人收入具有了多种形态。比如,劳动者可以获得工资或薪金;资本所有者可以获得利润、股息和红利;财产所有者可以获得租金或利息;离退休职工可以获得退休金;失业者可...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运用索罗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影响工资增长率的决定性因素,得出工资的增长率不能高于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经济的增长速度或跟上物价上涨指数的结论。并用中国近十几年的经济数据进行实际验证和分析,得出中国工资性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低的原因主要是工资基数过低,以及工资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联系不够密切的结论,且在此基础上给出调整中国职工工资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的经济正处在调整和稳步发展的阶段.但资金短缺已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近几年国家集中的财力占国民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已由1979年的31.9%下降到1989年的21.2%.又因为我国的国民收入水平还不高,为了保证人民生活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就不可能从国民收入中拿出较多的部分用于经济建设.然而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客观上需要大量的资金,这就产生了矛盾.那么我们的生产建设资金从哪里来呢?储蓄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缓解这一矛盾.因为储蓄的增长能  相似文献   

20.
论国债市场     
1991年,我国已进入国债偿还的持续高峰期,形成“八五”时期对财政的持续压力。这对一个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不到25%,财政连续几年出现近百亿元赤字的国家来说,无疑是个难题。与此同时,由于国债市场的不协调,国债运行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和阻力。在财政收入有限增长和改革建设任务越来越重的情况下,保证合理的国债市场运行,对于圆满完成“八五”财政任务以及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无疑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