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中伟 《兰州学刊》2007,17(2):11-14
传媒时代的到来,大大更换了美国公民政治社会化的传统图景.一方面,传统的政治社会化载体家庭、学校以及政党等继续存在和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大众传媒越来越成为美国政治社会化的最重要承担者之一.概而言之,美国大众传媒起到丰富公众政治认知、提高公众的政治技能与政治参与积极性、传承美国政治文化以及维护美国政治稳定的作用.美国大众传媒的政治社会化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性与公信力、具有间接化、隐蔽化、艺术化、娱乐化的特点,可以为我国正确地发挥大众传媒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中的作用提供某些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大众传媒的一般逻辑入手,分析大众传媒对美国政党政治所造成的冲击。在传媒的冲击下,美国政党政治走向衰落,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下降,而大众传媒成为美国政治生活中一支重要的力量。欲控制美国政党政治的衰势,政党必须适应媒体时代的要求,协调好自身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传播学中,一些大师级人物称大众媒介为社会发展中"奇妙的放大器",如美国学者丹尼尔·勒纳.勒纳指出,现代大众传媒已成为人们开阔眼界的强大工具,通过传播信息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人们会产生追求某种目标的愿望而投入火热的社会变革和社会生活.他把转变人的想像力的角色归于大众传媒,因此,将传媒形象地称为国家发展中的"奇妙的放大器".  相似文献   

4.
德国在1945年的无条件投降是德国重建的起点.经过了三年与苏联的讨价还价之后,美国终于决定另起炉灶,单独建立一个由西方占领区联合起来的联邦制德国.西方占领区的德国人在经过一番讨论之后接受了这个决定.自1948年9月起,经过一年的努力,西方占领区制定并通过了《基本法》,还成功地举行了第一次大选.文章试图从建国起点、制宪过程和第一次大选三个方面论述联邦德国的建国历程.  相似文献   

5.
谭华 《学术论坛》2007,30(12):176-179
随着民族地区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大众传媒在农村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大众传媒在传播信息的同时,客观上传递着一种价值观念,成为现代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渠道.在农村的政治生活中,大众传媒作为政治传播的重要工具,是农民实现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但民族地区的大众传播现状决定了大众传媒必须符合农村实际才能促进新形势下媒体为农传播宗旨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众传媒与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众传媒,作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与工具,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研究和探讨当代大众传媒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以便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业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一、我国“入世”后的大众传媒大众传媒是由人所发明、制造、控制、运用的,是为承载、传递社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载体和工具,如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电影、录像、通讯卫星,以及近来迅速发展,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等。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开放的信息环境条件下,大众传媒的重要性和…  相似文献   

7.
傅辰渊 《理论界》2008,(8):190-193
2008年美国总统竞选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为获得美国民众的信赖并赢得大选,各位候选人都推出了个人执政后将要推行的社会保障政策。本文以民主党的两住候选人的言论为出发点,阐述了两人的养老以及医疗保障计划,描述了两人社会保障计划中的亮点,并对美国大选下的社会保障问题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8.
大众传媒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萌  刘永平  吕霞 《理论界》2009,(9):180-181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利用大众传媒载体,发挥其巨大作用,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中承载.传递社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并引起公众对信息反馈的载体和工具.大众传媒具有时效性、渗透性、交互性、兼容性和共享性等特点,其快速发展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通过对大众传媒特点和影响的分析,从国家、高校、媒体、家庭和大学生的角度提出"五位一体"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更好地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大众传媒在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主要作用,即大众传媒是少数民族文化的记录者和传播者,大众传媒有助于少数民族文化自觉的形成,大众传媒可以建构积极的民族认同,可以对破碎的民族文化进行“修补”,还可以充当学界的喉舌,大众传媒对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作用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10.
黄蓉  滕朋 《兰州学刊》2005,4(5):290-292
消费主义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美国开始出现并逐渐盛行起来的一种生活方式、社会文化现象和价值观念体系.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扩大和深入,消费主义不仅向世界上的各个国家蔓延,影响了诸多国家的生活方式;而且向意识形态领域渗透,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都深受其影响.大众传媒作为一个重要的信息扩散渠道对消费主义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及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自身也受到消费主义理念的戕害.本文通过对消费主义本质和特点的探讨,梳理和阐述消费主义价值观影响下的大众传媒现状及其受到的负面影响,希望能对当下大众传媒的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总统选举是美国最重要的政治活动,每一次大选都要经历胶着的竞选过程,候选人通过各种方式赢得选民支持,2012年的总统选举也不例外.通过这场影响显著的选举活动可以看到美国政治生活新的发展要素:新闻媒体不断削弱政党组织的作用,选民自由选择意识日益增强,两党分化逐渐加剧,其他政治力量的作用开始凸显,对华政策在选举中的作用继续上升.这一系列新动向展示了美国政治生活的现实形态和未来走向,为了解美国政治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相似文献   

12.
相互承认的表达: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大众传媒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媒作为公共信息传播的有效工具,具有议程设置的功能.在转型期中国,随着大众传媒治理结构的变化和技术发展,大众传媒成为政策系统中各种利益表达与聚合的公共平台,承担了实现政策辩论、优化公共政策的责任,是影响公共政策的重要变量.公共平台作用的良性发挥,取决于"相互承认的表达"规则的确立与执行.  相似文献   

13.
大众传媒与农村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媒在当前农村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农村的发展变革成为大众传媒潜在的发展空间,政府作为社会层级的上层,对大众传媒及农村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其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大众传媒、农村、政府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构成了一幅理想的农村传播模式图。  相似文献   

14.
唐富灵 《理论界》2009,(12):212-213
美国总统大选并非只是民主与共和两大党的竞技赛,还存在着不被公众注意的其它政党参选,除两大政党之外的其他参与竞选的政党统称为“第三党”。美国历史上第三党的数量惊人,但由于受制度性障碍、自身问题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它们都没有在大选中获得成功。尽管第三党无法赢得大选,但是它们仍然是影响美国政治的重要力量:首先,第三党的存在有利于美国政治稳定。其次,第三党是影响大选结果的重要因素。再次,第三党能够促进国家政策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研究公共生活的理论家中,汉娜.阿伦特、尤尔根.哈贝马斯和理查德.桑内特三人鼎足而立,虽然他们对现代社会公共生活衰落的时间、原因及表现等问题的认识各有不同,但却一致认为,大众传媒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阿伦特认为,大众娱乐摧毁了公共生活的产物及其发生于其中的场所;哈贝马斯提出,随着大众传媒商业化程度的加深,公共领域又开始了一个"再封建化"的历程;桑内特则认为,大众传媒虽然给人带来了更多的信息,却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  相似文献   

16.
肖克 《兰州学刊》2010,(12):25-28
保守主义在美国一直根深蒂固,影响深远,并糅进其他政治思潮而进行了变异。在经历了古典保守主义、有机社会保守主义和自由保守主义几个阶段后,保守主义在美国发展成为新保守主义,成为里根和小布什两届政府的主导政治思潮。即使2008年大选后民主党上台执政也没有改变美国政治光谱整体右倾的格局。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大众传媒在政策过程的议程设置、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和评估各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大众传媒参与政策过程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利因素.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大众传媒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各社会群体利用大众传媒参与的不均衡、大众传媒过度市场化的倾向、虚假不实信息在大众传媒上的频现、大众传媒上舆论的非理性与情绪化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越南泥潭中日益深陷,在战争升级的过程中,被誉为"第四政府"的美国大众传媒对越战的态度随之经历了三个转变的阶段,由最初的基本支持到最后的反对,推动了美国国内反战运动的发展,对美国政府对越政策的制定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然而,由于大众传媒自身的局限性,这种作用力的效果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9.
大众传媒既是大众文化的载体,又是大众文化的重要内容.大众传媒在传输价值观念、建构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同时,其本身又成为人们现实生活消费的对象.本文以电视晚间新闻为例,从内容和呈现方式两个方面入手,探讨晚问新闻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进行的角色建构.同时,针对电视晚间新闻在商业逻辑支配下的商品化倾向进行解读,提出完善晚间新闻节目形态的创新性思考.  相似文献   

20.
陈倩 《社会科学》2022,(6):73-82
华人作家蒋希曾活跃于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文坛,他的作品风格与同时代美国的中国题材作家迥然有别。一方面,在经济危机引发的工人大罢工以及先锋艺术的推波助澜下,蒋希曾成为美国左翼文艺圈备受瞩目的人物;另一方面,蒋希曾的中国叙事最终并未成为主流,赛珍珠等人笔下的中国却固化为西方人眼中的东方形象。随着无产阶级运动退潮,同时受限于少数族裔身份和当时美国的接受语境,蒋希曾不得不弃笔,成为好莱坞职业演员,耐人寻味地化身为大众传媒中被漫画化的“中国佬”形象。蒋希曾在美国的文学活动可视为中国早期左翼文学在海外的延展。这位“不该被遗忘的作家”典型地反映出华人左翼文学在美国的境遇,对于认识中国文学的异域接受及海外华人文学的丰富性或有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