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历史上狄青的性格被俗文学作者不断地加以取舍、夸张、渲染,经历了一个从史实向传奇过渡的改造过程,狄青的历史形象逐步被涂上了一层神秘色彩,这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就是狄青事迹本身的奇特和俗文学创作者的审美取向。从这个意义上说,传奇和神秘色彩是历史人物发展成为文学形象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讨论敦煌文学所见山西方言的语音现象,包括深臻曾梗通五摄同韵、宕摄唐韵失落鼻韵尾后与果摄同韵、清青韵失落鼻韵尾后与齐韵相同、假摄开口二三等字同韵、止摄开口三等字同韵等.这些语音现象说明山西方言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唐五代西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3.
一九九四年对于当代文学或长篇小说都是个特殊的时期,继一九九三年的《废都》热效应之后,仿《废都》制品泛滥市场,成为当时文化一大景观。本文通过解剖一九九四年俗文学长篇小说之一的《媾疫》,试析俗文学背后潜在的文学叙说方式转换,大众文化心理及文化商品化的一些趋势。  相似文献   

4.
余靖与狄青,一文一武,同为北宋仁宗时名臣。但由于北宋重文轻武的社会现实,余靖最初也表现出了对狄青的轻视。随着二人在南征侬智高的战争中的合作,余靖才真正认识到了狄青的非凡的才能。在狄青死后,余靖为狄青撰写墓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成就了一段文武合作的佳话。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文化散文"是中国散文界当红的散文品种,其代表人物是余秋雨.余秋雨的散文从<文化苦旅>到<霜冷长河>,是一个逐渐遗落"散文"和"文化"的过程,也是他的散文观从高谈阔论"人类整体感觉"下降为强调"困惑"对散文写作的重要性,到最终声言自己"谈不上什么困惑"的破产过程.从大散文现象的兴起至败落这一过程审视余秋雨文化散文现象,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市场化环境中,俗之妆扮为雅,雅对于俗的包装,以及俗对于雅的败坏这一文学史中常见的雅俗关系的再次体现.  相似文献   

6.
在宋元说话中,原是儿女故事与英雄传奇并重的。早期的章回小说首先突出了对历史的浓厚兴趣,这时,重建历史秩序的英雄事业成为叙述的重心,而“家庭”与“色”这一纯粹的个体欲望,便被视为英雄实现建功立业这一社会欲望的障碍,成为备受冷落又无法摆脱的情节——它实际成为一种潜在因素,而支配着历史传奇的整体结构。当小说完全摆脱了对帝王将相的描写,当英雄走向神魔化、走入家庭闺阁的市井风情时,这一潜在因素便逐渐走向了前台。从历史传奇到神魔到世情,女性形象逐渐由湮没到喧哗,但个中的否定内涵却是一脉相传的。  相似文献   

7.
《昙花记》是部宗教剧 ,其以木清泰辞世访道入佛为情节主线 ,敷演了儒道释同源、相争又同归的历史 ,旨在宣扬三教合一佛为尊的思想 ;“世间万缘皆是假”之观念的提出 ,却又极其深刻地展示了封建社会鬼域成灾 ,到处冤狱的黑暗现实。艺术上 ,它以传奇阐佛理 ,采史料为戏曲 ,表现出极为特殊的创作思想与艺术风格 ,尽管有其艺术缺陷 ,却因有别于其他明清传奇而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8.
摘要:随着年代的推移与史料的不断发掘,三线建设已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攀枝花作为三线建设工程中的“龙头之一”,自然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史料是研究历史的前提,目前现存史料主要分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三大类。对相关史料进行搜集、整理及应用方法的探索皆对攀枝花三线建设历史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旅游地鲜明独特的旅游形象是影响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主要因素。随着旅游地之间竞争的日益加剧,旅游形象的定位已刻不容缓。本文在分析济南市旅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济南市的旅游形象定位,以期对济南市旅游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目前,历史教育改革中,历史教学注重引用史料,并将史料引入考试之中.但是,对于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的原因、使用史料的方法以及使用史料可能遇到的问题,很少有人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运用具体史料进行历史教学入手,就利用史料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广阔性对史料解析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具体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1.
钟馗由驱邪的法器逐渐演变为神话人物.钟馗形象产生后,经过后世文人的加工附会,逐渐变成了一个捉鬼的英雄形象.由于其捉鬼故事的趣味性和辟邪的功能,在后世的小说、戏剧以及民间文学中,钟馗的形象不断得到补充和发展,其故事也在保留捉鬼故事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像五鬼闹钟馗和钟馗嫁妹等经典的故事情节,至今仍广泛流传,并且在演变中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2.
从19世纪到20世纪,文学理论的母题经历了从“文学与社会”到“文学与语言”的蜕变,并且正在朝向21世纪的“文学与图像”渐行渐近.后者作为新世纪之“新学”,参照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图像论”,可将其命名为“文学图像论”.“文学图像论”认为应当回到亚里士多德“文学是语言艺术”的文学观;文学语象如何外化和延宕为视觉图像,视觉图像在何种意义上可以被言说,以及语言和图像作为人类符号体系之两翼的比较研究,构成了它的基本范畴和方法.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新学”作为跨学科之原创,必然会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因此,并非所有的构想都可能转化为现实,即使它是合乎逻辑的、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民俗史料、民俗著作丰富的国家。对历史民俗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既是中国民俗学的优势,也是中国民俗学研究不能忽视的的学术重点。在民俗学视野下进行历史民俗文献研究,要求对“历史民俗文献”进行准确的学术界定,充分发掘并重视历史民俗文献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并对历史民俗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提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早期的民俗学者以严谨的学风开创了历史民俗文献的学术风尚,现今中外学者也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学术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历史民俗文献研究的学术进程。同时,历史民俗文献研究存在着许多研究薄弱或缺失方面,这一方面说明学术研究的缺失偏颇,另一方面也启示这是有待开发的学术宝库。  相似文献   

14.
云南籍文化名人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是近代云南以至近代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亮点。《大众哲学》成书至今已有70年的历史。毛泽东极其欣赏和充分肯定了《大众哲学》;蒋介石则无可奈何地承认该书冲垮了“三民主义”的思想防线;一代热血青年受其影响走上革命道路;国外学者也给予极高评价。这些多元的不同角度的评论凸显了《大众哲学》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史表作为史学著作体例之一而被确立下来,始于司马迁的《史记》。后代史家追踪马迁,或编纂史表,或研究史表,使史表的内涵和功能有了多方面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运用史表、研读史表的传统,并在此过程中提出了很多关于史表编纂和应用的理论。这一点在清代史家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其读表、研表和作表用力之勤为前代史家所少见,说明史表在清代已臻于成熟。他们对史表编纂的经验总结和理论阐述,对今天的史书编纂仍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世说新语》中记载的与《史记》《汉书》有关文字的分析,论证了六朝时期《史记》影响不及《汉书》,同时分析了《史记》不被六朝士流所青睐的原因是:在思想内容上、审美趣味上及语言形式上都不符合六朝人的意趣。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推进边疆服务运动的开展,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边疆服务部创办了《边疆服务》期刊。该刊以引起国人重视边疆、关心边胞为宗旨,主要刊载边部同工对边民的认识、对工作的研究性文章;选登边疆问题研究专家、在边地领导边民实际服务官员的文章,介绍他们对边政、边民生计、边地医疗卫生等边疆问题的研究成果。刊物还介绍“边疆服务模范人物”事迹,选登政府有关边疆工作反应及对时局的意见。该刊是边疆服务部在抗战时期活动的重要历史记录,是认识中华基督教会本色化运动的珍贵文献。  相似文献   

18.
《景龙文馆记》久已散佚,迄今也只有少数学者涉其辑佚工作.贾晋华先生对《景龙文馆记》的残卷整理数量最多,内容可信度较高,但依然尚待补充,且有多处可商榷之处.现经翻阅其他古籍,得补遗八则,另针对贾晋华先生所辑的不完整及不当之处,提出补正六则.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的宏著《史记》在行文中体现了历史发展过程变与常的观念。《史记》所讲的变有两层意思:一是反映事物自身运动趋势的变动,一是一事物改变另一事物的更改;而《史记》所言历史之常则包含了更丰富的内容。先秦时期的德经历了由政权转移的直接决定因素向无足轻重地位的转变,其自身的内涵也在发生着变化,具有阶段性。这便是《史记》变中有常、常中有变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