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经理人》2007,(10):28-33
金秋10月,首个“中国最佳EMBA排行”隆重发布。 这是中国首个参照国际惯例,同时结合中国办学实践而开展的EMBA排行榜。从2004年开始,《经理人》对商学院开展调查并推出“最佳MBA排行”。在MBA排行成熟经验、成熟排行体系和调研方法的基础上,《经理人》2007年首度进行EMBA排行。EMBA排行主要从商学院、学员两个方面着手开展调查。  相似文献   

2.
《经理人》2013,(11):68-75
清华连续四次蝉联榜首,北大光华首次跃居第二,中欧位列第三,备受争议的长江商学院从上一届的第四下滑到第十名。中国EMBA正进入两极分化、专业化细分的时代。2013年11月,在中国EMBA教育自2002年开办至今的第二个十年的起点上,第四届“中国最佳EMBA排行榜”再次隆重揭晓!此前,《经理人》在2007年、2009年和2011,三次发布该权威榜单。从今年5月开始,《经理人》委托独立第三方,依照国际惯例,对国内40多个中英文EMBA项目展开调查,同时进行的还有针对EMBA学员和企业雇主的调查。前后历时5个多月,最终排出本年度最佳  相似文献   

3.
《经理人》2013,(12):97-97
2013年11月,《经理人》杂志两年一度的“中国最佳EMBA排行榜”再次隆重揭晓,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MBA项目又一次以雄厚的实力从国内众多优秀商学院EMBA项目中脱颖而出,连续四届蝉联排行榜榜首。  相似文献   

4.
《经理人》2007,(12):4-4
10月24日,《经理人》杂志在京召开“2007中国最佳EMBA排行”新闻发布会,权威发布“2007中国最佳EMBA排行”榜单。  相似文献   

5.
清华EMBA以微弱优势取得第一,中欧和北大光华名列第二和第三金秋10月,首个"中国最佳EMBA排行"隆重发布。这是中国首个参照国际惯例,同时结合中国办学实践而开展的EMBA排行榜。从2004年开始,《经理人》对商学院开展调查并  相似文献   

6.
《经理人》2007,(10):32-33
1.“最佳EMBA排行”与“最佳MBA排行”的联系 2004年和2006年,《经理人》按国际公认惯例,结合中国实际,从MBA毕业生、企业雇主、商学院三个方面入手,进行MBA商学院排行调研,并发布2004年度和2006年度中国最佳MBA排行榜。主要调查商学院的师资实力及教学管理、就业服务等;调查MBA学生对商学院的满意度和薪酬;调查雇主对MBA毕业生的综合能力、职业道德等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本刊编辑部 《经理人》2011,(10):101-104
2011年10月,金秋北京,“中国最佳EMBA排行榜”再次隆重揭晓! 这是继2007年和2009年之后,《经理人》第三次发布该权威榜单。从今年5月开始,《经理人》委托独立第三方,依照国际惯例,对国内40多个中英文EMBA项目展开调查,同时进行的还有针对EMBA学员和企业雇主的调查。前后历时四个多月,最终排出本年度最佳EMBA前20强。  相似文献   

8.
《经理人》2007,(12)
10月24日,《经理人》杂志在京召开"2007中国最佳EMBA排行"新闻发布会,权威发布"2007中国最佳EMBA排行"榜单。《经理人》杂志采编中心主任周建华介绍了此次  相似文献   

9.
《经理人》2011,(12):70-71
2011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MBA项目进入第十个年头。10年中,以“培养产业领袖,塑造企业未来”为己任的清华EMBA见证中国经济发展,助力中国企业进步。这一点,在2011年秋季入学的200余名新生的身上,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经理人》2005,(8)
为了推动和记录中国EMBA教育的发展,并为企业家、高层管理人员报考EMBA提供参考和指南,由北京品牌时代公关顾问公司联合国内外十余家媒体共阎举办了《2005(第二属)中国市场最具领导力EMBA》评选活动。据本次评选活动的主办方介绍,“2005(第二届)中国市场最具领导力EMBA”从中国经理人和市场的角度监测中国大陆的EMBA教育,并根据中国EMBA教育的实际状况,完善了评价指标体系:以“知识的增量”、“人际关系的增量”、“财富的增量”、“国际视野的  相似文献   

11.
《经理人》2007,(5):59-59
厦门大学是我国首批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开办EMBA学位教育的十所一类大学之一。厦门大学的财经学科蜚声海内外,在第二次国家重点学科评估中,会计学、金融学、财政学、经济学、统计学等5个学科荣获国家重点学科,数量位居全国综合性大学之首;2003年教育部“全国工商管理一级学科”评选,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名列全国三强;2006年“中国市场最具领导力EMBA项目”“中国最受欢迎EMBA项目”评选,厦大EMBA均入选全国三强,被誉为中国名校EMBA“五朵金花”之一。  相似文献   

12.
《经理人》2005,(8):28-28
为了推动和记录中国EMBA教育的发展,并为企业家、高层管理人员报考EMBA提供参考和指南,由北京品牌时代公关顾问公司联合国内外十余家媒体共同举办了《2005(第二届)中国市场最具领导力EMBA》评选活动。据本次评选活动的主办方介绍,“2005(第二届)中国市场最具领导力EMBA”从中国经理人和市场的角度监测中国大陆的EMBA教育,并根据中国EMBA教育的实际状况,完善了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EMBA三问     
文锋 《经理人》2005,(11):100-102
MBA和EMBA虽然只是“E”字之差,却有着极大的不同如果说MBA是“培养精英的教育产品”,那么EMBA是什么呢?或许该称之为“精英们培养出来的教育产品”。MBA和EMBA虽然只是“E”字之差,却有着极大的不同。EMBA的英文全称是ExecutiveMBA,原意是高层经理MBA。不过.有人对EMBA的E做过各种  相似文献   

14.
林慧余 《经理人》2008,(7):103-103
旨在推动和记录EMBA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并为企业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报考EMBA提供参考和指南的2008(第五届)中国市场最具领导力EMBA评选结果于2008年5月25曰在北京世纪金源大饭店国际会议厅成功揭晓。CHEMBA项目荣获(第五届)中国市场最具领导力EMBA评选“中外合作EMBA项目”第一。此次是CHEMBA项目第三次获得此殊荣,同时CHEMBA项目还获得国际视野开拓奖,毕业生评价最高的商学院单项排名。CHEMBA项目的成熟与发展得到了企业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  相似文献   

15.
《经理人》2023,(11):16-17
<正>2023年,第十二届“中国EMBA项目排行榜”暨中国港/澳区域的具影响力中文EMBA项目隆重发布。EMBA的存在意义是什么?是为了给社会锻造、培养出更多“合格的高级管理者”,让他们用学到的商业知识、商业智慧、商业思维、商业工具,通过创造性的经营活动,给社会贡献价值和财富。在此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陈泓屹 《经理人》2013,(11):77-78
未来的EMBA产品创新不能搞大众化,要盯住一些细分的需求,然后满足它。基于这个策略,外经贸EMBA导演班在缺少行业优势的情况下,已连办四期,招收了150多名学生,在这个领域打响了品牌。在名校集中并且竞争激烈的北京,对外经贸大学EMBA依靠产品设计的突破,抓住细分市场机会,开班“导演班”和“资本运作班”,开拓出一片蓝海。在中国EMBA进入的第二个十年,为细分市场提供专业化服务,是否将成为对外经贸大EMBA的主要路线?为此,《经理人》特别专访到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汤谷良教授。  相似文献   

17.
刘兴  梁琪  张焰  刘向英  陈桐  钟春英  戴新娟  黎平  刘伯良 《经理人》2012,(12):117-119,19
王石婚变,“长江商学院”、“EMBA”成为热词,引来无数调侃。有人说,EMBA班就是高帅富们的社交平台,现在更成为女明星们和想与高富帅们结缘的美女们的资产运作圣地。有人甚至说,以后企业家想读EMBA,老婆那一关都不一定能过得了。  相似文献   

18.
《经理人》2011,(2):112-113
2011年1月15日,300余名“奥运年”入学的上海交通大学安泰与经济管理学院EMBA学员将在上海世博会圆满结束以后举行盛大的毕业典礼,在毕业典礼前夕,笔者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EMBA项目主任任建标博士,一探2011年EMBA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9.
王言 《经理人》2005,(10):38-39
在EMBA教育日益火爆的时候,不妨给其浇浇冷水 国内EMBA教育在预热3年之后, 终于迎来了她的“亢奋期”:一 方面是越来越多的高层管理者 了解并认同了EMBA及其代表的精英圈 子;另一方面是国内30多家商学院和境外 大举进驻的办学机构对于EMBA教育市场 的大快朵颐。于是乎,在又一个招生旺季 来临之际,各大商学院忙不迭地在全国各 地召开招生宣讲会,真是“乱花渐欲迷人 眼”!  相似文献   

20.
陈振烨  魏薇 《经理人》2009,(11):44-46
从2002年国家正式批准开办EMBA教育至今,过去7年中,乘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快车,中国EMBA教育经历了超常规发展,有资格从事EMBA的商学院从最初30所,增加到62所,市场上各类EMBA项目不下100个,每年招生规模将超过1.5万人。像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每年招收700多学员,清华和北大光华等体制内商学院每年也有400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