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叶紫(1912—1939)是一个创作生活十分短暂的作家。从1933年他开始在《无名文艺》上发表自己的第一篇小说《丰收》算起,到1939年病逝止,也不过仅仅五、六年的时间。如果从他的小说写作的具体时间来考察,则又可以看到,他的创作主要是在1933—1936这三、四年的时间内进行的。他留下的作品一共只有短篇小说集《丰收》、《山村一夜》,中篇《星》以及病逝前未曾出版的一部散文集。这也不能说是十分丰富的。作为一个青年作家,叶紫的作品显然还留有一些不够成熟的痕迹,有时在艺术上还相当粗糙,但在他的创作生涯还没有到达成熟期,病魔就夺去了他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叶紫、蒋牧良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相同之处不少。第一,他们都具有战斗的风格。读他们的作品,我们仿佛看到暴风激流里的滔滔巨浪,仿佛听到疆场激昂味亮的进军号,这种战斗的风格是由题材、主题、人物、感情等因素决定的。叶紫说他要在“时代的核心中,把握到一点伟大的题材,来作为我们创作的资料。”①这“伟大的题材”,一是描绘如火如某的湖南农民运动;二是表现紧张激烈的红军部队生活。中篇《星》描绘了农民运动的全过程;短篇《丰收》、《火》表现了大革命失败后农民新的觉醒与反抗;《电网外》写出了红军的英勇战斗和对人民的关心…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小说之所以蜚声中外文坛,除了它把“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真实具体地描绘出来,以“引起疗救的注意”之外,更在于他塑造了一系列活生生的、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他把深切的思想内容寓于生动的、具有强烈感情色彩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之中,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表现出来,即所谓“表现内容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的统一。茅盾在《读〈呐喊〉》中说:“在新中国文坛上,鲁迅君常常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呐喊》里的十多篇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鲁迅的小说正是以艺术的独创性为中国的小说,特别是短篇小说开拓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叶紫,原名余鹤林,是我国三十年代为革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左翼青年作家。1912年叶紫生于湖南省益阳县月塘湖乡,1933年,他在上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春,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决定以革命文学创作作为“郑重”从事的“事业”。1939年10月5日,这位年仅27岁的青年作家,却不幸被疾病夺去了生命。在短短几年的文学生涯中,叶紫用心血和生命为我们留下了为数不多但弥足珍贵的作品。 叶紫以小说创作为主要成就。他生前出版了两部短篇集《丰收》、《山村一夜》和一部  相似文献   

5.
<正>叶紫从事文学创作时间并不长,前后算起来也不过十年左右。由于作家英年早逝,故留下的作品不多。现存的有《丰收》、《山村一夜》两个短篇小说集,中篇小说《星》,外加十六篇散文。他自认为是一部反映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大的、纪念碑似的作品”——长篇小说《太阳从西边出来》,中篇小说《菱》,很遗憾地只是一个头,未及完成。尽管作家所写出的作品只是他想表现的一少部分,但这些作品在当时文坛上却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本文试就叶紫小说创作作一肤浅的探微。  相似文献   

6.
叶紫(1912年一1939年)是三十年代在“左联”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有成就的青年作家。 叶紫从事文学活动时间不长。从一九三三年处女作《丰收》问世,到一九三九年病逝,在短短六年时间里,他以不屈不挠的精神,为我国现代文学宝库留下了一批以土地革命时期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优秀小说。在这些作品中,他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火一样炽热的感情、朴实犀利的笔锋,真实地描绘了一九二七年前后中国农村阶级压迫的血腥事实,热情歌颂了农民的愤怒和反抗,精心塑造了一批血肉丰满、各具特点、富有时代性的农民形象,并通过这些形象深刻而真实地揭示了广大农民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今天,我们重新正确地认识、分析和评价叶紫小说中的农民形象在现代史学史上的意义,对于真实地反映这一阶段文学史的面貌,正确地评价叶紫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叶紫,是我国三十年代左翼文坛杰出的作家。他的短篇小说《丰收》、《火》、《电网外》等已经成为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史中的重要作品。他的中篇小说《星》也是一篇值得重视的作品。可惜的是,有的文学史著作,只字未提这一作品。今年是叶紫逝世四十六周年,为了纪念这一早逝的杰出作家,并使《星》这一作品能够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试论刘震云小说的文体形态郑春王蒙是独特的,他的独特的言行常常令人拍案叫绝;王蒙又是深刻的,他的深刻的阐述往往给人较深层次的启迪。最近,读了王蒙先生为《文体学丛书》写的序言,此感益加深焉。如同他以往的文章、谈话一样,这篇序言依然是笔下生辉、妙语连珠:“...  相似文献   

9.
<正>最早的微型小说,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最早写微型小说的是郭沫若,但是他的这一贡献却被文学史研究者忽视了。他的微型小说共有三篇,第一篇是  相似文献   

10.
文痴张恨水     
古滕客 《山西老年》2014,(11):55-55
张恨水是小说大师,有"中国大仲马""民国第一写手"之称。世上有情痴、书痴、画痴、歌痴、佛痴……无疑,张恨水当属文痴。 痴读 少年时,张恨水发现了一本《残唐演义》,他四叔正读着,把他吸引住了,他接过来看下去。从此,他开始看小说。在私塾里,教他的先生书桌上常摆着一本《三国演义》,等先生不来的时候,他就偷着看。后来,他收拾了一间书房,把所有的零花钱全买了小说来读。他不仅把《红楼梦》全本读完,还什么小说都读。不但读本文,还读批注。从读批注中,领悟了许多作文之法。  相似文献   

11.
叶紫,是三十年代一位优秀作家。他从事文学活动时间不长,1939年,还不满28岁,便去世了,留下作品也不多,总共约计二十余万字。但是,他的这些作品,今天看来,的确有分量,放光采,使人越读越感到亲切,越读越受到震动。  相似文献   

12.
郁达夫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作家。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在二、三十年代,特别是“五四”时期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郁达夫的小说中最重要、数目最多的是女性形象。在他的四十四篇①小说中,写到女性形象的有三十余篇。这些形象从一个侧面显示了郁达夫小说的特色,本文拟对郁达夫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作一简略的评析。  相似文献   

13.
云普叔是叶紫著名短篇小说《丰收》中的主人公。他形象丰满,性格鲜 明,是左联时期小说创作中一个难得的艺术典型。但对他的年龄,小说里的交 待,却有些矛盾。 《丰收》写的是哪一年的事呢?小说第三节描写立秋回忆一九二六年、二  相似文献   

14.
出身于败落将门之后的沈从文,从少年时就跻身子湘西土著部队充当文职小兵。6年军旅生活使他生命的根深扎进特异的军人世界,为他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的小说创作是首先从描写这段军旅生活开始的,31篇军旅作品中有21篇发表于他步入文坛的第一阶段(1925—1930年)。这些小说生动描写了从清末至20世纪40年代中国军界各类人事,完整地展现了一个军人世界,以内容的丰富,人生感悟的深切和审视现实角度的独特,显示了作者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5.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反封建主义的白话小说。由于表现形式的特别,从发表之日到现在,对它的创作方法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1923年10月的《学灯》杂志上,刊载过丫生写的一篇《读<呐喊>》,他将《呐喊》中的小说分为两类:一类“多为赤裸裸的写实,活现出社会之真实背影。”一类则“含有不可解说的神秘的理想”。《狂人日记》就被他当作第二类(即神秘主义)小说的“开其端”者。解放后,虽然没有持这种观点的同志了,但  相似文献   

16.
《友谊》,是叶圣陶先生的最后一篇短篇小说,也是他解放后唯一的一篇小说。它真实地再现了我国五十年代欣欣向荣的社会面貌,蒸蒸日上的教育状况,朝气篷勃的学校生活。在改革开放进入市场经济的今天很值得一读,它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生长,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文明的建设,都是有益的。本文想从这篇小说在叶圣陶小说创作中的地位和意义及《友谊》的思想和艺术赏析两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7.
青年军旅作家卢一萍的作品有着一种高原旷野、原始古朴、雄浑悲壮的独特风格,他的作品往往能给人以巨大的思想启迪和灵魂荡涤,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久久不能释怀。我有幸读过他的《沿着世界屋脊》、《众山之上》、《神山圣域》、《高原二题》等作品,其独特的风格,让我深深感怀。新一期《读者》杂志来了,一翻目录,又看到其一篇《明亮的河》,当然是第一时间,第一速度地抢读之,反复读之。果不其然,他的这篇小小的散文,又一次让我感喟吁吁,而且还不吐不快了。反复咀嚼,择要而谈,最起码有以下看点。  相似文献   

18.
到上海,是叶紫生活与思想的一个重大转折,对于研究叶紫是颇为紧要的一个问题。叶紫到上海的时间,至今尚未发现确凿材料。叶紫在记述这段生活时,只说:“我从大都市流到小都市,由小都市流到农村。我又由破碎的农村,流到了这繁华的上海。”这里,只提供了一个线索,他到上海前曾到过长沙、武汉、南京等都市,也到过湖北、江苏、安徽等农村:但无具体时日。而现在所见材料,如,《叶紫创作集·作者小传》,胡从经的《叶紫年谱》(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第一期),《中国文学家辞典》(现代第一分册)等,都认为到上海的时间是一九二九年。  相似文献   

19.
一叶紫以小说鸣世,但在散文创作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就。1936年,新钟书局拟出版其散文集《古渡头》,但未见该书发行,原因不详。同年,作者自己编定《叶紫散文集》,交商务印书馆出版,因抗战爆发,纸型被毁。因此,其散文从未引起研究者重视,50年来,系统论述叶紫散文的论文十分罕见。叶紫在创作初期,曾以其妻汤泳兰之名出版过一本《现代女子书信指导》,该书  相似文献   

20.
1930年代的"乡下人进城"小说多采用政治、经济视角展开社会批判,尤其是"左翼"倾向作家的"进城"书写更为明显。王统照的《山雨》、茅盾的《子夜》《微波》、丁玲的《奔》、叶紫的《杨七公公过年》五篇小说构成了一幅1930年代的城乡"流民图",小说旨在揭露和批判支配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外来资本"的"罪恶",呈现出"半殖民地"国家想象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