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邓常春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5):217-222
晚清,天主教和基督教依恃武力大规模进入中国,在社会上造就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教民。教民不祀祖宗,不纳戏份,既违背中国固有的传统,又疏离现实的村社生活,还借助教会的权势而获得某些殊遇,对晚清传统的社会权势格局形成冲击,引发民教冲突。在晚清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氛围中,夹在华洋之间的教民,成为非教民眼里的“二毛子”,官方眼里的“另类百姓”,洋人眼里的“大清子民”,身份颇为尴尬。 相似文献
2.
韩兵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22-24
基督教社会教育在晚清的西学东渐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通过自己所拥有的才华卓越的基督教社会教育家的努力以及广泛的教育对象,加上由基督教势力兴办的轰轰烈烈的基督教社会教育事业和向当时的国人传授丰富的社会教育内容,证明了晚清基督教社会教育的存在。通过对基督教社会教育在晚清社会上所发挥出来的作用的研究也证明了晚清基督教社会教育又是非常成功的,对晚清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刘继华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14,(2):131-136
宁夏近代基督教史研究较为薄弱,且舛误甚多。宁夏基督教史始于1877年1月6日,在晚清先后经历四个阶段,即第一次内地会时期(1877~1895年)、宣道会时期(1895~1900年)、无差会时期(1900~1904年)和第二次内地会时期(1904~1912年);晚清时期基督教在宁夏的传教效果欠佳,这与接受方、传播方的因素均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
晚清乡土社会天主教民的恩宠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敏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3):134-140
文章以晚清乡土天主教民的恩宠信仰为视点,试图从恩宠的逻辑、恩宠的内容、恩宠的实现三个方面来探讨教民对恩宠教义的吸纳过程,从而提出,果报观念、神功崇拜等乡土文化资源是转化与安置恩宠教义的建构力量,它决定了教民的恩宠信仰虽然采纳了天主教的符号、语言与仪式,却与传统的文化资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杨清芝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70-75
晚清时期,基督教在中国的出版事业蓬勃发展,教会及教士在中国设立许多出版机构,出版了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内的大量书刊,并通过赠阅等手段得到较大范围的传播。基督教在中国的出版事业无疑是为传教服务的,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具有二重性,其正面意义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其一,直接推动了中国近代出版事业的产生和发展;其二,极大地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其三,对晚清中国的政治走向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向常水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5):79-82
基督教是近代湖南社会中不容忽视的因素,但19世纪后半叶它在湖南的传播遭到了湖南民众顽强的抵制。这与当时湖南民风朴实,相对封闭落后;太平天国运动和“湘军”的影响;地方官绅的极力反对以及迭次教案激起社会的巨大反弹和抵触等不无关系。基督教的这种遭际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近代湖南社会的保守特点。 相似文献
8.
孙福斌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54-155
晚清江苏是中国开埠通商最早的地区之一,外国教会势力伴随这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来到这里,开始了他们的传教活动.中西冲突也开始表现在民教纠纷之上.晚清江苏教案的大体情形如何,不同时期有什么不同的传播情况以及江苏教案的特点是什么.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加以梳理和论述. 相似文献
9.
田超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17-318
晚清时期,在中国东北的某些基督教士干尽坏事,引起官绅士民的普遍抗争,从而爆发百余起教案.由于人口、气候、民族、战争诸因素,使东北教案呈现出开始晚、数量少、以民教经济纠纷案和毁堂案为主,以及战争引发教案高潮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金文涛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2)
在复杂的历史文献中,对于同一历史事件的记载和表述是不一样的,由官方文书、档案和民间记述组成的“话语系统”共同描绘了历史事件的本来面貌.从今天现存的史料中解读1897年发生在山东境内的巨野教案,并将史料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下,就会发现不同的史料背后代表了不同阶级、不同集团对于同一事件的不同叙述;民间、清政府、外国教会对巨野教案的不同叙述代表了其各自的立场和观点,以及不同集团的权力和利益诉求,都是为各自的政治利益服务的,历史的复杂性要求而且必须从不同角度进行展现. 相似文献
11.
褚宸舸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45-49
该文研究了晚清时期我国西北地区从烟毒输入地到烟毒输出地的变迁和由此引起的西北地方政府对烟毒实施治理的措施和对策 ,并从历史环境、文化心理、人文地理、法学等角度探讨了鸦片在西北地区蔓延及屡禁不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清末铁路从国有政策到民营政策的失败不是民营本身的政策错误,而是民营不够所造成的。诸多民营铁路公司无论从清政府的宏观管理还是公司的微观治理看都不符合民营公司的基本要件,所谓民营化的失败本质上是官办思维的失败。这给我们今天的公共交通建设带来启迪。 相似文献
13.
王永进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3):83-85
清末新政是我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清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改革促使这些因素不断地发生部分质变或量变。传统的政治机制、经济机构、文化体系等都发生解体和分化,现代的社会结构逐步形成。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的新起点和加速场。 相似文献
14.
郑蔚萍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107-109
晚唐诗风逐渐没落,小品文走向前台,为唐末文学带来一丝亮色。其锋利的文笔,深刻的思想,一直激励着后世读者。兹就晚唐小品文的艺术特色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成书于东汉中晚期的《太平经》所提出的"起土"吉凶观念及"魂神还养"的丧葬风水理论,是汉代社会风水信仰急剧膨胀的反映,它也标志着丧葬风水术理论形态基本形成。《太平经》中风水文献表明,道教对风水术的吸收与改造是在宗教体系之内进行的,并不是对民众信仰的无限制迎合,而是加以引导和转化,从而纳入其信仰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6.
易伟新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1):77-80
晚清湖南邮政状况纷繁复杂 ,既有官办驿站、文报局 ,又有民营信局 ,更有近代邮政的设置。尤其是近代邮政发展迅速 ,表现在 :邮政处所逐年增多 ,开辟了多种邮路 ,邮政业务进展很大。比起传统的驿站、民局 ,是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何晖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84-88
清末统治者为了摆脱困境、挽救危机,使其统治获得一个稳固有力的经济基础,在商业领域,改变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进行了一系列商事立法.实际上较多地仿效了日本1899年的商法模式。其唯一的政治目的就是力求度过危机,重固统治。清末的商事立法与西方资本主义商法貌合神离,它根本不可能冲破封建的羁绊,将中国引上资本主义轨道。 相似文献
18.
宋大琦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5):19-22
晚清小说涉及宪政运动的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立宪派所写,用来宣传立宪的内视角小说;另一类是小说家旁观品评的外视角小说.从晚清小说提供的视角中,我们可以看到立宪思想的传播和立宪的舆论准备,看到当时的普通人对立宪运动的看法,同时可以看到一个主义是否得到群众拥护,不在于其是否符合"历史规律",而在于其是否取得当时人的信任. 相似文献
19.
宋尔康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3(5):60-63
宋初诗坛为何崇尚晚唐,这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难点,究其原因,一是宋初诗人对晚唐这一概念的认定跟后人有所不同;二是对晚唐现实主义诗人对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发展,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三是没有从诗歌发展的自身规律上说明宋初与晚唐诗坛既相互承接又共同转折、完成唐诗向宋诗过渡的意义;四是忽视了宋初的社会政治现状和文化思想对宋诗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